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太原大捷君心定踌躇满志谋西京
好消息纷至沓来。
因建宁王事件,而引发的危机,渐渐平息。李亨的多疑,烦忧的心情,稍稍改观了一些。
首先,各沿边总督府,及西域诸国的特遣兵团,先后抵达武威,西平郡,朝廷平叛大军的军力更盛;
其次,至德二载(757年)二月,太原,河东方面,都先后传来了官军大捷的消息。
2
当初,正月十五日的元宵节刚过,李亨就收到了两份警报,一时担心不已。
第一份警报,是叛军汴州刺史尹子奇,率兵十三万,进攻睢阳的消息;
第二份警报,是叛将史思明、蔡希德、牛廷玠、高秀同,率四路人马,十万之众,从东南北三面,围攻太原的消息。
李亨满心以为,新年期间,叛军一定会沉迷于享乐之中,不会立即发动大的攻击。等官军准备就绪以后,就可以很快开始大举平定叛乱了。
殊不知,叛军主动发动进攻,反倒是有了越发猖狂的态势。不等新年结束,叛军就在各地,发动了新的侵扰。
没有办法,李亨只得与文武大臣,李泌等智囊将领,寻找应对之策。
3
近些日子,李泌的心情好了许多。
当李亨将他请到宫中,向他询问应对叛军之策时,李泌常常是胸有成竹,仿佛一切问题,都在他的预料之中似的。
这时,李泌就会面露笑容,信心十足,不慌不忙,不急不躁地安慰李亨说道:
“陛下啊,你千万不要太过着急!
微臣料想,睢阳方面,暂时并无大碍,以张巡和许远之力,还可以固守一段时间。何况,我们也是无力救援。
等到郭子仪收复河东之后,陛下再令他率军南下,去驰援睢阳也不迟。
至于太原方面嘛,情况倒是非常紧急。
太原又是一方重镇,是朝廷的重要屏障,关系着整个平叛大局的成败,必须派遣一个能征善战的勇将才行。”
李亨点了点头,表示信服。于是李亨决定,派李光弼率军,立即前去固守太原。
李光弼接到旨意,立即率领五千军队,急急忙忙地赶去太原,接收防务,抵抗叛军。
4
如今,终于等来了太原大捷的消息。
李亨十分高兴,悠闲地躺在行宫里,很有兴致地听着太原监军派来的使者石秋明,汇报太原大捷的情况。
久违的胜利,如愿来到,怎么不让焦虑的李亨,心潮澎湃,彻夜难眠,兴奋至极呢?
5
“皇上啊,太原大战,简直是精彩至极。李光弼大将军指挥若定,众将士是勇敢机智。”
监军宦官石秋明,绘声绘色地为李亨讲述着,太原之战的精彩场面。
“新年刚过,叛贼将领史思明,就率领四路大军,总计十万人,突然奔袭北都,围攻太原,准备胜利以后北上,前来袭击行宫。
起初,李光弼将军接到皇上命令的时候,还真有点儿忧心忡忡,不知所措。
叛军四路人马,至少也有十万之众吧!而李光弼将军的军队呢,只有五千多人马,加上后续补充的人马,也不过一万人。
陛下一定十分清楚,李光弼部下,为什么只有那么一点人马呢?因为当初李将军部下的大部人马,都让郭子仪将军,带到灵武来救驾来了,一直没有及时回补。
以李光弼的五千人马,对阵叛军的十万大军,的确是以卵击石。哪怕是是诸葛孔明在世,仗也不好打啊!
李光弼毕竟是李光弼,他没有辜负皇上的信任。
李光弼接到陛下坚守太原的旨意之后,李光弼立即马不停蹄,率领大军赶赴太原。
那时,陛下手头能够用于太原方面的军队,很不宽裕。
还是陛下英明,及时下诏,让太原守将侍御史崔众,将他的兵权,交给李光弼负责。
当初,河东节度使王承业,慌于军政,没有威望,河东镇主要由侍御史崔众负责,在太原主持军事。
侍御史崔众,也逐渐养成了骄横跋扈的恶习。侍御史崔众骄横傲上,平日里,根本就不把上司节度使王承业当回事。
侍御史崔众仗恃手中掌握实权,参见节度使王承业时,也时常着披甲提枪,随便闯入,没有一点上下尊卑的规矩。
李光弼听说此事后,对崔众十分反感,大怒道:
‘军队是最服从命令的地方,这个骄横跋扈的家伙,居然以下傲上,没有一点规矩!’
陛下任命李光弼为节度副使的圣旨颁下以后,依照军规,侍御史崔众,应把自己所率的全部兵马,全部交予李光弼去掌管。可侍御史崔众,却置之不理。
李光弼亲自派人,带着皇上的诏书,去找崔众要人,准备接管太原所有军队的指挥权。
李光弼将军怎么也没有料到,自己会碰了个硬钉子。
侍御史崔众居然公开对抗陛下圣旨,拒不向李光弼将军交出自己的兵权。而且,他的态度十分傲慢,气焰十分嚣张。
依照惯例,侍御史崔众将赴大营,去参见新上司李光弼将军,接受差遣。
可是,到了此时,崔众依然不识时务,不改自己骄横跋扈,以下傲上的恶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