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局势危百姓惊惶国事乱君臣失措
却说天宝十五年(756年)六月上旬的一天中午,天气是异常的炎热,树叶耷拉着,小草上结满了尘土,连野外的知了等动物也躁动不安,停止了鸣叫。
位于长安城东市的清风茶楼,居然有一个老人,顶着烈日,慢腾腾地踱来了。老人的身后,还跟着一个结实健壮的年青人。
他们看了看茶楼门上的楹联,念叨着走了进去。
只见门楣上面写着横批:“太平盛世”。
左联是:“一杯香茗,聊叙人世风花雪月。”
右联是:“两份冰茶,莫谈国事麻辣酸辛。”
正准备打盹的茶博士,见来了两位客人,急忙振作精神,上前招呼生意。
茶楼里异常清淡,只有稀稀拉拉的几个客人。就是那几个客人,也都趴在了桌子上,自顾自地打着盹。
两位客人,随意地挑了一个靠近窗户的座位,悠然自在地坐了下来。
“两位客官?来点什么?”茶博士恭敬客气地询问道。
“两碗冰茶!来半斤椒麻胡豆和半斤卤香牛肉。再来一碗毛尖。你呢?崔公子。”老人亲切地问道。
“多谢!张老爷子。随意!请给我来碗观音吧!”姓崔的年青人答道。
很快,茶水,小吃就端了上来。茶博士麻利地转过身子,继续回到了柜台边,打着自己的瞌睡。
2
大唐京师长安城的主要宫殿,主要集中在东北方向,移至大明宫一带。
因此,朝臣、权贵,那些达官贵人大都集中居住到长安城的东城里,使城市重心偏于一边。
长安城的市,集中于东西两市。西市有许多外国“胡商”和各种行店,是国际贸易的集中点。东市则有一百二十行商店和作坊。
长安城中东西、南北交错的二十五条大街,将全城分为了两市,总共有一百零八坊。
其中,以朱雀大街为界,将城区分为了东西两部分:
东部隶属万年县,本应有五十五坊,因城东南角曲江风景区占去两坊之地,故实领五十三坊;西部属于长安县,有一市五十五坊。
一百零八坊的排列,具有象征的寓意。
一百零八坊,恰好对应着寓意一百零八位神灵的一百零八颗星曜;
它的南北排列十三坊,象征着一年有闰;
皇城以南东西各四坊,象征着一年四季;
皇城以南,南北九坊,象征着《周礼》一书中所记载的所谓“五城九逵”。
长安城采用严格的里坊制。
长安城全城,划分为一百零八坊个坊,里坊大小不一:小坊约一里见方。一里和传统的尺度相似。大坊则成倍于小坊。
坊的四周,筑有高厚的坊墙,有的坊设二门,有的设四门。
坊内有宽约十五米的东西横街或十字街,再以十字小巷将全坊分成十六个地块,由此通向各户。
坊里还有严格的管理制度。
3
长安城的规划,继承了古代城市规划的传统,平面布局方正规则,每面开三门。
皇城左右,有祖庙及社稷,与《周礼考工记》中的布局接近。
城市布局上“宫殿与民居不相参”的意图十分明显。之所以采用严格的里坊制,这都与统治者对百姓的严格管制与防范有关。
宫城、皇城、外郭,平行排列,以宫城象征北极星,以为天中;以皇城百官衙署,象征环绕北辰的紫微垣;外郭城,象征向北环拱的群星。
因此,唐人即有诗吟“开国维东井,城池起北辰”,说的就是这种布局效应。
当然,这种布局,也是封建皇帝据北而立,面南而治儒家传统思想的一种体现。
儒家传统思想,作为历代帝王治国的总的指导思想,贯穿始终,也体现到都城的规划布局上,增加了皇帝君权神授思想的神秘色彩。
4
东市和西市,是唐长安城的经济活动中心,也是当时全国工商业贸易中心,还是中外各国进行经济交流活动的重要场所。
这里商贾云集,邸店林立,物品琳琅满目,贸易极为繁荣。
东市的面积,据文献记载:“南北居二坊之地”。东市南北长约一千余公尺,东西宽广约二十四公尺,面积大约零点九二平方公里。
市的四周,每面各开二门,共有八门.市周墙处大街北(即春明门大街)宽一百二十公尺,东、南、西三面各宽一百二十二公尺。
这一宽阔街道的效用,是便于商业运输和市民入市前车马的停靠。
东市位于今天的西安交通大学以西、西安铁路局以北的地方,其街宽都近三十公尺,约是西市街宽的一倍。
今天西安交大校园,尚有西区部分建在东市和市东街道之遗址上。
5
东市由于靠近西内太极宫、东内大明宫、南内兴庆宫这三大内、周围坊里,多皇室贵族和达官显贵第宅,故市中“四方珍奇,皆所积集”。
市场经营的商品,多为上等奢侈品,以满足皇室贵族和达官显贵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