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壮志未酬身先死神机妙策泽后世
李泌虽然去世,但大唐朝廷的大政方针,大多仍在李泌设计的基础上,有条不紊地运行。
李泌去世的那年十月,即贞元五年(789年)的十月,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在蜀地与吐蕃王国的又一次大战,开始了。
这一次作战,是韦皋在大唐君臣的全力支持下,经过充分准备以后,主动对吐蕃王国发起的进攻。
由于唐军准备充足,士气旺盛,进攻吐蕃王国的战斗,进行得极为顺利。
其时,东蛮军队,首先切断了泸水桥,率先攻击吐蕃军队。
东蛮部落酋长,请韦皋派军,支援作战。韦皋大喜,欣然承诺。
韦皋遂派遣大将曹有道,率两千唐军精兵和东蛮,两林蛮部落酋长联手,破吐蕃大军,于台登谷(四川省冕宁县南)。
接着,西川节度使韦皋,派军反攻吐蕃王国所属的青海镇和腊城镇(青海湖西南),大破吐蕃军队,斩吐蕃著名勇将大兵马使乞藏遮遮,腊城酋长悉多杨朱及论东柴等,吐蕃名将。
土蕃军队为之震撼恐惧。
史书后来记载此次大捷说:
“虏坠死崖谷不可计,多获牛马铠装。遮遮,尚结赞之子,虏贵将悍雄者也。
既败,酋长们排成百余行长的行列,哭随乞藏遮遮的遗体。吐蕃凶悍的将领死亡,则屯栅等地,也先后平定回归朝廷。”
这次胜利,算是为大唐朝廷,出了一口京师长安被吐蕃王国军队侵占的恶气。
因为这个巨大的功劳,韦皋后来被德宗皇帝(李适),晋升为检校吏部尚书。
自此以后,韦皋每攻击的城池,没有一个不被夺取。数年后,原来被吐蕃占领之地,也大部被唐军收复,重新回归。
2
那时,吐蕃虽然屡次失利,但对邻国的威慑还在。南诏王异牟寻,对吐蕃怀有二心,但也不敢公开与吐蕃断交决裂。
贞元五年(789年)十二月二十五日,韦皋再次写书信,劝诱开导南诏王异牟寻归附大唐朝廷。
多年以来,韦皋多次发信,招抚南诏王异牟寻,但始终没有得到他们的正式回报。
然而,每当吐蕃王国向南诏征发兵员时,南诏王异牟寻发给吐蕃的兵员却越来越少。
由此,韦皋知道,南诏王异牟寻,本心是归附唐朝的。
韦皋的部将讨击副使段忠义,原来是阁罗凤的使者,韦皋留用了他,对他非常信任。
贞元七年(791年)六月初七,韦皋派遣讨击副使段忠义,重新返回南诏,并且给南诏王异牟寻,带去书信,劝导南诏王异牟寻归顺大唐,并解释了唐朝廷的诚意。
贞元七年(791年)十二月十一日,吐蕃得知了大唐韦皋的使者,在南诏的情况后,便派遣使者,去责备南诏王异牟寻。
南诏王异牟寻欺骗吐蕃来使说:
“大唐朝廷派来的所谓使者,本来就是我们南诏人。韦皋听任他回来,并没有别的图谋。”
于是,南诏王异牟寻随便找了一个与段忠义相像的人,说是韦皋的使者,把他抓起来,送交给了吐蕃。
吐蕃使节见状,只好不再询问。
不久,吐蕃使节要带走南诏许多大臣的儿子,作为人质。南诏不肯答应,愈发怨恨吐蕃了。
不想此时,局势突变。
3
就在韦皋不断努力,安抚蜀地和云南的几个少数民族头目之时,一个叫苴梦冲的蛮族首领,又反叛了大唐。
蛮族首领苴梦冲,与吐蕃王国结盟,秘密投靠了吐蕃王国。苴梦冲煽动诱惑群蛮,隔断了南诏使者与大唐朝廷的往来。
韦皋的谋略,面临着威胁。
韦皋并没有像诸葛武侯那样,对苴梦冲七擒七纵,大搞感情或者和平攻势。
韦皋决定,给予苴梦冲强有力的教训。
于是,韦皋非常干脆地,派遣两林、勿邓、丰琶三部落总管苏嵬(苏峞),领兵来到琵琶川,讨伐苴梦冲。
贞元八年(792年)春季的二月十七日,韦皋擒获了苴梦冲。
在数说了苴梦冲的罪行,诘问苴梦冲为什么叛离大唐后,韦皋果断地,将苴梦冲斩于琵琶川,立次鬼主样弃等,为首领。
蜀地,云南边境的少数民族,纷纷震服,前往云南的道路,开始畅通。
韦皋建安夷军于资州,控制诸蛮;在西山修筑龙溪城,保纳降羌。从此以后,韦皋将蜀地牢牢地控制在了自己的手里。
4
经过这一系列的努力之后,韦皋就可以专心对付大唐朝廷最大最强的外敌-吐蕃王国了。
贞元八年(792年)八月,韦皋率军攻打维州(四川省理县),俘虏了吐蕃大将论赞热。
陷落吐蕃手中三十年的大唐边城维州,重新回到了大唐朝廷的手里。
贞元九年(793年)五月,韦皋派遣大将董勔等人,领兵开进成都西部群山,打败吐蕃的兵马,攻克堡垒、栅栏等五十多处。
贞元九年(793年)五月二十九日,南诏王异牟寻,派遣使者共三批,一批取道戎州,一批取道黔州,一批取道安南,各自携带着金矿石和丹砂,前往韦皋处,作为礼物,表达归顺大唐的决心。
金矿石表示心地坚定,丹砂表示心地真诚。
南诏王异牟寻,将韦皋给他写的书信,分成三份,作为使节们的凭信,全都带到了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