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扭乾坤顺化抉择平叛乱彭原对策
闻听房琯统率的东征兵团全军覆灭的消息,李亨大怒欲狂,震怒不已。
李亨缺乏气愤填膺,立即下旨道:
“房琯颟顸糊涂,丧师误国,着即下狱关押,审明罪责以后,立即严正典刑,以申军纪。其他官将,连降三级!”
朝中群臣震怒,无敢言者。
2
听到李亨处死宰相房琯的圣旨,李泌觉得有些不妥。他立即急冲冲地连夜进宫,为房琯求情。
李亨还没有从东征官军失利的阴影中,苏醒过来。他独坐宫中,阴沉着脸,闷闷不乐,满脸的不高兴。
见李泌进来,李亨连平日里的君臣礼节,也似乎忘记了。
李亨一言不发,用食指指了指坐席,用生气恼怒的眼睛,恨恨地盯着李泌,似乎要将心中的愤怒,向李泌发泄。
“臣来得不是时候,万一陛下迁怒别人。臣不是会被误伤吗?但既然来了,臣也只好硬着头皮,一直装下去了。”
李泌故意埋着头,装着没有看见李亨生气的样子。
李泌随意地找着了一个话题,与李亨天南海北地聊了起来。
“等陛下的怒气消散一些之后,臣才慢慢地转入正题,为房琯求情吧!”李泌暗自盘算着。
3
随意地闲聊了一大会,李亨的心情果然好了许多。他阴沉的脸色渐渐地舒展开来,不再那么阴云密布了。
李泌抓住机会,委婉地劝说道:
“皇上啊,你就不要再难过了吧!东征军失利,都是房琯的瞎指挥所造成。
这是房琯犯下的重大过错,陛下并没有责任。陛下啊,你乃千金之躯,您何苦要自责自己,伤害自己的龙体呢?
微臣也清楚,房琯的这次失利,造成的损失实在是太大太大了。他不仅损兵折将,挫了我军锐气,而且完全打乱了陛下平叛的部署,助长了叛贼气焰。的确是罪该万死。就是一死,也难以赎罪!
微臣非常清楚,房琯罪业深重,已经严重触犯朝廷法纪,难以饶恕。陛下也绝不希望,有任何一个人,来为房琯的失利开脱、求情!
陛下一向欣赏房琯,对他宠爱信任。微臣也认为,陛下处死房琯,实在是他罪有应得,并不是因为君臣之间的私人恩怨。
陛下是为了严明朝廷法纪,整肃军队,维护法律的尊严,才忍痛割爱,舍弃房琯的。
房琯犯下如此多的大罪,陛下处死房琯,是理所应当的,房琯完全是咎由自取。”
听到李泌也赞同处死房琯,李亨稍稍安心。
见李亨内心不再抗拒,李泌接着对李亨讲道:
“微臣了解陛下的公正无私,深知陛下最讨厌结党营私,徇情枉法,祸国殃民的行为。
陛下英明,一定十分了解,微臣与房琯之间的关系一向淡漠,交往不多。
臣与房琯,几十年来,都并没有什么太深的交情。房琯对臣,也没有什么恩德。
既然如此,从人之常情来说,微臣当然犯不着冒着危险,与陛下唱对台戏,来为房琯等人求情,惹怒皇上,触犯龙颜。”
李泌知道李亨多疑的个性,最忌恨大臣朋比为奸,他慢条斯理地为李亨解释道。
李亨的脸色,开始晴朗了一些。
4
“房琯这个家伙,风度翩翩,谈吐文雅。在朝廷的人缘极好,很有清誉!朕当初也算是他的粉丝,对他倾慕不已。
既然先生不是来特意为房琯说情来的,那么先生又急急忙忙地进宫干什么呢?”
李亨依然有些愤怒,不解地问李泌道。
“陛下,请听长源解释几句。朝廷内外,都一致认为,陛下处死房琯的决定,英明睿智,合情合理。很多事情,如果都是一窝蜂地肯定或者否定,反而说明有最大的问题。
房琯此次领军失败,造成的损失,的确非常惨重。造成的后遗症,也一时难以消除。他不仅大伤了官军士气,而且打乱了平叛进程,于理于法,的确是罪不容诛的。
微臣这次前来,并不是想冒死为房琯说好话,为他个人求情,以博取虚名,获得某些人的好感,让别人感激臣,而是考虑到朝廷的长远利益啊!
陛下啊,你还记得房琯大人的特殊身份吗?”李泌突然问李亨道。
5
“房琯不是西京招讨使,宰相吗?先生为什么明知故问呢?”李亨不知道李泌葫芦里是什么药,满脸狐疑,不解地问李泌道。
“的确是这样。陛下啊,房琯不仅是陛下所封的西京招讨使,还是太上皇的册封使节,帝国的宰相,具有很大声望,很好声誉的士大夫啊!
所谓吃一堑,长一智。不知陛下认真地反思过,造成此次官军失利的诸多因素没有呢?
房琯是一个文臣,一个士大夫,根本就不懂军事,不知道兵者,国之大事,死伤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的道理。他擅长处理一般政事,协调上下关系,指挥作战,本非所长。
陛下却被房琯的高谈阔论所迷惑,任命房琯,让他担任西京招讨使,主持讨贼大事,。
房琯志大才疏,自负刚愎,眼光甚高。接到皇帝任命之后,他明知道自己的才干,根本就无法完成陛下的使命,但也不敢推脱,最后他不得不将军事行动,交给手下的亲信部属去办理。
加之,敌我力量悬殊,士气迥异。我军势单力薄,曾遭受挫折,士气未振,而叛军气势汹汹,兵强马壮,士气旺盛。叛将安守忠久在沙场,熟悉军事,又老奸巨猾,城府很深。
我东征军平叛的准备,也很不充分。除了两军主将高下立判之外,我军平叛的作战兵力,也并没有绝对优势。
战争谋略,阵势的设置,兵力部署,进攻策略,也存在重大失误。在存在重大失误的情况下,我军就心浮气躁,急于求胜,仓促挑战叛军,与叛军做战。官军的失败,就在情理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