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盼援军君王忧心派救兵诸侯识势 - 巨变岁月之乱世贤相 - 星河灿烂876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53章盼援军君王忧心派救兵诸侯识势

起初,冒着被父皇猜忌的种种危险,李亨苦心经营,才在哥舒翰拒贼于潼关的二十万大军中,渐渐地培植了一些亲近他的军方势力。

然而,李亨培植效忠自己势力的种种努力,却并非一帆风顺。他的想法,并不容易实现,结果常常是一波三折,甚至功亏一篑。

哥舒翰统领的这支潼关守军的组成成分,可说是十分复杂。山头林立,派系纷扰。

这支守卫潼关的大军,主要由河西镇、陇右镇、朔方镇将士,边塞蕃兵以及高仙芝、封常清部下的旧卒组成,总共满员的话,大约有二十一万八千人。

军队的将领中,就存在着亲太子党,和亲宰相党两派之间的激烈矛盾冲突和斗争。

主将-皇太子先锋兵马元帅哥舒翰,御史中丞充行军司马田良丘,基本保持不偏不倚的态度,保持着中立。

随着局势的发展,主将们与宰相杨国忠的关系,不断地恶化,才渐渐地倾向于太子李亨。

潼关兵败后,追随李隆基逃到了西蜀,被任命为司门郎的前中行军判官(掌书记)萧昕,以及步军都将李承光,则为亲杨党的势力;

只有马军都将王思礼等将领,旗帜鲜明地支持太子李亨,为亲近太子的势力。

各率所部的蕃汉将领,还有钳耳大福、苏法鼎、管崇嗣及蕃将火拔归仁、李武定、浑蕚、契苾宁等禆将,以及率领四郡郡兵的河东防御使吕崇贲、华州防御使魏仲犀、冯翊防御使李彭州、上雒防御使杨黯等人。

他们以忠于朝廷自诩,个人的倾向,并不是十分的明显。

2

没有想到,潼关失守,大军溃散,李亨一心经营的潼关部队,顷刻间就分崩离析,化为了乌有。

亲信的军队不见了踪影,李亨更感势单力薄,孤掌难鸣,独木难支,更加意识到自己的窘困。

于是,李亨想尽千方百计,用尽一切办法,一心要改变没有嫡系队伍拥戴支持的危险处境。

在潼关失守之后,李亨思考再三,不得不冒着生命危险,率领极少的护卫亲军,前去长安附近,收集潼关残兵,希望能够收集一些潼关残军,恢复一点自己的实力。

3

然而,李亨不断的努力,总是不尽人意。

潼关残军的收集,令人气馁,而如今在朔方镇又面临着安禄山叛军随时可能的侵扰和打击。

竭尽努力,汇聚和积蓄忠于朝廷的军事力量,应对叛军随时可能的攻击,成为了李亨新朝廷最为急迫的事情。

面对危局,李亨登基以后,不得不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他匆匆忙忙地向四方下旨,召集各镇勤王之军,前来拱卫新兴的朝廷。

然而,勤王之军并没有如李亨所愿,及时到来。坏消息却总是接踵而至,而且是祸不单行。

李亨陷入了深深的绝望之中。

4

长安军民,惨遭大燕帝国叛军残杀的消息,此时已经迅速地向全国各处传播,很快传遍了灵武郡。

那些留在长安,没有来得及跟随皇帝逃出京师的大唐皇族,王妃,驸马等皇亲国戚,文武百官及其眷属,凡是不愿意降服大燕帝国叛贼的,几乎都被安禄山下令部下,诛杀殆尽。

这些效忠大唐王朝的皇亲国戚,有的被安禄山的部下,残忍地挖出心肝和内脏,用去祭奠在长安被朝廷诛杀的安禄山的长子安庆宗;有的甚至被叛贼强行揭开天灵盖,脑浆四流而死。

效忠大唐王朝的文武官员,以及他们的亲戚朋友,那些被安禄山及其部属厌恶的人,也不能够幸免。他们中的很多人,都被大燕帝国的士卒诛杀。

在安禄山的血腥镇压下,大唐王朝中那些立场不稳的大臣、官员,见风使舵,见安禄山的大燕帝国势大,而大唐朝廷摇摇欲坠,局势不妙,也纷纷叛离大唐朝廷,投靠了安禄山的大燕帝国。

虽然郡守薛明,徐榖等叛逃的大唐朝廷官吏,早已经被李亨派军抓回处死,但李亨却依然没有能够阻止住,部下大臣官吏叛变的苗头,没有能够彻底遏制住叛逃的局势。

种种不利的信息,让局势变得更加险恶。李亨更加愤懑忧郁,忧心忡忡。

“朕登极以后,就立即训令各镇,各战区,各郡县,迅速派兵到灵武来护驾。

但至今,却没有一个方镇,一个郡县,一个节度使,前来响应朕的号召,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李亨百思不得其解,更增心中的焦虑。他疑虑重重,忧心如焚,自言自语道:

“难道天下的忠贞之士,都已经死绝了吗?为什么过了这么长的时间,朕还没有听见勤王大军的消息呢?”

想到这些,李亨就快要控制不住自己忧郁愤懑的情绪了。

5

李泌终于步履匆匆地走进了行宫。李亨一见,脸上气色好了许多,急忙带着些埋怨的语气欢迎道:

“先生啊,你怎么才来呢?朕等你已经有些着急了!”

看见李亨忧心忡忡,焦虑不安的神态,文武百官一筹莫展,垂头丧气的表现,李泌心里其实也十分着急。

然而,李泌以及文武百官心里,都十分清楚,现在正是最困难的时刻,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候,只有帮助皇上度过了这个危险的阶段,才会转危为安、柳暗花明。

“陛下啊,请您不要着急!局势会好起来的!”李泌竭尽努力,想着办法,安慰、鼓励着李亨,希望李亨能够振作起来。

“先生啊,朕怎么能够不着急呢?朕迫切盼望的勤王大军,至今还没有一点踪影;朕急需的粮草金钱布帛等,也无从筹措,就连文武百官的俸禄,禁卫军将士的赏赐,朕也发不出了,朕怎么能够不着急呢?”李亨急急地说道。

“陛下,臣不是早就给您说过,有一只军队,就在陛下的眼前吗?陛下为什么没有想到呢?

再说,郭子仪,李光弼的军队,得到陛下的召唤,也已经从前线撤退,很快就会来到灵武的!

唯一的问题,就是粮草的筹措问题。虽然人心不稳,但长源相信,大多数大唐官吏百姓,还是向着朝廷的。粮草的筹措,临时向百姓征集一些,应该没有问题。

如今,没有各地的消息,都是由于叛贼的封锁,各地交通不便所致。

臣相信,只要藩镇知道了朝廷的消息,是一定会群起响应,迅速运来粮草接应的。”

李泌劝慰李亨道。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