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诸亲王快乐小聚唐君臣商讨秘计
元帅府中,大元帅广平王李俶,行军长史李泌,整天忙过不停,甚至通宵达旦地处理着繁重的军国大事。
行宫里,李亨也常是彻夜难眠,日夜为朝廷大事,运筹帷幄,几至殚精竭虑。
得到官军榆林大捷的那一天晚上,李亨非常高兴。他特地将儿子广平王李俶招进皇宫庆祝。
父子俩进膳完毕,李亨喜笑颜开地吩咐儿子广平王李俶说道:
“俶儿,近段时间,朕忧心国事,常常是寝食难安。老天保佑,朕终于迎来了登基以来的第一场大捷,报了朕咸阳陈涛斜失利的一箭之仇。
今天晚上,麻烦孩儿你留守一下元帅府,处理元帅府里的国事。请通知先生进宫来,朕想让你的叔父和先生一道,好好聚聚,大家一同饮酒谈天,娱乐娱乐,轻松一下。”
“陛下忧心国事,身心憔悴,臣儿没有尽到自己的孝心,一直非常愧疚。
陛下放心,臣儿一定不负陛下希望。”
广平王李俶领旨,急匆匆地出宫,回到了元帅府里。
2
其时,广平王李俶的诸位叔父,颍王李璬,信王李瑝,延王李玢,陈王李圭,仪王李璲诸王,也封太上皇之命,从西蜀等地赶到彭原,朝见皇帝。
颍王李璬,初名李澐,是李隆基的第十三子,母亲高婕妤。李璬好读书喜文词,以好学著称于世。父皇很喜欢他。
开元十三年,李璬受封颍王。开元十五年,李璬遥领安东都护、平卢军节度大使。
开元二十三年,加开府仪同三司,改名李璬。
安禄山反叛以后,李璬被父皇任命为蜀郡大都督、剑南节度大使,杨国忠为之副。
李隆基幸蜀,令御史大夫魏方进,充置顿使。
李隆基先移牒至蜀,命令魏方进作为颍王李璬的先驱,先到藩镇蜀郡,去准备储供。
李隆基至马嵬,发生兵变,御史大夫魏方进被杀。于是李隆基令李璬先赴蜀郡上任,以蜀郡长史崔圆,为剑南节度副使,负责剑南镇具体的工作。
李璬性格节俭,不喜欢奢侈。将渡绵州江之时,李璬登舟见彩帛作为地席,让人践踏,甚感可惜。
李璬就对左右说道:
“这是可以作为床铺的东西,奈何肆意践踏呢?”
李璬下令,撤去丝绸地毯。
李璬当初奉命到藩镇蜀郡上任,因时间紧急,没有受节。绵州司马史贲向李璬进谏道:
“大王,您是帝王之子,且为节度大使。今到藩镇,而不持节。单骑径进,官吏百姓怎么能够瞻仰大王的威严呢?
请建大槊,蒙之油囊,为旌节状。先驱道路,足以威众。”
李璬笑着说道:“我是货真价实的亲王,何用借助旌节,来显示自己的威严呢?”
李璬拒绝了史贲的建议,坚持节俭出行。
李璬将至成都,剑南节度副使崔圆十分惊讶,恭敬地迎接李璬,拜于李璬马前。
李璬疏忽,没有及时制止崔圆行礼,崔圆遂怀恨在心。
后李璬在蜀,治理两月,颇有政绩。剑南节度副使崔圆,越发不满,上书太上皇,诬告颍王李璬。
太上皇却不过蜀郡主人剑南节度副使崔圆之意,下旨命令颍王李璬,到顺化去侍奉新君,任命武部侍郎李峘,为剑南节度大使。
李峄、李峘、李岘,是三亲兄弟,他们都是吴王李恪的子孙,住长兴坊,在长安城朱雀大街的东侧。
颍王李璬,因此到了彭原朝拜,接受哥哥李亨的使唤。
信王李瑝,初名李沔,是李隆基的第二十三子,母亲卢美人。开元十三年三月,封李沔为信王。开元二十三年七月,授开府仪同三司,改名李瑝。
信王李瑝的妃子陈氏,来不及逃出京师长安,于叛贼攻陷长安时被叛贼杀害。
延王李玢,母亲柳婕妤,是李隆基的第二十子。
开元十三年,李玢被封为延王。开元十五年,李玢遥领安西大都护、碛西节度大使。开元二十三年七月,加李玢开府仪同三司,余如故,改名玢。
天宝十五载,李隆基幸蜀。李玢的家庭男女老少三十六人,一路跟随李玢出行,李玢不忍弃于道路,行走甚慢。
数日之久,李玢不到行在,觐见父皇。
李隆基十分愤怒,欲加惩罚,赖汉中王李瑀,上疏挽救,说明实情。李隆基下旨,让李玢听归于灵武,听从哥哥李亨的号令。
陈王李圭,是李隆基的二十五子,原名李涣,母亲王美人。
仪王李璲,本名李潍,是李隆基的第十二子,母亲为刘华妃。
开元十三年(725年)五月,李潍被封为仪王。开元十五年(727年),李潍领河南牧。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加李潍开府仪同三司,兼河南牧,改名李璲。
3
不多久,李亨,诸王与李泌等,就已经各就各位,悠闲自在地坐了下来。
君臣煮酒小酌,谈古说今,天南海北,恣意徜徉,无拘无束地闲聊了起来。
几杯小酒下肚,李亨越发兴致盎然,意气风发,李泌与诸王,也是雄姿英发。
李亨今天的心情,格外畅快。李亨亲自动手,忙碌着,用小炉,为李泌烹制李泌最喜欢吃的蒸梨。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