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史思明复叛大唐唐天子再和回纥 - 巨变岁月之乱世贤相 - 星河灿烂876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110章史思明复叛大唐唐天子再和回纥

于是,本年乾元元年(758年)六月,史思明命令判官耿仁智,与幕僚张不矜,向大唐皇帝作表书说:

“陛下啊,此次谋害微臣的严重事件,都是乌承恩这个家伙,受李光弼的指使而挑起的,范阳诸将愤愤不平。

如果陛下能够杀掉李光弼,微臣就既往不咎,就继续忠心耿耿地效忠朝廷。

如果陛下不愿意杀掉奸佞李光弼,孤就亲自率兵,前往太原去杀死他,为朝廷伸张正义。”

2

幕僚张不矜,为史思明起草好表书,让史思明过目以后,将要入函封缄,送给皇帝。

判官耿仁智,觉得张不矜表书上面的话语,有些不妥,就重新拿出来,把上面那些不妥的话,全部删去了。

抄写这个表书的人,不敢隐瞒这件事情,急忙把此事,报告给了史思明。

史思明见了,非常生气。他命令把张不矜、耿仁智二人,一道抓起来杀掉。

几十年来,耿仁智一直是史思明的心腹部下,深得史思明的信任和宠爱。

临刑之时,史思明爱怜耿仁智的才干和忠心,想要下令,免耿仁智一死。

于是,史思明把耿仁智亲自召进来,希望他能够认错,给自己一个台阶下。

史思明态度诚恳地对耿仁智说道:

“仁智啊,你们怎么能够这样做呢?你怎么能够做出卖本王的事情呢?

本王重用你快三十年了。现在的事,绝不是孤有负于你,而是你对不起本王啊!”

耿仁智大声回答道:

“大王啊,仁智是为大王着想,才这样做的啊!大王的所作所为,无疑是谋反叛逆啊!

人生总有一死,如果为忠义而死,是死得其所,那是人生最好的选择。

如果现在,仁智再跟随大王你,复叛朝廷,不过是苟延残喘而已,真不如立刻死掉为好!

临死前,仁智还是奉劝大王一句。

大王英明、聪慧,果断、英武,请你还是不要听从部属的谗言,再次反复,背叛朝廷,以免祸害家族,遗臭万年。”

史思明听后,暴跳如雷:

“大胆狗贼!竟然敢惑乱军心!”

史思明一怒之下,亲手挥舞大棒,打死了耿仁智。耿仁智的脑浆流满了一地,诸将无不颤栗。

就这样,背叛决心已定的史思明,与谋士周挚等人密谋以后,通过伪造皇帝的丹书铁卷,李光弼的公文,叛变将领们的表册等手段,终于激怒了部下将士,将他们拉上了反叛的战车。

3

史思明在范阳,再次发动叛变的消息,很快传到了京师长安。朝廷上下为之震惊,李亨后悔不已。

乌承恩的堂弟乌承玼,此时已经逃到了河东节度使李光弼所在的太原避难。

李光弼上表朝廷,奏封乌承玼为“昌化郡王”,任命乌承玼为石岭军军使。

朝廷批准。

4

当初,至德二年(757年)十月,大燕皇帝安庆绪,在洛阳战败以后,惊慌失措地率领他的部下,渡过黄河向北逃走。

那时,安庆绪的部下大将北平王李归仁,与精兵曳落河敢死兵团、同罗部落军、六州蛮胡部落军数万人,一同崩溃,都向范阳所在的方向逃去。

叛军所经过的地区,大肆进行掳掠烧杀。人民和财富,都被掠夺一空,赤地千里。

黎民百姓怨声载道,奋起抗击叛军的暴行。

范阳节度使史思明,得到溃散叛军的消息,以重兵防备边境,严密戒备散兵,并派使者在范阳境内,迎接招抚。

曳落河敢死兵团与六州蛮胡部落军,无路可走,都投向了范阳节度使史思明。

史思明解除了他们的武装,收编了他们。

只有同罗部落军,不愿意服从范阳节度使史思明的命令,继续在四处烧杀抢掠。

史思明就率军出战,去攻打同罗部落军。同罗部落军大败,所掳掠的妇女和金银财宝,都被史思明夺走。

同罗部落军余下的残兵败将,无力支持,只得向北逃回了本国同罗部落。

自此,范阳节度使史思明的兵力,更加强大。

燕帝安庆绪,十分忌恨范阳节度使史思明的兵力强大,对他心怀畏惧。

于是,安庆绪暗生阴谋。他派宰相阿史那承庆和亲王安守忠,前往范阳,征调史思明的部队,并让阿史那承庆和亲王安守忠抓住机会,诛灭史思明。

史思明得知消息,暗做准备。

5

范阳节度判官耿仁智,听说安庆绪计划谋害史思明的消息以后,就劝告史思明反正,归顺大唐说:

“史大夫,你官高位重,身边的人,都不敢对你说话。仁智愿冒死进一言,再死。”

史思明闻听安庆绪准备谋害他的阴谋以后,本来心里就十分恼怒,见耿仁智有不同意见,很是不悦,就恶狠狠地问道: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