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div>
杜明理现在是牛起来了,桃园酒厂在他的领导下,两年多来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产值、利润节节爬升,去年的产值突破10亿元,今年虽然遇上了洪灾,但因为桃园县城没有进水,对酒厂的影响并不大。到今年年底,产值有望突破15亿元。酒厂已经成为整个东亭市最大的利润大户。
当杜明理亲自打电话,告诉王志飞这个好消息时,心中是按奈不住的兴奋。他以自己的业绩证明了自己的能力,他可以像任何人证明,自己不比段致远差,在战略眼光和企业管理方面,比他段致远强的多。他想起自己刚接段致远做厂长时,有许多人不服气。他也不说什么,一件事一件事地做,每一招都是对准了问题的症结所在,打得稳、准、狠。从大学毕业就到了桃园酒厂,一开始是做普通的技术员,到车间第一线劳动,杜明理熟悉酒厂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他自己就是技术专家。当了厂领导之后,他对酒厂的销售、财务管理方面也逐渐熟悉了,对于酒厂在段致远时代存在的弊端了如指掌。
不可否认,段致远是一个杰出的企业家,没有他,酒厂就只能是个小作坊,说不定早就倒闭不存在了,不可能成长为今天这样的国家大型企业。但是段致远的思路也决定了酒厂在他的领导下,不可能有更大的发展。段致远没有多少文化,更谈不上有什么现代管理思路,是典型的农民企业家,采取的是封建家长制的管理模式。用人唯亲,谁不听话,马上走人。酒厂就是他段致远的独立王国,他想干什么,谁也管不了,谁说也没有用。有一段时间,他的大脑又高度膨胀,不知听哪个书呆子教授指点以后,就想把企业搞成多元化,一年之内上马了十几家公司。有的是酒厂自己投资的独立法人,有的是注入资金吞并的其它公司,许多项目根本就没有经过论证,只是段致远一句话,说上马就上马了,一下子几个亿的资金就出去了。许多钱都是银行的贷款,一到年底资金紧张时,害得桃园酒厂买原料的钱都没有,靠赊账过日子。工人的工资有时候几个月发不下来,只好借钱过日子。县城就那么大,酒厂里的工人是县城里消费的主力军,工人手里一没钱,连带着各行各业的萧条。饭店没多少人吃了,服装店没多少人买了,歌厅、酒吧也没多少人去了,生意做不下去,只要纷纷倒闭关门。县城里搞得人心惶惶,老百姓纷纷议论,看来酒厂快不行了,酒厂再倒了,这以后的日子可咋过啊!
厂子办了不到两年,因为产品质量上不去,或者是产销不对路,或者是管理混乱,反正是几乎没有赚钱的。设备在那,厂房在那,但就是不生产了,银行催要贷款,门也没有。只好把账算到总厂桃园酒厂的头上。一统计,酒厂的贷款总额已经突破5个亿,实际上已经突破了警戒线,各家银行已经不敢贷款给酒厂了。但段致远毕竟是段致远,他一方面利用自己的关系,找各级领导,告诉他们一旦酒厂停产,将会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让各级领导给银行打招呼;一方面他又威胁曾经贷款给他的银行,说再不放款,一旦酒厂停产,那只有走破产的路子了,到时候你们各家银行不但要不到利息,就是血本也会输得精光。
他这一招还真管用,各家银行都怕酒厂真正破产了,自己损失更大,索性联合起来,每家适当的放几个,可以维持酒厂正常的生产就行了,每月从酒厂的销售款中扣除一部分,算是银行的利息。
杜明理上任后,果断地剥离了那些公司,该拍卖的拍卖,该出租的出租,回收了部分资金,总厂从此不再输血,一下减轻了酒厂的负担。不拍卖所得的资金投入到酒厂,一方面扩大规模,一方面开发新产品,使桃园酒厂的产品形成了梯次结构,高端产品、中端产品、低端产品分别对准不同的市场。高段产品对准大城市、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中端产品对准中小城市、中西部地区,低端产品对准广大的农村市场。因为产品定位明确,思路清晰,销售十分看好。杜明理又通过北京的一家广告公司,找到国内知名的一位电影明星,拍摄了一个十几秒的广告片,在中央电视台和全国大大小小的电视台不断播放,其中的广告辞“喝桃源酒,走天下路”就是杜明理想出来的。桃园酒厂一时间又成了明星企业,产销两旺。
日子好过了,杜明理要求,各销售中心都要改变以前的销售方式,由先发货后付款改为先付款后发货,确保货款及时回收,不得欠账。原来所欠酒厂的款子,也逐渐追回,对于迟迟不交的,请司法机关介入。这一招治痛了许多人。原来许多从事销售的人员就是靠酒厂的货款发财的,客户把钱交上来之后,先自己截留挪作它用,或做生意,或炒股票,有的干脆放到银行里吃利息。有的一个大的销售中心,欠酒厂的货款就是几千万。反正是公家的钱,只要段致远不管,谁也管不了。只要伺候好段致远一个人,他不找麻烦,其他的人想管也管不了了。所以只要段致远出差到哪个地方,那里的销售中心经理比见了他亲爹还亲,想吃什么,想玩什么,应有尽有。段致远这时就是一个皇帝,为所欲为。有一次他到澳门,想过过赌博的瘾。陪同的南方大片区经理早有准备,提前在澳门开设的就有账户,很快从里面拿出几百万,带着段致远就进了著名的澳京赌场。不到一个小时,段致远就输了100多万。但接下来他的手气出奇的好,一晚上赢了300多万,连同送来的几百万,段致远都存到了自己在澳门开设的户头上。晚上高兴,段致远又为自己叫了两个俄罗斯小姐为自己服务,好好地领略了一番洋美女的异国风情。
杜明理的这一手追债行动,让许多人受不了,几个拖欠货款最多的经理干脆什么也不要,神秘地人间蒸发了。带走的货款多的有五六千万,少的也有两三千万。这些人也聪明的很,预先已经给了老婆孩子不少的钱,提前安排好了家人,从此杳无音信,不再和家人联系,公安部门也找不到任何破案的线索,时间长了,也没人去管了。
好在现在酒厂的生产、销售都很红火,高端酒的销售利润又高,杜明理手里有钱,也就不再认真追究。说实话,杜明理也怕,得罪了这么多人,断了人家的财路,说不定那些人杀他的心思都有。自己是公家任命的厂长,要回来那么多钱,自己又不能多拿一分,却要冒生命危险,何苦呢!说不定哪一天自己不做厂长了,还没有这些携款潜逃的人过得自在。看来得赶紧改制,只有改变目前的产权结构,自己这个厂长才有安全感,才没有白干。
杜明理设计的改制方案是管理层持股。按照方案,杜明理本人可以拥有酒厂3%的股份,段致远可以拥有酒厂0.5%的股份,如果酒厂的全部家底价值一亿股,以后上市,以每股5元钱算,他杜明理的身家就是1500万,这些钱足够他花一辈子了。
这个方案报上去后,王志飞看了,心里觉得有些酸溜溜的。想想自己作为堂堂市委书记,管着900万人民,竟然比一个酒厂的厂长差得太远了。同是做领导的,自己的活更累,事情更复杂,一年却挣不了几个钱。他一个酒厂的厂长,只要一改制,就可以摇身一变,成为合法的千万富翁。就是不改制,一个酒厂厂长的工资按年薪制拿,也有七八十万,一年就是自己的十几年的收入,想想心理还真是难以平衡。好在杜明理对自己不错,又是一个会来事的人,王志飞就提议把杜明理的持股比例降到1.5%,就同意上报到省国资委了。省国资委经过审查,很快批复同意桃园酒厂改制为桃源酒业有限责任公司,由杜明理任董事长兼总经理。
杜明理心里高兴,干劲就大,加紧操办公司上市的事。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桃源酒业上市的申请获得了国家有关部门的批准。在股市上,杜明理一下就圈了10个亿的资金。一下子有了那么多的钱,按杜明理的说法就是,要饭的掉到了金库里,简直是不知道怎么花好了。
经过连续两年的施工,如今的东亭湖已被整修一新。湖边的杂草被清理得干干净净,湖边围上了大理石的栏杆,新修的环湖公路有十几公里,各种游乐设施也基本齐全,特别是建设了一家大型游览场,是整个东亭市设施最先进的,每到周末,吸引了大批游客到此旅游观光。
东亭湖面由于没有受到大的污染,水质保持的还不错,一眼望去,白茫茫一片,有江波浩淼的感觉,是这个平原地区难得一见的景色。由外商投资兴建的一家四星级宾馆——东湖假日酒店就矗立在湖边,说是四星,设施一点也不比五星级差,又处于风景秀丽的东亭湖边,成了东亭市最知名的涉外旅游饭店。许多外地客人到东亭来,指明要住这家最出名的高级宾馆。上级来检查工作,如果不在东湖假日酒店接待,东亭人觉得似乎没有尽到地主之谊。
东湖风景区在外的知名度还是很高的,每年都吸引了不少老外到此参观游览。东亭湖历史上是个很出名的地方,传说春秋时期的大教育家孔子周游列国时,曾经带领一帮弟子到过此地。老夫子到这一看,就喜欢上了这个地方,索性住了下来,在当地边游览,边讲学,流连忘返,简直不想走了。后来学生们劝他,他才极不情愿地离开。东亭湖边至今留下的还有老夫子眺望湖面、讲学的遗迹。这次旅游开发,这些景点都得到了恢复,吸引了许多老外纷纷拍照留念,想沾沾这位伟大的教育家的灵气。
当年林怀水做东亭市委书记的时候,就曾经有一个动议,要投资30亿元,在孔老夫子游览过的地方,要建设一个中华儒家文化朝圣基地,建设大规模的殿堂,档次要超过孔子的老家孔林、孔庙,连同当地的女娲殿,搞一个连片开发,按他的设想,全部建成后,东亭将成为全世界闻名的旅游胜地,是全世界华夏儿女朝拜人祖女娲和至圣先师孔子的地方,将会大大改变东亭在全国甚至全世界的形象。
凭心而论,林怀水这个主意是有些创意,但王志飞认为,他是生错了地方,如果林怀水不是在落后的东亭当市委书记,而是在沿海发达地区当市委书记,当地的财政有这个经济实力,在领导的全力推动下,他这个创意说不定还真是有从理想变成现实的可能。说不定真被他个傻小子糊弄成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因为目前的决策体制,只要是一把手定的事情,不管对与错,下边的人就是再不满意,也一点用都没有,他们为了保住自己的乌纱帽,只能随声附和之外,实在也没有太好的办法。他们一般会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随便领导怎么折腾,你要我怎么配合我就怎么配合,还是干不成,就不关我啥事了,说白了,他们也是糊弄领导,是典型的消极怠工。
但作为老百姓,碰到林怀水这样的领导,你还真是没多少办法,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胡来,把大把的资金浪费掉,换来自己的所谓的政绩。
群众恨这样的官员,因为群众了解他,吃尽了苦头,而上级往往会被这样的官员蒙蔽,认为他们有理想,有激情,有干劲,开拓意识强,能够干成事,干成大事。
林怀水一路官运亨通,就和他善于吹牛,善于造势有关系。他早年只是一个生产队的会计,老实巴交的一个农民。有一年县委书记到他们县检查工作,到了林怀水所在的村。村子里从来没有来过这样的大官,大家见了县委书记,一个一个脸红脖子粗的,拘谨的不得了。只有林怀水,虽说只有二十多岁,但伶牙俐齿,对答如流,他的回答让县委书记都感到惊奇,印象深刻的不得了,立即安排随同的公社书记,把林怀水提拔到公社来,做了国家干部,重点培养。
从此林怀水似乎悟透了官场的诀窍,在以后的岁月中,在东亭这片土地上,他把他的聪明才智在官场上发挥到了极致。别人不敢想的他敢想,别人干不出来的他干,他爱出风头,爱揣摩上级领导的心思,他认准了各级领导都爱用政绩为自己的脸上贴金,那个时候又最爱树典型,于是,林怀水挖空心思,捞了许多政治资本,一步一步,从一个生产队的会计出身,做到了公社书记、县长、县委书记,直到最后,做到了权倾一方的东亭市委书记。
他根据自己成功的经历,总结了许多经典的语录,大会小会上都要宣扬一番,他经常告戒东亭的干部说:“我不管你怎么干,只要你能弄出别人弄不出来的东西,让上级领导看着开心,能够记住你,就算你能,你狠!你就能升上去。”
东亭干部在他的带动下,学会了溜须,学会了拍马,更学会了大批的造假,搞不切实际的面子工程,使财力受到很大破坏,民心丧失,大大的丧失了元气。他一个人带来的灾难,足够东亭人民消化二十年的。
他的创意是出来了,可惜东亭市是个穷地方,别说三十亿,就是三个亿,对东亭财政来说,也是一笔无法承担的天文数字。那时候东亭机场项目已经上马,市里实在是拿不出这些钱,于是建设儒家文化朝圣基地的项目,才没有真正实施。东亭人民因为自己的穷,逃过了又一次劫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