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析叛因叹惋屈才破危局殚心划策
谈到这里,两人都有些疲倦,有些伤感了。两人停了下来,开始喝水歇息。
然而,李巨的谈性依然很浓。歇了一会,李巨又忍不住地说了下去。
“确实如先生分析的那样。的的确确,安禄山的反叛,皇上也应该负有很大的责任。所谓乱自上作。
可是,先生啊,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犯错误的,何况陛下已经老大年纪,有些昏聩糊涂了呢?”
李巨发自内心地为李隆基辩解道。
“那些奸佞祸害国事的往事,本王至今还记得清清楚楚,而且每次想起,都会十分痛心惋惜。
国事如此颓丧,难道只是圣上一个人的责任骂?我们这些做臣子的,下民百姓就没有责任了吗?”李巨郁闷地问道。
“大王说得很对!我们这些做臣子的,下民百姓,都有责任。道德的沦丧,金钱至上的腐蚀,公平公正规则的被破坏,法制法纪的荡然无存,朝廷无休止的勒索,苛捐杂税的盛行,加剧了官民矛盾,加速了大唐的衰败,叛乱的产生。
大王可知道以下这些事情产生的缘由?
皇上对安禄山可说是恩宠备至,可为什么安禄山还会反叛呢?为什么安禄山的反叛,会有天下人群起响应,进行得十分顺利呢?”
“本王愚钝,不知何因。请先生指引。”李巨虚心地求教道。
李泌为李巨释疑道:
“除了朝中奸佞杨国忠等对安禄山的纵容和逼迫以外,不为他故,只因为安禄山看出了朝廷的空虚和弊病,促使他的野心和强权膨胀,以及朝廷丧失民心,不顾民生的举措所致啊!
人言野心勃勃,狼子野心,用在安禄山身上,实在是太合适了!然而,掌握重权,野心膨胀,这只是安禄山反叛的一个原因。
每一个王朝的衰落灭亡,都是从内部溃烂、朝政腐败开始,我大唐王朝也不例外。这是更加重要的原因。
大王一向关心国事,肯定知道,我们的大唐王朝,实际上早就已经是民怨沸腾了啊,这才给予了安禄山实现野心的良机!
在大唐盛世的耀眼光环下,掩藏着无数的社会矛盾,寄生着种种难治的社会弊病。
长源久在下层,深深了解王朝的诸多弊端。说得不客气一点,我们的大唐王朝,就如同一个衣着光鲜,然而浑身癞疮,已经病入膏肓的绝症患者。
皇上却没有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因为他耳边听到的都是国家富庶,国泰民安之类的歌功颂德之语。
所谓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就是这个道理。
皇上不仅没有济百姓于倒悬之中,而且照样对黎民百姓,大肆地盘剥搜刮,加重苛捐杂税,千方百计地满足,像安禄山这样的利益阶层的权贵们的贪欲。
皇上对小民百姓苛酷,吝啬,却普施皇恩与那些贪得无厌的达官贵人。
应该说,皇上竭尽国家财富,对安禄山等达官贵人大肆地加官晋爵,赐予他们荣华富贵,稍有良知的人,都会知道感恩图报才是。
然而,贪得无厌似乎是人的本性。
安禄山不仅不知道感恩图报,皇上的无尽恩宠,厚重赏赐,反倒使得他越发地得意忘形,飞扬跋扈,不可一世起来。他变得更加傲慢自大,骄恣放纵。
他的野心也越发明显了。
他差不多是半公开地招降纳叛,极力扩充他的实力。最终,安禄山的野心膨胀到了极点,终于走上举兵反叛的道路。
对于安禄山这类野心家,长源认识颇深。我们千万不要被他们那种蠢笨的外表,憨厚的言行,迷惑住了,以致吃大亏。
安禄山并不是世人口中所说的,完完全全是一介莽夫或一个愚劣之徒啊!
从安禄山网罗人才这些事情上,就可以看出他的老奸巨猾,城府很深。
安禄山心里,当然一直都非常清醒,知道谋反意味着什么。所以,他非常清楚,搜罗人才,对于他夺取大权的重要意义。
安禄山费尽心思,网罗和延用了一批很有才学,但又对朝廷极度失望不满的文臣策士。
如高尚、严庄等人,都成为了安禄山的幕僚,成为了安禄山的心腹之士。
大王一定十分明白这个道理,当我们大唐帝国的用人机制,出现问题的时候,就可能会把无数优秀的人才,推向敌对反叛的阵营。
这是一个非常简单深刻的道理,我们必须认真吸取教训,时刻警惕,以免重蹈覆辙啊!
就拿安禄山部下的智囊高尚来说,就是这样一个十分明显的例子啊!”李泌休息了一下,缓缓说道。
2
“高尚、严庄这些人,不过是人微言轻,郁郁不得志的腐儒,投靠叛贼安禄山,撺掇他反叛,不过是想谋取暂时的荣华富贵罢了。他们能够有什么作为呢?根本不值一提啊!”
李巨一脸轻蔑,鄙视地说道。
“大王此言差矣!长源想谈谈高尚、严庄这些人,并不是想为他们的反叛推脱罪责,我不过是想探索一下人心的变化,引起我们的反思和警惕罢了!
我说了,长源久在下层,处在山野民间,所以对高尚、严庄他们那些人的遭遇,还是有一些了解的。
先说高尚吧,他本是幽州雍奴人,原名高不危。高尚的家庭一直十分贫困。
高尚的母亲年老多病,无法谋生,只得乞食于人。高尚满腹才学,而又一向笃学,善于文词。虽不说是才高八斗,但的确有些才干。
然而在我们大唐王朝任人唯亲的形势下,高尚这样出生卑微的人才,却得不到我们大唐朝廷的任用。
高尚无法谋生养亲,只得四处周游,渴望找到知音,出人头地。他常常因为不能归家侍养和孝顺母亲,深以为恨。
一次,高尚寓居在河朔县里,与令狐潮做了一段时间的邻里,关系还算和睦。
不久,高尚爱上了令狐潮的婢女,令狐潮也没有反对。婢女为高尚生下了一女,高尚遂娶了她。
高尚怀才不遇,穷愁潦倒,常常牢骚满腹。
一次,他叹息着,对着自己的好友,汝南的周铣抱怨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