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安史叛乱终平定百姓苦难仍未息 - 巨变岁月之乱世贤相 - 星河灿烂876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137章安史叛乱终平定百姓苦难仍未息

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十月二十七日,回纥登里可汗与天下兵马副元帅仆固怀恩翁婿二人,率领精锐的唐回联军,推进至了东京洛阳的北郊。

唐回联军,分兵一部,率先攻打燕军驻守的怀州(治今河南沁阳)城池。

十月二十八日,唐回联军顺利攻克怀州,威震燕军,燕军开始胆寒。

十月三十日,唐回联军列阵于横水(今河南孟津西北,洛阳北郊),合兵于北邙山上,准备与燕军大决战。

天下兵马副元帅仆固怀恩,命令唐回联军各部,构筑坚固的阵地,准备对大燕叛军发动攻击。

2

天下兵马副元帅仆固怀恩,率领唐回联军前军,布阵于洛阳西原(西郊),与燕军正面相对。

仆固怀恩与登里可汗秘密商议诱敌之计,用弱小的唐军诱敌,另派骁骑及回纥兵团,绕道南山,迂回至城外史军栅营的东北,准备对燕军进行前后夹击,用猛烈的主力攻击,去大破史军。

燕帝史朝义见唐军前锋紧逼,不见回纥大军的踪影,不由得大喜,认为羸弱的唐军不足为惧。

史朝义立即命令其部将,率兵数万,于城外立栅自固,企图阻挡唐军的进攻。

激战开始,燕军前锋与天下兵马副元帅仆固怀恩率领的官军前军交战,就出师不利。

见己军士气低落,初战不利,贼首燕帝史朝义大惊,亲率主力燕军十万,出城援救前锋燕军,激励燕军士气。

燕军列阵,于昭觉寺一带。

燕帝史朝义作战勇敢,亲自上阵督战,命令外围的数万燕军,分为数路,前去反攻唐军。

唐军初战得胜,士气大增。

天下兵马副元帅仆固怀恩,率领官军前军部队,向燕军阵地发动猛烈进攻,燕军大量死伤。

但史朝义统帅的燕军大军主力,依然坚守住了昭觉寺的阵地,毫不动摇,不肯退却。

此时,官军的后续部队,陕西节度使郭英乂、神策军观军容使鱼朝恩统率的后备部队,也陆陆续续赶到了前线阵地,支援天下兵马副元帅仆固怀恩。

禁军神策军观军容使鱼朝恩,派神策军射生将(神箭手)五百人,力战燕军。

官军箭如雨下,史军死伤累累,伤亡更加惨重,但燕军依然坚守自己的阵地不退。

而此时,回纥大军的前锋,也突然出现在了燕军的身后,从两面夹击燕军。

可是,面对唐回两军的强大压力,燕军却力战不退,并没有出现以前战局中,畏惧回纥军队袭击而崩溃的局面。

唐回联军,两面出击,多次对燕军昭觉寺的阵地,发动猛烈的冲击,久久都不能够不奏效。

如遇燕军主力积集反扑,那就大事危也。

3

在这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镇西节度使马璘,挺身而出。他声嘶力竭地对手下的将士们大声喝道:

“兄弟们,如今的情况,十分危急!

如果我们的攻击,不能够很快奏效,燕军士气转盛,发动反攻,我军被迫防守撤退,一定会溃败,不可收拾!”

于是,镇西节度使马璘,率先挥动自己的长矛,单骑驰入敌阵。

镇西节度使马璘,奋勇争先,夺取了燕军将士的两面盾牌,英勇地痛击燕军士卒,直冲燕军的阵地核心。

部下将士,见主将争先,不敢懈怠,勇往直前。

镇西节度使马璘以及手下将士,在数万敌军中,拼命奋战,突击燕军,史军抵挡不住,顿时阵势大乱。

为了活命,燕军士卒望风披靡,只想后退避让,以躲开马璘军队将士的勇猛攻击。

见燕军阵势已乱,士气转衰,天下兵马副元帅仆固怀恩,急令唐军与回纥主力大军,乘势快速跟进,突击燕军阵地。

回纥汗国的主力精锐骑兵,为了争功,率先向前,攻击燕军。这时,燕军士卒见回纥精锐突到自己阵前,士气顿衰,开始惊慌失措起来。

唐回联军,趁机大破燕军。

4

这次洛阳会战,成为了历史上十分著名的一次混战。敌我两军,一开始作战,就没有讲究什么严格的阵法和阵势。

唐回联军与燕军双方,步兵部队和骑兵部队不分,抓住对方队伍,就发起攻击,混打了起来:

步兵砍掉骑兵的马腿,骑兵战士,索性跳下战马,与步兵进行步战。

战斗异常惨烈。战场上尘土蔽日,戈甲遍地,尸横遍野,横水都被染成了红色。

最终,唐回联军,大破燕军,斩首一万六千多人,生擒四千多,降敌三万两千,击伤数万人。

黄河北岸的战斗,同样惨烈。

在石榴园(河南省沁阳县北),老君庙一带,燕军抵敌不住,向东撤退。为了争先逃命,燕军自己的人马互相冲击践踏,跌进尚书谷(河南省武陟县)里的人马数不胜数,死伤无数。

唐回大军乘势而进,燕军再次遭遇大败,被唐回联军格杀六万人,俘虏二万人。

此次战役,大燕帝国大败,燕军将士伤亡十万多人。大燕叛军的精锐部队,几乎丧失殆尽。

燕帝史朝义见大势已去,再也不能够支持了,只得率领着轻装骑兵数百人,放弃东京洛阳,狼狈地向郑州一带逃跑。

此后,史朝义努力集结燕军残军,在郑州一带,继续与唐回联军作战,希望阻截唐土联军的进攻。

然燕军勇气已竭,士无战心。唐军乘胜追击,在四十多天内,燕军八战八败。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