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2章与天近,烟景青,楚王梦
侍卫见他们如此的视死如归,一时间上了当,也就不再分头行动,纷纷提刀将这十四人砍死。
由于十四人毅力顽强,砍了十几刀居然还能站起来继续纠缠,一个个比鬼怪还要恐怖,简直要把侍卫吓死。
最终,侍卫们几乎被逼得疯狂,几乎把这些人全部剁成了碎片,才终结了这场追捕。
就在侍卫们收起血淋淋的佩刀,打开板车上的箱子时,全都傻了眼,里面是空的。
侍卫们望着地上碎片似的尸体,这才明白自己受骗了,而且失职了,全都不敢回宫面圣,躲进了山林,从此消失在这个世上。
另外一队带着真正著作的书生,则在那十四人的牺牲和保护之下,顺利的爬过了山崖背面,去到了海边,在黎明前等来了船只,带着著作一起,漂洋过海去了波斯帝国。
多年后,秦始皇驾崩,其儿残忍暴政,屠戮兄弟姐妹,受宦官操纵,篡改秦法,压迫农民,整的天下大乱,秦二世最终玩死了自己,被迫自杀。
好不容易一统天下的大秦帝国,维持了不到两代,就亡国了。
改朝换代以后,这些书生的后代才带着当年祖父们用性命担保下来的著作返回中原,重新开设私塾,用这些著作教养下一代。
多年以后的春秋时代,一名颇有天资的贵族之子读到了这批著作,仿佛有灵光注入体内,也好似春风拂面,对人世伦理突然有了清澈如水的顿悟。
他非常珍惜这批著作,还通过碎片般的史书材料,了解到了保护这批著作所付出的代价。
这名贵族之子深受感触,亲自操琴作曲,曲成之后,提名为“楚凉山”,用以纪念那十四人的功德。
这个贵族之子,后世称为孔子,他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生平所做曲目无数,可惜流传下来的寥寥无几。
“楚凉山”便是其中之一。
一首曲子要想流传下去,只能通过一个人弹给另外一人,而另外一个人牢牢铭记,在不出错的前提下,再弹给下一个人,方可代代相传;
否则,只要有一人弹错了或者忘记怎样弹了,到最后,谁也分不出哪首是原曲,哪首才是新曲,那么,最早作出来的那一首初曲,就算是失传了。
因此,“楚凉山”说是孔子作曲,但孔子当年弹出来的原貌,是否如此这般的曲调,早就无法考究了。
玉儿只知道,夕余怎样弹的,她便怎样弹。
这一次,夕余的要求还多了一项,不止要她弹得调子准确,还要她按照风的拍子来弹。
夕余说,调子准只是会走罢了,要想跑起来,拍子也得准。
琴音从玉儿的指头下涌荡出来之际,树丛后面的乐师们都听得傻眼了。
就这一下的气势,已然和刚才截然不同。
玉儿就像完全变了一个人,好似领悟到了某种高人的境界,指头行云流水的在琴身上游走,没有戴玳瑁,但是琴声一点也不弱小,浑厚中带着一丝清脆,苍凉中带着一抹明亮。
这还是一炷香以前那个玉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