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李泌欲赋归去辞心愿未成空遗恨
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对吐蕃王国作战大捷的消息,迅速传到了京师长安,李适兴奋异常,终于长舒了多年以来心中的闷气。
李适兴致勃发,特地邀来李泌等众臣,设宴庆贺。
眼见自己的谋略产生奇效,李泌仍然非常地清醒。他时时告诫自己,对国事的处理,一定要加倍冷静、谨慎才行。
眼见皇帝为胜利的喜讯,而兴奋不已之时,李泌虽然也兴奋异常,但并没有忘记提醒皇帝,注意其他的要事:
“陛下啊,西川清溪关大捷,的确值得我们君臣喜悦、兴奋,大肆祝贺。
微臣首先,向陛下表示隆重的祝贺。这都是陛下英明决策,韦大帅指挥有方,将士们忠心为国的结果啊!
但是,陛下啊,我们万不可因一点小胜,就得意忘形,遗忘了我们当前面临的危机。
如今,我们大唐帝国,依然面临着一系列的新问题,希望陛下能够特别的留意。
陛下十分清楚,京师长安的粮食,主要依赖江南的供应。
江淮的粮食运输,自淮河进入汴河。中途的甬桥(安徽省宿州市),是咽喉重镇,是粮食运输的要地,必须引起朝廷足够的重视。
而甬桥之地,属徐州管辖,跟李纳的平卢镇紧紧相邻。而徐州刺史高明应,还仅仅是个小娃儿,他既年轻,又不太懂事。
臣担心的是,万一平卢镇的李纳,又出现反复,出兵占领徐州,这就等于失去了江淮,帝国的仓库谁来供应呢?
微臣以为,这件事十分重要,而又非常紧急。微臣因此建议陛下,必须立即处理此事。”
“先生所言极是!”李适一听,突然惊醒。“朕一时高兴,忘记了国家的祸害。请问先生,如何处理妥当?”李适非常依赖李泌。
“陛下勿忧!臣以为,当前最好的办法,就是调寿•庐•濠道都团练使张建封,前去镇守徐州,再划濠州•泗州等地,并入张建封的辖区,控制运粮要地。
张建封施政宽大仁厚,但严守法纪,对陛下也是忠心耿耿,可以放心。
对犯法的人,张建封从不放任。部属对张建封,没有人不畏惧,不敬爱的。
微臣认为,张建封一定能够担当此项重任,维护江淮粮道的畅通无阻。
请陛下再下旨,把寿州,庐州两地,归还淮南镇。
朝廷如此布局,则平卢镇的李纳,一定会有所警惕和畏惧。臣预料,有了这样的预防措施,李纳绝对不敢轻举妄动,与朝廷对抗,江淮地区也可得以安宁。
高明应现在,还只是一个娃儿,年纪轻轻,朝廷还可以随意地派人,前去接替他。
陛下不妨立即征召高明应,前来朝廷,担任金吾将军。
否则,万一徐州落入他人之手,朝廷就会失去控制,会带来难以预测的灾难性后果!
请陛下三思。”
“好,先生的建议,深谋远虑。朕怎么会不答应呢!现在,朕即任命张建封为徐、泗、濠镇节度使!”
李适也认为李泌所言的,保障江淮粮食运输的问题,极为重要,关乎社稷的安危。
因此,李适马上爽快地接受了李泌的建议。然后,君臣宴酣乐乐,尽兴而归。
2
转眼就到了贞元五年(789年)的春季,李泌的身体,已经越发不济。
去年,李泌辞相未成,而李适一意孤行,搜刮民脂民膏,李泌心里有些郁郁。
李适为了表示对李泌的尊崇,不久就又准备加封李泌,为集贤殿、崇文馆大学士,命他主持修撰国史之事。
李泌认为,在“学士”上还加个“大”字不妥,不符合自己不慕名利,谦虚低调的个性。
李泌遂向李适上《学士去大字疏》,坚决要求,辞让大学士之职位。
李适见李泌固辞,情绪也比较激动,只好让李泌“以学士知院事”,主持崇文馆修撰国史之大事。
后来,李泌的身体,越来越不佳,年老体衰,疾病连连,便又多次上书皇帝,“乞更相命”。
李适依然不肯答应。
李泌常常悒郁不快,感到死日将至。
3
一天,李泌生病,呆在家里,抽空与妻子卢巧稚闲聊了起来。由于国事繁多,很久以来,李泌都没有机会,与妻子卢巧稚认真地交流过了。
李泌紧紧地盯着妻子卢巧稚的眼睛,看得卢巧稚的脸,也羞红了起来。
卢巧稚想跟丈夫开句玩笑,但看见丈夫严肃的神态,就知道丈夫一定是有重要的事情,要吩咐自己,给自己交待。
果然,李泌很快就提到了正题。
“稚儿啊,你跟随长源这些年来,真是受苦了。长源没有尽到丈夫的责任,时常让你担惊受怕,实在内心有愧啊!”
李泌一开始说话,就不住地责备自己,卢巧稚十分诧异。
“稚儿啊,近段时间以来,我感觉我的身体,是越发不堪了。所以想把有些事,尽早地交待于你。”
听了丈夫有些伤感的言语,卢巧稚也禁不住忧伤起来,眼睛一下子变得红红的。
卢巧稚强忍悲伤,仔细认真地听着丈夫的话语,深怕遗忘了夫君的一句话。
“早年,长源饱受打击,心灵受挫,心灰意冷,本是决定修行一生,抱定一辈子不娶妻的,不想却遇见了你!
遇见爱妻,那是长源一生中最幸福、最幸运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