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忆往事郁闷万分望未来信心倍增
那时,日渐衰老、精力不济的皇帝李隆基,越来越厌烦政事,遂委托宰相李林甫主持朝廷大局。
奸相李林甫,本就是一个利欲熏心之人,见此大喜,正好借机揽政,排斥异己。
李林甫十分害怕王忠嗣等边关大帅,会夺去他受到的宠爱和手中掌握的巨大权利。
为了巩固自己的相位,李林甫千方百计地要杜绝,像王忠嗣那样的文武兼备的边关大帅,入朝为相的机会。
李林甫揣摩李隆基的心理,就向皇帝建议,请求皇上任命蕃将,担任边关大帅,以便剥夺汉将的权力。
李林甫的建议,似乎很有见地,理由貌似十分充分有理。
蕃将既熟悉边疆异族的生活和战斗习俗,又勇猛善战,可以使朝廷,更好地完成开拓疆域的大业。
好大喜功的李隆基,遂认为李林甫言之有理,打算立即放手,任用蕃将,去担任边关大帅,接替汉将们的权力。
李隆基作出这一决定时,刚刚被朝廷任命为平卢兵马使的安禄山,很快就把握住了这千载难逢的机遇。
李林甫此举,固然是为了巩固他自己的权位作想,不过,另一方面,也同时透露出了他对蕃将们的那种极度的轻蔑之情。
李林甫认为,胡人绝对没有资格,去担当朝廷的大任,甚至担任宰相要职。
所以那时,宰相李林甫与大将安禄山之间的关系,就显得相当微妙起来。
安禄山初见李林甫的时候,仗着李隆基的恩宠,他的态度相当傲慢。
安禄山的言行举止,大大咧咧,对人相当不恭敬,根本就没有把宰相李林甫看在自己眼里。
李林甫瞧在眼中,却不动声色。
他暗自决定,好好给安禄山上一课,给他一点颜色看看,叫安禄山明白,掌握朝廷生杀大权,在朝廷主事负责的,究竟是谁。
2
此时,历任京和市和籴使,户口色役使,御史中丞,京畿、关内道黜陟使,迁户部侍郎,兼朝廷二十余使等职的王鉷,那时也专权用事,而且深受李隆基的宠信,和国舅杨国忠齐名。
机会终于来了。
一天,李林甫托故,把御史中丞王鉷叫来,让安禄山站在一旁,观看宰相理事。
御史中丞王鉷,身兼朝廷二十余职,所受皇帝的恩宠,无与伦比。
但御史中丞王鉷见了宰相李林甫,却也只能卑词趋拜,满脸媚笑,对李林甫竭尽阿谀奉迎。
李林甫向王鉷问对,也十分的精审。王鉷的对答,更是百倍的恭敬。
安禄山站在一旁,大是震撼。他不知不觉地瞪大了眼睛,态度也变得恭敬起来。
王鉷对李林甫说话越谨慎,安禄山对李林甫的态度,也就越发恭敬。
李林甫察言观色,很快就发现安禄山的态度,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弯。
李林甫觉得,自己已经达到了惩戒安禄山的目的,就找了一个台阶,给安禄山下。
李林甫这才冠冕堂皇,话中有话地对安禄山说道:
“安将军此次来京,深得皇上的欢心,实在是可喜可贺啊!
请将军务必好自为之,一心效命朝廷。皇上虽春秋已高,但宰相不老啊!”
安禄山听了李林甫暗示的话语,心中顿时十分的畏惧。安禄山终于明白,朝廷中的实权派人物,真正的老大,究竟是谁。
而且,李林甫每次和安禄山谈话之时,都能准确地猜透安禄山内心的真实心思。
安禄山常常在心里,暗暗惊服、称奇,充满恐惧。
安禄山虽然善于拍马屁,能够将皇帝哄得服服帖帖,对满朝文武也是倨傲无礼,并且经常敢于任意地侮慢朝臣,但唯独畏惧宰相李林甫一人。
只要李林甫开口问话,虽值盛寒之时,安禄山也不免心惊胆战,冷汗淋漓。
李林甫询问安禄山的任何事情,安禄山也不敢有丝毫的隐瞒,简直将李林甫奉若了神明。
李林甫也有他自己的小算盘,并不想轻易地得罪安禄山。
他见安禄山意屈降服,也不免暗自得意。
从此以后,李林甫便对安禄山恩威并施,把安禄山管理得服服帖帖了。
3
慢慢地,李林甫与安禄山二人的关系,也变得亲密了起来。安禄山亲切地称呼李林甫为“十郎”。
安禄山人在范阳时,每逢派人向朝廷奏事,他都要恭敬地首先询问,这件事情,宰相李林甫大人究竟打算如何处理。
安禄山的奏事之人,每每从长安回来,安禄山所问的第一句话不是别的,而是问“十郎何如何如”之类的话语。
安禄山曾对亲近之人放言道:
“我安禄山出生入死,是天不怕地不怕,连当今圣上我也不怕。禄山我只是害怕李相公一人。”
可以看出,安禄山对李林甫的畏惧和忌惮之深。
安禄山这话,实际上也道出了当时的朝廷局势:皇上忙于奢侈享乐,朝政则全为宰相李林甫所把持。
大唐朝廷的大权,尽在宰相李林甫之手,安禄山怎么能够不畏惧呢?
那时,安禄山派其心腹部将刘骆谷,常驻京城长安,负责窥探和侦察朝廷的一举一动,并及时地将朝廷的各种动静,飞马通报安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