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君臣闲论众辅弼唐帝倾心奸佞臣 - 巨变岁月之乱世贤相 - 星河灿烂876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208章君臣闲论众辅弼唐帝倾心奸佞臣

最初,咸阳居民中,有一个迷信的老人郑淑芳,上书皇帝,向皇帝进言说道:

“陛下,臣昨晚梦见白起了。

白起让我上奏陛下说:‘请让我为帝国捍卫西部边疆。正月,吐蕃一定会大规模入侵大唐,我自当为朝廷打败吐蕃军队,以此证明我的神灵。’”

不久,吐蕃果然前来侵犯大唐。边疆将领率军,击退了吐蕃军队的入侵,使吐蕃军队未能深入大唐国土。

李适一向痴迷神灵,对李泌说道:

“先生啊,当初郑淑芳上书,谈论吐蕃白起之事,朕还以为是虚妄之语。

如今看来,的确很有效验,并不是妄人之言。朕准备,在京城长安,为白起将军专门建立一座祠庙祭祀他,并追封白起将军为司徒。先生以为如何呢?”

李泌不以为然,反对李适的举动说道:

“陛下啊,臣听圣人说道:‘要想国家将来兴起,就必须要密切关注听取人民的呼声。’

现在,是边疆将帅士卒,立下功勋,逐走了吐蕃盗贼。陛下怎么会是非不分,反而要去追封一千多年前的白起呢?

臣恐怕边疆的将领士卒,听说陛下追封一千多年前的白起,埋没他们的功劳,定会心怀怨愤。恐怕那时,那些立功的臣子们,就要人心离散了!

如果陛下在京城为白起建立祠庙,大肆进行祈祷,在各地传播开来,将会助长相信巫祝的风气。

如今,杜邮已经有了白起的故祠,请敕所在府县,修葺一下白起的祠堂,便不至于使人们的视听,受到惊动,就可以了。

而且,白起不过是诸侯国秦国的一个将领,陛下一统天下,追封他为三公,地位实在是过高了。

臣建议,请求追封白起为兵部尚书,就可以了。”

李适笑着对李泌说道:“先生实在有些迂腐过分。你对仙逝的白起,也要吝惜人世间的官位吗?”

李泌回答李适说道:

“陛下啊,人们的感受和神灵的感受是一致的呢!倘若陛下自己,也不珍惜你赐予的官位,神灵当然也就不认为,追封官位是一件十分荣耀的事情了。”

“先生言之有理,朕一定珍惜人世间的官位,给予立功者应得的赏赐。”

李适就听从了李泌的建议,不再大兴白起祠堂。

2

那时,李泌见皇帝心情舒畅,于是多次向李适陈述,自己年老,思维迟钝,独自担当宰相之任,已经有些筋疲力尽,实在难以支撑,请求辞职退休。

然而,李适一直不予以批准。

没有办法辞职,无奈之下,李泌只好退而求其次。于是,李泌请求李适,再设置一名宰相,协助自己处理政事,李适依然不准。

李适笑着安慰李泌说道:

“先生啊,实在有些抱歉了!就多多辛苦你一下吧,!朕与爱卿,配合得十分默契,朕对先生是放心得很。

先生你处理日常军政要务,已是殚精竭虑,身心憔悴,朕也深知。先生啊,你可以把一些事务,交给宰相府里的手下人去处理就是啊!何必要事必躬亲呢?

朕非常了解,先生你的辛苦和劳累。可是朕如今,实在找不到更加合适的人选,来替代先生。只有麻烦和劳累先生,继续独立地担当下去。”

李适推脱说道。

李泌诚恳地对李适说道:“感谢陛下宠信。臣并不想推卸微臣的责任,而是微臣的确有些力不从心了。

陛下既然如此地器重老臣,宠爱我,信任我,臣也只好硬着头皮干下去了。

只是,微臣真诚地希望陛下,能够认真虚心地听取、接受老臣和文武百官的意见和建议。

有些意见和建议,虽然并不悦耳动听,但却很有实际意义,对陛下一定会大有裨益的。”

李泌老生常谈,再次向李适提到了,希望皇帝能够做到从善如流的问题。

“好的,先生。先生放心吧,朕一定虚心认真地听从爱卿及文武大臣的各种建议和意见就是。

但是,先生啊,朕以为,人与人的观点,看法和主张,有时可能并不能够完全达到一致。

就是看待同样的一个人,同一件事,每个人的观点和看法,也都不一样。

朕与宰相大臣们的意见,有时也常常可能就是如此地不一致,甚至泾渭分明,也是合情合理的吧!

先生啊,你说是吗?”

李适口头赞同,内心里似乎并不肯定李泌的意见。

3

一说起这些事情,李适也似乎感慨良多,歇了一下,他又兴致勃勃地说了下去。

“比如,朕自登极以来,在朕手下任过职的宰相,就有很多很多位。他们的脾气品行各式各样,他们的意见,就常常跟朕的意见并不一致。

只有宰相卢杞大人的意见和建议,经常与朕,不谋而合,深得朕心。至今想来,朕还十分欣慰。”

李适继续侃侃而谈道。

“朕自始至终都认为,宰相卢杞大人,同他的父辈一样,清正忠贞,刚正耿直。人人都说卢杞十分奸猾,朕一直不明白,究竟是什么原因,人们会如此地看待他。

还是那句话,只有朕始终觉得,卢杞大人一点也不奸猾,而是非常地忠贞老实,效忠于朕。”李适由衷地赞扬卢杞道。

“陛下啊,臣以为,看待人情,事物,不能够仅凭表面现象去判断,而应该看到问题的实质。

陛下啊,分清是非曲直,实际上并不难。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可以凭人之常情,去推断身边发生的事情。对这些事情,进行认真的分析和处理,并不需要刻意地去苦思冥想,就能够深刻地探寻其中的奥秘,抓住事物的本质,知道人的真诚和虚假。”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