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史思明密谋再叛唐君臣应对颟顸 - 巨变岁月之乱世贤相 - 星河灿烂876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107章史思明密谋再叛唐君臣应对颟顸

去年十二月,史思明刚刚归顺大唐朝廷之时,河东节度使李光弼,也上书李亨,提出堤防史思明的建议道:

“陛下,史思明性格贪鄙,手段残忍,反复无常。

他野心勃勃,又手握强大的兵力,一定不会满足于他现在的地位。

微臣预料,最后免不了,依然会出现史思明重新反叛朝廷的结局。

希望陛下,能够引起足够的警觉,不要轻易相信史思明的任何忠诚的承诺。”

2

河南节度使张镐,河东节度使李光弼等大臣的上书,越发惊醒了老奸巨猾的史思明。

“陛下虽然颟顸,但大臣们不傻啊!

吾假装归降大唐朝廷,外示顺命,内心犹疑,行的韬晦之计,总有一天,会被大唐君臣识破的。

如果吾不扩张军备,早做准备,怎么能够自保呢?”

史思明主意打定,磨刀霍霍,不断地招兵买马,图谋再次背叛大唐朝廷。

3

史思明的不轨行动,越来越明显。

史思明的扩军备战的异常举动,终于还是慢慢引起了大唐君臣的警觉。

“朕应该很清楚,史思明掌握范阳等十三郡的地盘。

但只要他手握数十万的重兵,他就不会轻易甘心放弃手中的地盘和军队,束手就擒的。

朕必须未雨绸缪,有所防范才是!”

李亨也渐渐醒悟,认同了李光弼、张镐的看法。

于是,大唐朝廷君臣对史思明有了戒备之心。

李亨暗中与李光弼等文武大臣商议,打算运用计谋,分割剥夺史思明的权力,以便架空史思明,剪除史思明的势力,消除史思明重新反叛的危险。

然而,君臣反复磋商,都不能够寻找到一个万全之策。

消息传到范阳,史思明更加惊恐不安。

“大唐朝廷君臣,对吾手握重兵,割据一方,心怀忌惮猜疑,不会推心置腹地信任我的。

迟早有一天,我们双方会摊牌,公开决裂的。

吾史思明一代豪杰,怎么能够任人宰割,束手就擒呢?”

史思明再叛的谋划,越发紧急。

4

起初,史思明以部下将领的身份,侍奉平卢军使(基地司令)乌知义。

乌知义很欣赏史思明的才干,与史思明的关系友好,十分信任他,军中大事常常交于史思明去办理。史思明十分感激。

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安禄山从范阳起兵反叛,史思明积极跟随。

安禄山诈称奉皇帝旨意,率领部队,去讨伐忤逆朝臣杨国忠。

他以谋臣高尚、严庄为谋主,以史思明、阿史那承庆、孙孝哲、高邈、何千年等武将为大将,率领各族骑兵、步兵十五万,向京师挺进。

叛军半夜行军,黎明吃饭,一天就前进六十里,气势汹汹地向前推进。

史思明也奉安禄山之命,率领安禄山交予的三千精锐骑兵,前去平定河北诸郡。

那时,天下太平的日子长了,军事废弛,人们不懂战争。

听到安禄山,史思明发动叛乱,朝廷上下动荡惧怕。将士、百姓一听叛军到来,无不惊慌失措,四处逃散。

李隆基无可奈何,只得打开皇家仓库,拿出绫罗绸缎去召募兵卒,命令他们守卫城池。

宫廷警卫部队禁军士卒,也大都是由集市商贩招募组成。

安禄山军令严酷,号令严厉整肃,与官军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叛军有史思明、阿史那承庆、孙孝哲,崔乾佑等一班能征善战的将领率领,叛军大军,主要是蛮族将士组成,没有谁不是以一当百。

所以,朝廷军队,只要一碰上叛军大举进攻,无不节节败退。

5

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二月,叛军渡过黄河,开到陈留郡附近。

河南节度使张介然,率军迎战,结果州城失守,河南节度使张介然也殉难了,首级被传到了河北诸郡。

安禄山叛军进军陈留郡的途中,安禄山的小儿子安庆绪,看到了哥哥安庆宗被朝廷所杀的布告。

安庆绪非常悲痛,急忙哭哭啼啼地前去,告诉了他的父亲安禄山这个噩耗。

安禄山得到心爱的儿子安庆宗,被皇帝所杀的消息以后,悲伤欲绝,发誓报复。

安禄山在战车上震惊大哭说:

“吾儿有什么罪过,皇帝要杀死他!吾对天发誓,要为庆宗报仇雪恨,以血洗血!”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