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讨叛逆初战失利急慌慌谋搬援军
平叛的一切军事部署,都按照李亨的旨令执行。李亨决定,唐军主力,先行攻击叛贼盘踞的西京长安。
李亨完全拒绝采纳,侍谋军国、元帅府行军长史李泌,先直捣叛军巢穴范阳(今北京城西南),使其退无所归的建议。
李亨下旨,兵分三路进军西京。
他派遣关内战区(陕西省)节度使王思礼,驻军武功(陕西省武功县);派遣兵马使郭英乂,驻军武功东郊;派遣兴平军使,兼凤翔都司兵马使王难得,驻军武功西郊附近。
各路官军,向坚守长安的叛军逐步逼近,施加军事压力。
2
却说这个兴平军使,兼凤翔都司兵马使王难得,乃唐军中一员骁勇善战的著名将领。
他武艺纯熟,善于骑马射箭,立下了显赫战功,在大唐军中非常出名。
天宝初年(742年),王难得担任河源军使,负责守卫西北边疆的河源军基地,防备吐蕃军队偷袭。
有一次,吐蕃入侵,侵犯河源军基地。
吐蕃赞普之子郎支都,亲自率军亲征,务必要拿下河源军基地,扫清进军障碍。
郎支都倚仗自己武艺高强,乘着名马,装上珮宝钿鞍,到唐军营前挑战。
唐军将士恐惧,一时无人敢上前,去和郎支都较量。
主将河源军使王难得见此,勃然大怒。他安排迎战方略以后,立即手持长矛,飞身跃马,冲上前去,亲自与郎支都进行决斗。
经过几番激战,郎支都不是王难得的对手,败下阵来。郎支都正欲策马逃跑回营,被王难得飞马追赶而上,直斩其首。
吐蕃军队震撼,大败撤退。自此,河源军使王难得一战成名。
李隆基闻奏大喜,特地召见河源军使王难得,令他于殿前,演示乘马挟矛,作刺杀敌将郎支都之状,以娱众臣。
李隆基还赐给河源军使王难得锦袍和金带,以示奖励。
后来,王难得在河源军基地,屡立军功,被朝廷任命为金吾将军。
天宝七年(748年),金吾将军王难得跟随大将节度使哥舒翰,攻击吐蕃大军于积石堡,俘虏了吐谷浑王子悉弄参,及吐谷浑王子婿悉弄藏(悉颊藏)等人而还。
王难得累功,迁为左武卫将军、关西游奕使。
天宝九年(750年),王难得再次率军攻击吐蕃军队。不久,王难得就收复五桥,攻克了树惇城,因功补为白水军使。
天宝十三年(754年),唐军收复九曲。在诸战役中,王难得都立有战功,加官为特进。
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乱。
王难得跟随主将哥舒翰,守卫潼关。
潼关失守后,王难得率领自己的残军,逃到了灵武,投奔了太子李亨,很受重用。
李亨在灵武即位之时,军费政费等资金甚缺。王难得将自家的丝绢三千匹,及金银珠宝等财产,全部捐献出来,以解决朝廷的军饷困难。
李亨大为欣赏,着力奖赏,任命王难得为卫尉卿。
不久,王难得即被李亨任命为兴平军使,兼凤翔都司兵马使。所以,此次讨伐叛贼,王难得被任命为一方主帅。
3
唐军初次与叛军作战,却很不顺利。
二月十九日,燕军将领安守忠,率军攻击武功东郊的官军。兵马使郭英乂,率军迎战,战斗失利。
郭英乂的双颊,被叛军的利箭射穿,血染战袍,无力再战,只得忍痛逃走。
兴平军使,兼凤翔都司兵马使王难得,看见郭英乂的官军败绩,决意坚守自己的营垒,拒绝去救援郭英乂。
最后,王难得独自坚守,也孤掌难鸣,难以对抗叛军主力。见势不妙,王难得无可奈何,只得率军,落荒而逃。
关内节度使王思礼,见郭、王两军失利,自己独木难支,也率军撤退到了扶风郡。
叛军乘胜追击,游击至大和关(今陕西岐山南)一带,离凤翔郡仅仅五十里。
皇帝驻跸的凤翔郡,大为震动。朝野上下惊慌不已,李亨宣布在全城戒严。
4
二月二十二日,郭子仪遣其子郭旰,及兵马使李韶光、大将王祚,从河东渡河,攻打守卫潼关的叛军。
官军击败潼关守军,杀叛军五百余人。
不料,安庆绪紧急派兵,援救潼关守军。郭旰等军大败,官军死亡万余人。
兵马使李韶光、大将王祚等,皆战死沙场。勇将仆固怀恩抱着马头,渡过渭水,退保河东,才逃得一命。
三月二十三日,叛军大将安守忠,率领骑兵二万,攻打河东郡。郭子仪率军,奋力反击安守忠,杀叛军八千人,俘虏五千人。
但杀敌三千,自伤八百。郭子仪的人马,在此役中,也伤亡惨重,大军十分疲惫。
5
与叛军的初战不利,令唐军将士沮丧不安,唐军将士心灵上,开始笼罩上失败的阴影。
可是,李亨急火攻心,他还是急于率军,收复长安,实现自己的战略意图。
四月,李亨继续固执己见,不接受李泌等大臣的建议,继续派军,攻打长安城,务必一战破敌,收复京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