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专家学者评李泌网友粉丝诉衷情
(附记)
第一章历代专家学者对李泌的评价
一、胡三省
自李泌为相,观其处置天下事,姚崇以来未之有也。
史臣谓其出入中禁,事四君,数为权幸所疾,常以智免。好纵横大言,时时说议,能寤移人主意。然常持黄、老、鬼神说,故为人所讥。
余谓泌以智免,信如史臣言矣。然其纵横大言,持黄、老、鬼神说,亦智也。
泌处肃、代父子之间,其论兴复形势,言无不效。及张、李之间(指张皇后、李辅国),所以保佑代宗者,言无不行。
元载之谗疾,卒能自免,可谓智矣。
至其与德宗论天下事,若指诸掌。
以肃,代之信泌,而泌不肯为相,以德宗之猜忌,而泌夷然当之,亦智也。
呜呼!仕而得君,谏行言听,则致身宰辅宜也。历事三世,洁身远害,筋力向衰,乃方入政事堂与新贵人伍。
所谓经济之略,曏未能力肃、代吐者,尽为德宗吐之。岂德宗之度弘于祖、父邪!泌盖量而后入耳。
彼德宗之猜忌刻薄,直如萧(萧复)、姜(姜公辅)、谓之轻己卖直,功如李(李晟)、马(马燧),忌而置之散地,而泌也恣言无惮。
彼其心,以泌为祖、父旧人,智略无方,弘济中兴。其敬信之也久矣,泌之所以敢当相位者,其自量亦审矣。
庸非智乎!
其持黄、老、鬼神说,则子房(张良)欲从赤松(赤松子,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仙人)游之故智也。
但子房功成后为之,泌终始笃好之耳。
二、宋代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这部巨著中,兼采正史、野史,并对各种文献记载的真伪,加以“考异”,力求符合历史的真实性。
他的《资治通鉴•唐纪四十九》记载道:
“泌有谋略,而好谈神仙诡诞,故为世所轻”句下有“考异”云:
“泌虽诡诞好谈神仙,然其智略实有过人者。至于佐肃、代复两京,不受相位而去,代宗、顺宗之在东宫,皆赖泌得安,此其大节可重者也。
《旧传》毁之太过。《家传》出于其子,虽难尽信,亦岂得尽不信!今择其可信者存之。”
三、宋人欧阳修、宋祁的评价
在《新唐书•李泌传》中,欧阳修,宋祁云:
“泌出入中禁,事四君,数为权幸所疾,常以智免。好纵横大言,时时说议,能寤移人主。
然常持黄老、鬼神说,故为人所讥切。独柳玭称,两京复,泌谋居多,其功乃大于鲁连、范蠡云。”
在李泌传记后附的“赞”语中,欧阳修,宋祁又云:
“泌之为人也,异哉!其谋事近忠,其轻去近高,其自全近智,卒而建上宰,近立功立名者。
观肃宗披棒莽,立朝廷,单言暂谋有所寤合,皆付以政。
当此时,泌所献纳为不少,又佐代宗收两京,独不见录,宁二主不以宰相器之邪?
德宗晚好神鬼事,乃获用,盖以怪自置而为之助也。至劝帝先事范阳,明太子无罪,亦不可诬也。”
四、现代学者路华对李泌的评论
李泌是历史上罕见的特殊人物,一生颇具传奇色彩。
他七岁便入皇宫,朝见天子,与宰相唱和,身历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经常出入于禁中,甚至居住于禁中,受到了四代皇帝的敬重、信任。
他与肃宗李亨,成为了布衣之交,半君半友;他与代宗李豫,成为半君半友半师,在德宗李适朝出任宰相,言听计从。
李泌在肃、代两朝,虽没有任宰相,但却权重于宰相。故德宗李适说李泌:“肃宗、代宗之任卿,虽不受其名,乃真相耳”。
由于李泌的一生际遇极特殊,业绩也极特殊,又好玄学,好鬼神说,在史学界一直成为了一个有争议的人物。
后晋刘昫等撰《旧唐书.李泌传》中,对他颇有微词,实际上刘昫等人所论,有失忠厚。
其实,李泌并非以纵横大言,放旷敏辩,而为肃宗、代宗信用,并委以大权的。
主要是他博古通令,有军事、政治、外交、经济之才,并且注重实际,成为他们身边不可缺少的大谋略家,才屡次欲令其拜相的。
李泌当时末允,也自有他的苦衷,无可厚非。
至于德宗李适将他调入京师,委以宰相之权,并对他专听专信,并非因为他好神鬼事,而是依靠他在军界的威信,在政界的影响,依靠他擅长于理财,善于从事外交工作,来稳定动荡不安的局势,来维护风雨飘摇中的李唐王朝。
而李泌本人,虽口头上常谈神仙,实际上只是一种应付乱世的障眼法,韬晦之计。
如他自称是道教徒,穿过隐士服,却反对立庙,反对天命,他曾向德宗力谏:
“夫命者,已然之言。主相造命,不当言命。言命,则不复赏善罚恶矣。桀(夏桀)曰:‘我生不有命自天?’。武王(周武王)数纣(殷纣)曰:‘谓己有天命。’君而言命,则桀纣矣。”
德宗李适接受了李泌的谏言,并表示“朕请不复言命。”
又如李泌“好大言”,也与事实不符。李泌实际上是非常务实的。
当德宗李适欲与之同注《论语》时,他引古论今谏言道:
“所言未可者见梁武帝,侯景及周军至,犹讲老子不辍,故庾信赋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