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贤臣遭逐国不稳奸佞弄权朝不宁 - 巨变岁月之乱世贤相 - 星河灿烂876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115章贤臣遭逐国不稳奸佞弄权朝不宁

李泌与卢公子两人,都没有想到,此时大唐朝廷内部的局势,比预料中的情况还要糟糕。

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

对于大唐朝廷来说,近些年来,是流年不利。不顺心的事情,不仅是层出不穷,而且常常是接踵而至。

人世间那福无双降,祸不单行的预言,对于大唐王朝饱经苦难的黎民百姓来说,总是那么的精准神奇。

自乾元二年(759年)三月,官军在邺城之战失利以后,官军与史思明、安庆绪叛军,就进入了长期的拉锯之中。

大唐朝廷的平叛战局,一直没有大的起色和改观。

2

首先,是大唐朝廷,饥荒连年,在财政、经济上,捉襟见肘,出现了很大的困难,无法继续支持大规模的平叛战争了。

无奈之下,李亨于乾元元年(758年)七月,宣布发行新的大钱乾元重宝。

这种新大钱乾元重宝,是在宰相第五琦的主持下新铸的一种钱币。

乾元重宝,一枚当十钱使用。

然而,由于多年战乱,民不聊生,大唐朝廷的税赋急剧减少,财政还是十分窘困,入不敷出。

甚至连文武百官的俸禄,军队将士的军费供应,都窘迫万分,无从筹措。

无奈之下,大唐朝廷只得发行再次钱币,维持朝廷的运转。

不久,李亨又下旨,发行了有两重轮边的大钱,一枚当旧钱五十枚使用。

这种大钱乾元重宝,与开元钱同时流通以来,大唐全国各地,顿时开始陷入了严重的物价飞涨状态,出现了“币轻物重”的现象。

百姓苦不堪言,财富被掠夺殆尽。

3

其次,由于大唐朝廷君臣的处置不当,江南的刘展又被逼在江淮地区发动叛乱。

各地节度使及其麾下将领,在平叛过程中,野心逐渐地萌发,膨胀了起来,叛乱频发,大唐朝廷更加不得安宁。

江淮地区,这个大唐朝廷的财源税赋来源之地,经过永王李璘,刘展的战乱之后,也变得不再宁静、富裕,遭到了严重的蹂躏和破坏。

大唐朝廷的财政、经济,更是雪上加霜,处境更加艰难。

第三,是皇帝对军队将领及其主帅的猜忌、放纵和使用不当,自毁长城,贻误了平叛的战机。

宦官李辅国、鱼朝恩等人,更是在朝中独揽大权,徇私舞弊,中饱私囊。他们大肆排斥异己,陷害忠良人士,弄得民怨沸腾,朝野不宁。

李亨却姑息养奸,对李辅国、鱼朝恩等人的胡作非为置若罔闻,不闻不问。大唐朝廷的局势,更加窘困。

4

李泌在衡山呆的日子越久,地方官吏也越发懈怠起来,不再像从前那样殷勤地上山慰问李泌了。

地方官吏,上山看望问候李泌的机会,是越来越少,常常是难见踪影。

只有朝廷的邸报,官吏们还基本上能够给李泌按时送来,让李泌觉得些许欣慰。

可是,看了这些朝廷邸报,李泌却常常是忧心忡忡,越发难以开怀,难见笑容。

李泌最喜欢的事情,就是撇开自己的仆人李瑞等闲杂人,呆在自己简陋的小屋中,一边看书诵读,一边不停地在小屋里,走来走去,若有所思。

很长的日子里,李泌的心情,一直忧虑不安。他甚至常常失眠,难以安心地上床去歇息。

邻居的卢公子,却对李泌的忧心忡忡十分不解。他常常嘲笑李泌,吃的是野菜干果的伙食,操的是肉食者的心。

5

此时的长安皇宫里,担任元帅府行军司马,司空、中书令的宦官李辅国,仗着李亨的信任和宠爱,权力更加集中。

李辅国雄心勃勃,豪情万丈,他的气势也越发张狂。朝野上下,都明哲保身,敢怒而不敢言,不敢招惹、触怒李辅国。

皇宫银台门里,处理朝廷公事完毕的李辅国,正在踌躇满志地与亲近的宦官鱼朝恩等人闲聊:

“诸君:

吾李辅国对陛下忠心耿耿,竭尽忠诚。你们跟着吾辅国,是没有错的。

陛下常常夸奖吾才高八斗,足智多谋。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够替皇上当家做主,多为陛下分忧呢?

自从当初,吾跟随皇太子殿下,担任掌闲厩以来,就深受陛下宠爱,诸君有目共睹。

不是因为吾李辅国能够为太子殿下出谋划策,解忧排难,而让太子殿下最终扬眉吐气了吗?

你们好好跟着吾辅国,是没有错的!荣华富贵,高官厚禄,都会唾手可得,必将青史留名!”

李辅国常常喜欢得意洋洋,毫无掩饰地对着手下亲近的宦官鱼朝恩等人,大肆吹嘘自己的功劳。

“司空大人劳苦功高,深受陛下宠爱,我们羡慕不已!司空大人爱惜部下,我等感激不尽!我们一定会紧跟司空大人,为大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部下们纷纷表态。

“五郎功高德劭,如果不是五郎运筹帷幄,哪里有大唐的今天呢?”鱼朝恩也笑语盈盈,谄媚李辅国道。

“都是陛下英明,慧眼识才!回想当初,吾与陛下披荆斩棘,一道创业的艰难岁月,吾是记忆犹新,感慨良多。”

李辅国故作谦虚。

“天降英才,才有我大唐帝国如今的中兴盛景。五郎真是陛下的张良,萧何啊!”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