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唐天子借兵回纥大元帅出征京师
“此次攻打长安郊区的失利,不是由于朝廷的用兵决策不当,也不是战略指导方针有错误,更不是大军的准备不足啊!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作为亲自指挥,平定西京叛贼最高指挥者的大唐皇帝李亨,始终也不肯承认,自己犯下的决策错误。
也许,李亨想在臣民的心目中,建立一个君王永远正确的观念,以免大唐臣民轻视挑战皇帝的权威。
御前军事会议上,李亨照例,询问文武百官道;
“诸君,朕认为,此次官军的失败,主要还是敌众我寡,朝廷的军力不够强大,士气不振,士卒们的战斗力不强所导致啊!
既然如此,朕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请问诸君,你们可有什么建议,可以指教朕的?”
军事会议上,作为大军副元帅的郭子仪等唐军将领,当然乐于听见皇帝得出这样的结论,以免承担战事失利的责任。
于是,大军副元帅的郭子仪等将领,就也跟着随声附和皇帝的意见,坚持这样认为。
郭子仪出班,向李亨建议说道:
“陛下,你的看法很对很对!
臣以为,只有增加军队实力,保持官军的绝对优势,才能够更有把握地消灭安庆绪,史思明叛贼。
微臣发现,回纥军队兵精将猛,兵强马壮,具有锐不可当的战斗力,是一支非常可怕的军事力量。
微臣建议陛下,请求回纥可汗,能够多派援兵,来支持朝廷的平叛大业。”
“郭爱卿的建议很好!朕虚心接受!”
李亨赞赏郭子仪的意见道。
君臣不谋而合。
李亨立即派出大唐朝廷的使节,向回纥汗国可汗药罗葛磨延啜,再次发出了借兵的请求。
2
却说这个回纥汗国族人,乃今日维吾尔族人的祖先。
汉代和三国时,这个部落民族,号称“丁零”,“呼揭”。
从南北朝后期到隋代,这个民族又演变为“回鹘”,继而分裂成“西洲回鹘”,“葱岭回鹘”,“河西回鹘”等部。
一直到了元末至明代,回鹘人才逐渐分化和演变,与其他民族融合,形成了现代的维吾尔族人。
3
却说回纥葛勒可汗药罗葛磨延啜,一向与大唐朝廷关系亲密。
眼见中原王朝富裕,他羡慕不已,一直贪图大唐朝廷的厚重赏赐。
听到大唐皇帝的请求以后,回纥葛勒可汗药罗葛磨延啜,很爽快地答应了,接受了唐朝廷派兵助战的邀请。
葛勒可汗药罗葛磨延啜,遂派遣他的长子叶护亲王,将军帝德等将领,率领精锐的回纥铁骑四千余人,迅速赶到凤翔,为唐军助战。
李亨见葛勒可汗的长子叶护亲王,亲自率领回纥汗国的精锐大军到来,好象获得了至宝似的,欣喜若狂。
他亲自接见回纥叶护亲王,专门在宫中大摆筵席,赐酒慰劳回纥汗国大军。
李亨还竭尽所能,赏赐了大量的物资给回纥可汗。
李亨竭力地讨取回纥可汗的欢喜,以换得回纥葛勒可汗军队的大力支持。
李亨与回纥可汗的代表,叶护亲王等秘密地定约,悄悄商定战利品的分配问题。
最后,协商妥当,李亨对叶护亲王说道:
“叶护亲王:
请你转告贵可汗,克城之日,土地、士庶,归我们大唐朝廷;而金帛、子女等,皆归回纥可汗。
不知叶护亲王对此,有无异议?
如果没有,就请贵汗国,立即向朝廷借兵十五万,以助阵。
叶护亲王以为何如呢?”
“敬听大唐陛下的旨意!”
回纥叶护亲王,见大唐借兵条件优越,天大的好事上门,哪里还有异议呢?
叶护亲王乐不可支,急忙派人,飞马前往父亲葛勒可汗药罗葛磨延啜的御帐,把与唐朝廷秘密订约的消息,告诉了自己的父亲。
葛勒可汗药罗葛磨延啜十分满意,同意唐回盟约。
回纥汗国上下,一片欢欣。
4
燕军方面的形势,也发生了巨变。
以史思明为首的叛将们,不满足于自己的位置,开始萌生了叛意,安庆绪无力制止。
大燕帝国内部,逐渐出现了将领们拥兵自重,各自为政,四分五裂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