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藩镇播乱无尽时李泌外放终有期
朝廷内部的政局,才刚刚稍稍稳定。不料,河北等地方藩镇,又出现了新的纠纷,李豫又愁眉不展起来。
平卢节度使李正己,起先占有淄、青、齐、海、登、莱、沂、密、德和棣等十州地盘。
不久,卞宋镇留后李灵曜,在卞宋镇发动武装叛乱,公开与大唐朝廷对抗。
李豫下旨,命令各道合兵进攻卞宋镇,讨伐李灵曜,将夺得的地盘交给战胜李灵曜的方镇。
后来,李灵曜战败,于是各道从李灵曜处所夺得的地盘,都据为己有。
平卢节度使李正己,就又得到了曹、濮、徐、和郓等五州,实力更加强大。
平卢节度使李正己,见自己的地盘扩大,于是就将平卢镇的治所,从青州迁到了郓州。
李正己还派他的儿子,前淄州刺史李纳,去率军镇守原来的基地青州。
平卢节度使李正己,使用严酷的刑法,去镇抚扩大的地盘,当地官吏百姓,都不敢相对私语。
但李正己的法令统一,赋税平均,而不繁重。平卢节度使李正己拥有十五州地盘,十万军队,雄据东方,邻近的藩镇,都非常害怕他。
2
此时,魏博节度使田承嗣,占据魏州、博州、相州、卫州、洺州、贝州和澶州等七州的地盘,也拥有五万军队。
成德节度使李宝臣,占据恒、易、赵、定、深、冀和沧等七州地盘,拥有军队五万人。
襄汉节度使梁崇义,占据汉、襄、邓、均、房、复和郢等七州地盘,拥有二万军队。
平卢节度使李正己,成德节度使李宝臣,魏博节度使田承嗣,襄汉节度使梁崇义,四个节度使,各自盘踞一方,互相结盟,互相依靠勾结,对抗中央。
他们虽然号称,拥戴尊奉大唐朝廷,但拒绝执行朝廷的法令。官爵的任命、军队的调动、租赋的征收和刑杀等法律法令,也都由他们自己去掌握。
皇帝李豫,一方面对他们畏惧担心,另一方面,也对他们无能为力。
李豫无可奈何,只得以宽宏仁厚的态度,去忍让他们,完全听任他们自己,在自己的方镇内为所欲为。
朝廷有时,修补一城,或者增加一兵,四个节度使就口出怨言,指责朝廷对他们猜忌,怀疑他们有二心。
为了这些缘故,朝廷往往因此而罢役,或者半途而废,不整修朝廷直属的城池。
而这些藩镇,则在他们自己的方镇境内,天天修筑堡垒,整治军队,铸造武器。
他们名为大唐藩臣,是大唐帝国的节度使,实际同境外蛮貊盘踞的洪荒世界一样,是一个独立王国。藩镇节度使们,根本就没有把大唐朝廷的威信和律令,放在他们眼里。
而李豫呢,虽然心里对他们恨之入骨,咬牙切齿,时刻盘算着收拾讨伐他们。
然而形势比人强。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李豫却是无能为力,只得听之任之,把他们当做化外之民。
3
此时,距离当初李泌,被元载驱逐出京,已经整整有八年左右的时间了。
李泌怎么也不会想到,他与皇帝告别,独自离京而去以后,居然会有八年之久的时间,无法回京,觐见皇帝。
八年的时间里,李泌四处奔波,在多处为官,历尽坎坷,遭受了无数的艰难曲折。
4
当初,大历五年(770年)年末,李泌奉旨出京,充任江南西道判官,担任江南西道观察使魏少游的僚佐。
起初充任江南西道判官的那些日子,李泌还算过得悠闲自在,没有多少压力。
赵国公、洪州刺史、兼御史大夫,充江南西道都团练观察使魏少游,为人性格软弱,胆小怕事,深得官场为官的精髓。
李泌到魏少游的部下为官,魏少游实际上有些左右为难。他既不敢得罪当权宰相元载,更不敢触犯皇帝。
魏少游与李泌,实际上早就熟识。
以前,魏少游在朔方镇为官,是灵武留后杜鸿渐的旧部,也是肃宗帝在灵武时的佐命功臣,很得肃宗帝的欢心。
魏少游一直跟随在肃宗帝李亨的身边,后来又曾经担任京兆尹一职,与李泌有一定的交情。
然而如今,时过境迁。当初那个肃宗皇帝亦师亦友最尊敬的军师李泌,如今遭宰相元载之忌出京,却成为了魏少游的部属。
虽然魏少游深知李泌的才能和品行,但魏少游对此,还是有些忐忑不安。起初,魏少游甚至不知道,究竟如何安置李泌为好。
然而,李泌谦逊低调的为人处世原则,不计个人荣誉得失的宽阔胸怀,终于打消了魏少游的顾虑。
魏少游心里十分清楚,李泌与皇帝父子的友情深厚,且有皇帝的专门嘱咐,虽然李泌名义上是自己的部下,但绝对不可以一般的部属去对待。
所以,魏少游一直待李泌甚厚,对李泌相敬如宾,客客气气,十分尊敬。
因此,李泌在魏少游部下担任判官的日子里,日子还算好过,没有太多的烦恼。
魏少游为人十分圆滑,做事小心翼翼,谨小慎微。无论是对待元载的人,还是皇帝的人,魏少游都不肯轻易得罪。
有一件事,最能够说明魏少游为人处世的原则。
5
当初,有个叫做贾明观的人,原本是万年县负责捕贼的一个小官吏。
贾明观擅长攀附权贵,以前侍奉神策军刘希暹等人,仗恃鱼朝恩之势,恣行凶忍,毒甚豺虺,民愤极大。
奸宦鱼朝恩、刘希暹等人被诛以后,宰相元载当权执政,贾明观就转身投靠了元载,请求元载的庇护。
元载接纳了贾明观的投靠,非常优容他。但贾明观在京师长安的民愤实在太大,难以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