第162章兴冲冲李泌归京悔惨惨常衮嫉恨
八年时间不见,丈夫又老了许多。李泌饱经沧桑的脸上,满是风尘。卢巧稚一阵心疼。
远远望见妻子儿女,李泌急忙大步流星地跨下车子,丢下仆人李瑞,跑上前去,将妻子,儿子,女儿紧紧地拥进怀里。
卢巧稚紧紧地抱住丈夫,浑身颤抖,不住抽泣。李泌老泪纵横,也忍不住掉下眼泪。
繁儿,欢儿相继挣扎着,跑出了父亲的怀抱。眼前的父亲,在他俩心里,是如此地陌生。
繁儿,欢儿拉住母亲的手,躲在母亲身后,将父亲偷偷地注视。
见此情景,李泌欲言又止。
李泌终于控制住了自己。他拭干妻子脸上的泪水,抱起儿子,女儿,紧跟着妻子身后,上了马车,向家里走去。
2
回到家中,卢巧稚仍是不能自已。看着自己的丈夫,这少女时代,就倾注了她全部痴情的男子,稚儿喜极而泣。
看着丈夫那日渐衰老的模样,一种怜惜之情,在稚儿的心中油然而生。
丈夫在妻子的心里,虽然有些苍老,但始终是那样的英气逼人,依然是如此地充满睿智,令人崇敬。
李泌也仔细地端详着妻子。
八年不见,卢巧稚变得更加成熟诱人,端庄秀丽。
梦中与李泌嬉戏游玩的妻子和儿女,如今实实在在站在李泌的面前,让人幸福得眩晕。
3
李泌终于打破了沉默,谈到了夫妻共同关心的话题,问到了他们心爱的儿子和可爱的女儿。
谈到儿子和女儿,卢巧稚的话多了起来,又恢复了她往日那活泼,健谈的个性。
她兴奋地谈到儿子的早熟,女儿的聪慧,儿子的多才多艺,女儿的善解人意,儿女们读书用功上进的种种趣事。
儿子李繁虽然刚刚十岁,但已饱读诗书,女儿虽然只有八岁,却也十分懂事孝顺。
儿子和女儿是那样懂事,小小年纪,就已经懂得如何安慰母亲,孝顺母亲了。
听着妻子兴奋的诉说,李泌的心,仿佛沐浴在了春天里。
然而,妻子的述说着,妻子对儿子的娇惯,也流露了出来,李泌不禁有些忧心。
“儿子是我李泌的未来,是我李泌的希望,是我李泌的理想啊!儿子的聪明早慧,多像幼年时代的我啊!”
但在隐隐中,李泌对儿子李繁的未来,不禁有些担心起来:
“儿子在富贵中长大成人,他是否能如父辈希望的那样,修身齐家,忠君爱国,忧国忧民,将来承担起济国安邦的责任呢?
太聪慧的表现,太张狂的个性,太优裕的环境,往往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种种不利啊!
我一定要警惕,不要让儿子太过张狂任性。
想起幼年之时,宰相张九龄、张说大人,对我寄予的莫大的期望,给予我的谆谆的教诲,我是受益匪浅,如今还是心存感激啊!
我怎么能够忘记前辈的指教呢?”李泌思忖道。
4
第二天,李泌不顾旅途的劳累,匆匆忙忙地进宫,去觐见李豫,拜谢皇帝的恩赐。
八年未见,君臣相对唏嘘,感叹岁月催人。君臣二人,都已经两鬓斑白。
初次见面,君臣俩彼此都感到有些陌生、有些拘谨。千言万语,也不知从何谈起。
还是李豫首先打破了沉默,感叹着切入了正题:
“哎,先生啊,所谓日月如梭,岁月似箭,时间过得真快啊!一晃眼过去,朕跟你分开,已经有八年之久了。一直到了去年,朕才终于排除万难,铲除了元载这个蟊贼。
怪就怪朕,待人太好,太过宽厚仁慈。朕心地善良,以真诚待人,才会被奸贼利用,以致迁延至今啊!
幸亏朕的太子(李适),揭发了元载一伙的阴谋,朕才如梦初醒,决定对奸党采取行动。
不然的话,朕还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够与先生相见呢?”
5
“陛下啊,臣首先要对陛下说声恭喜!恭喜陛下英明果断,铲除奸佞,重振社稷。
恕臣直言,元载这件事情的发生,其实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君臣去认真反省。
从前,微臣就曾经多次建议陛下,如果陛下发现部属中,有人心存邪恶,贪腐枉法时,就应当果断地免除他的职务,防患于未然,不能优柔寡断,犹豫不决。陛下当时也深以为然。
的确,如果君王对臣僚包容、宠爱得太过分,就会纵容他们作恶,造成尾大不掉的严重后果,达到难以收拾的地步。”
李泌始终改不了自己爽直的个性,坦诚地对李豫说道。
“先生,你的建议不无道理,朕会谨记善言的。但朕以为,事情总要有万全准备,才可以发动,不可以轻率地出击,谋事不周,招来祸患。
这就是朕迟迟放过元载奸贼,没有迅速动手的原因啊!”
李豫没有听到一句李泌的由衷赞美,而是听到一些李泌的警示话语,心里似乎有些失落,觉得有些扫兴。
“陛下处理事情,考虑周全是对的,也很有必要。微臣不是责备陛下,臣的意思是,陛下今后处事时,一定要未雨绸缪,果断出击才是,不要让这样的悲剧再次发生。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优柔寡断,瞻前顾后,事事都考虑万全,是会带来更大的祸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