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恨奸佞将士怒怨锄奸相马嵬兵谏 - 巨变岁月之乱世贤相 - 星河灿烂876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13章恨奸佞将士怒怨锄奸相马嵬兵谏

六月十四日,天气变得更加地阴霾闷热,仿佛一场****,即将来临。

天刚蒙蒙亮,李隆基就开始督促众人,迅速预备饮水,做好继续前行的准备。

匆匆地喝了一点热水,吃了一点热饭之后,李隆基就急忙下旨,催促大家速速地向南行进。

昨晚一夜都没有休息好,衰老体弱的李隆基,觉得自己的头脑,一直有些昏昏沉沉,精神萎靡不振。

加之天气更加闷热,李隆基越发感到浑身不舒服,烦闷至极,心情更加糟糕。

随从皇帝圣驾的皇家人众,都十分害怕自己会掉下大队,落入叛军或乱民之手。

他们大多来不及充分准备,也来不及喝水,吃饭,就急急忙忙地收拾好自己简陋的行李,栖栖遑遑地随驾南去。

由于大家都饱受饥饿与疲惫的折磨,有气无力,队伍只能够缓缓地前行,一直走了大半天,才走了二十多里。

李隆基万万没有想到,一场突然的危机,很快就将降临,即将考验自己的应变力。

未时(下午二点左右)时分,李隆基一行,终于抵达了马嵬驿(今陕西兴平西)。

马嵬驿是前往西蜀的一处有名的驿站,距离京师长安,约一百一十三里,距离金城县驿站,大约二十八里。

大家都累得气喘吁吁,精疲力尽。李隆基下旨,命令大家下马休息,喝水吃饭。

左相韦见素,御史大夫魏方进,高力士,贵妃姐妹,李亨妻子太子妃张姝姝等人,都坐在驿站里面,陪侍着皇帝李隆基休息。

儿子寿王李瑁,与孙儿广平王,建宁王兄弟,带领侍从禁军在驿站外守卫,护卫着皇帝以及皇家眷属。

2

当初,天宝十三年(754年)秋季时,京城长安及其周围郡县,接连下了六十多天的淋雨。

长安郡县官民的庐舍垣墉,差不多颓毁殆尽。

京城长安城里,受灾也是十分严重。总计有一十九个坊,遭受淋雨的肆虐、侵袭。

李隆基眼见此情,心里十分愤怒:

“这难道不是是上天的震怒吗?这些天灾人祸,难道不是因为宰辅陈希烈等当朝的文武大臣,不够称职,没有履行好自己的职责造成的吗?不然,为什么上天才会降下如此的灾难,来降罪于官民百姓呢?”

“朕一定要想方设法,化解化解上天的愤怒,重归国泰民安的盛世!”

于是,李隆基准备下旨,撤换宰相陈希烈,以示惩罚。他下旨给国舅杨国忠,命令道:

“国忠啊,朕发现,最近的灾难,都是宰辅们没有恪尽职守所造成。麻烦你赶快帮朕去精求端士,辅弼朝政,以化解上天的愤怒,恢复天下太平。

国忠帮朕考察考察,看吉温如何呢?”

兵部侍郎吉温,是安禄山的亲信,那时正承受着李隆基的宠遇。李隆基认为吉温听话,善解人意,十分信任他。

所以,李隆基心里其实早已经有了打算,就是准备任用吉温,去担任宰相一职,以接替宰辅陈希烈,逼陈希烈引咎辞职。

杨国忠听了,有些不悦:

“本相与安禄山矛盾重重,很不投机,而吉温又是安禄山的宾佐和亲信。如果吉温做了朝廷的宰相,不是会对本相更加不利吗?

吉温不仅会分割本相的权力,还会掣肘本相的行动。这不是制约本相的手足吗?

安禄山的威望和权势,早就已经令朝廷十分畏惧和忌惮了,本相为什么要重树强敌呢?

本相一定要排除吉温,阻止他担任宰相一职,不让安禄山的阴谋得逞。”

“陛下,宰相一职,事务繁多,是百官之首,关系朝廷大局,不可不慎之又慎。容臣思考一下,再做决定如何?”杨国忠请求道。

“爱卿慎重,朕很欣赏!爱卿啊,你速速考虑,尽快上报!”李隆基也深以为然。

晚上,杨国忠再进皇宫,向皇帝秘密地上奏道:

“陛下,宰相一职,身系天下安危,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选拔敦厚博达,胸襟开阔,公正无私,不结党营私的大臣担任。

吉温一向与安禄山亲近,臣恐怕会让天下人议论,有伤陛下大公无私,知人善任的英明,不宜任用为相。”

“爱卿的进谏有理。朕也知道吉温与安禄山的关系。宰相一职,的确身系国家安危,必须要无党无私的大臣担任。请爱卿速速为朕物色人选,接替陈希烈。”

杨国忠见李隆基的主意改变,大喜,急忙答应道:

“陛下放心,臣一定尽心尽力,大公无私地为帝国推举有用之才。”

2

朝见李隆基之后,杨国忠顾不上回家,就急急忙忙去拜访中书舍人窦华、宋昱等人,征求他们的意见,以选拔对自己有利的人,来担任宰相。

窦华、宋昱等人,明白杨国忠的意思,一致向杨国忠推荐道:

“宰相大人,属下等以为,韦见素大人方正儒雅,博学多才,为陛下所喜爱。他不喜欢争执,性格柔和,容易控制,非常适宜推荐为相,来与大人搭配。”

杨国忠深以为然,大喜:“两位大人果然见识高明,所说十分有理。本相立即进宫,向陛下说明,早做决定!”

与部属协商妥当,杨国忠连夜连晚,回到皇宫,就向李隆基建议,推荐任用韦见素为相。

李隆基平常亦十分看重韦见素。

“爱卿果然是一片公心,不偏不党!韦见素曾经在朕父皇的相王府里当过差,侍奉过父皇,对父皇忠心耿耿,任劳任怨。当初,他对朕还有一些旧恩,可以提拔任用。”李隆基当即同意。杨国忠默然大喜。

3

天宝十三年八月,朝廷下旨,拜韦见素,为武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充集贤院学士,知门下省事,代替陈希烈的宰相之位。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