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李泌妙策安天下李亨急谋收二京
明媚的春天到了,李亨心里,更是充满了春意。
至德二年(757年)二月,李亨亲自率领大军,从彭原出发,向凤翔(今属陕西凤翔县)郡挺进。
此时,安禄山被杀的消息,也传遍了整个凤翔郡。
自从安庆绪杀其父安禄山,在洛阳自立为帝后,叛军内部,各个强权将领之间,相互争权夺利,已达白热化之境。
大燕伪政权内部,也发生了分裂,对大唐朝廷的平叛行动,更加有利。
抵达凤翔郡刚刚十天,郭子仪率领的朔方镇得胜之军,也奉皇帝的旨意,从河东郡赶来凤翔郡与皇帝会师。
陇右、河西、安西、西域等战区的军队,也已经陆续在凤翔郡会齐。
从江淮征发的物资粮赋,也已运抵洋川(陕西省洋县),汉中(陕西省南郑县)等地。
大唐王朝反击叛军的各路兵马,终于集结完毕。万事俱备,一切似乎都已经准备就绪了。
好消息接踵而至,李亨的心情,显得更加激动和迫切。他恨不得能够一鼓作气,彻底地消灭叛贼军队,夺回二京。
到了凤翔郡不久,李亨就急急忙忙地召集文武百官,举行御前会议,商讨下一步具体的进军方略。
2
“诸君,官军现今是兵强马壮,势不可挡。而叛军是日趋窘困,日落西山
朕私下认为,反攻叛军的条件,已经完全具备。朕决定,大军先行收复两京,以便号令天下,大振民心。”
御前军事会议上,李亨神采奕奕,神态威严地向文武大臣们宣布进军方略道。
“陛下英明!擒贼擒王!陛下发布的策略,首先攻击二京,然后扫清残敌的决定,是高瞻远瞩、深谋远虑的英明决策。”
房琯率先表态。
军中将领和朝廷大臣宰相也纷纷赞同。他们与皇帝的意见,是出乎意料的完全一致。
他们都异口同声,一致赞同李亨的进军方略。李亨耳边,几乎没有听见一点反对的声音。
李亨听了文武大臣的赞同之语后,极为欣慰,不免有些洋洋自得,沾沾自喜起来:
“这些都是诸君的努力!希望诸位爱卿,继续努力,早日光复京师,迎回上皇。”
李亨成竹在胸,心中已经打算,拒绝采纳当初与李泌在彭原议定好的对策,不再派军去直取叛军老巢范阳。
3
侍谋军国元帅府长史李泌,突然听见李亨出尔反尔,违背先前彭原方略,宣布直接进军京师的计划,不禁大吃一惊,急忙出列反对。
“陛下,微臣以为,贸然进军京师,首先夺回西京,并不是最佳的方案。”
李泌走出自己的队列,上前禀告李亨道。
“微臣以为,还是按照此前微臣与陛下以及诸大臣商定的彭原方案,去实施为宜!”
李泌发言,再次重提了从前在彭原制定妥当的战略。李亨听后,深感意外,不由得有些惊异:
“先生,此一时,彼一时。那时,我军兵力弱小,所以朕才同意,采取侧面攻击叛军,分兵几路,直捣叛军老巢的战略。
如今,我们兵强马壮,军威整齐,士气旺盛,不直接消灭驻守两京的叛军主力,反而要绕道东向,直捣叛军老巢范阳,不是劳师远征,多此一举吗?”
李亨质疑道。
“陛下啊,现在朝廷的讨伐大军云集,我军的准备已经非常充分,这些都是事实。
然而,微臣依然建议,我们应当派遣安西大军,及西域各国蛮族部众的武装,依照当初微臣与陛下制定的彭原对策,沿着西北边塞,向东北方向进击。
自妫川郡,密云郡出发,南下夺取范阳,首先使叛贼的老巢覆灭。此为上策。
臣以为,这有充足的理由,并不是多此一举!”
4
李亨见李泌固执己见,当众反对他的意见,立时有些不高兴起来。他晴朗的脸色,一下布上了阴云。
李亨马上反驳李泌道:
“先生啊,为什么你要固执己见呢?你的计策,针对那时的形势,的确很好!运用于当时的实际情况,也十分恰当。
朕对先生说过,此一时,彼一时也。叛贼内讧,天下的局势,如今已经大大地有利于我军。我们的应对策略,也应该因时而改变才行。
朝廷的各路勤王大军,如今已经集结完成。我军斗志昂扬,士气旺盛,可谓兵强马壮。
大军进军所需的捐税物质,马匹辎重等,也全都到位,准备非常充分。
我们正应该趁着锐利的士气,直捣盗贼的心脏二京。
这样做,不仅可以大大激发天下吏民百姓的士气,而且能够狠狠地打击叛贼的嚣张气焰,一举两得。
如果不这么做,反而行军数千里,远到东北边塞,先去夺取范阳诸地,岂不是绕得太远,与胜利的战略,南辕北辙吗?
先生啊,朕以为,你的战略,放在如今的形势下,显然已经有些过时,恐怕不行啊!”
5
房琯等群臣也大声呼好道:
“皇上英明,好计!好计!我军军势强大,叛贼根本就无法招架,只会一败涂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