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不用扬鞭自奋蹄(四十一)
我觉着投稿,发表文章都是很简单的事,难的,是你跟苦行僧样,积跬步,行至山穷水尽处,矢志不渝,一步一步走下去,这个过程一定是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点点滴滴汇成河的长期过程,一定牢记,你的处女作,往往是你最高水平的体现,我接触到许多写手,公认成功的,文章也在期刊上不时的发表,可你越看,越觉着他稀松了了,平常之物。
二十年前,我第一次投稿,就在央刊《农村财务会计》上发表了,第二次投稿,直接转到省农业厅,当时就有腾云驾雾的感觉,自己使唤不动自己了,就骂自己,这么轻浮的,这么浅薄的,狗肉上不大席,经过一段时间的思想斗争,我就决定再也不投稿了,我要让心沉下来,去读书,去做事,去历练,去成长。
别人问我怎写文章,我说的比较哲,你别觉着文章是写手的专利,你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文章,侄子因为孙子作业没写好,就给撕了,别看这么简单的小事,在我思考里,它就是一篇值得引起父母反思的文章,你凭什么撕?你想过你的行为给孙子带来什么影响了吗?好的怪的?你这种行为对吗?值得肯定还是否定?
我做过一件很愚蠢的事,至今想来还很后悔,相比大学同学老薛和老徐,他俩更适合当老师,我只适合当苦瓜。那时,老薛在葛沟小学当班主任,让我上去讲两句,我批评了一个小同学,当老徐上讲台,讲龟兔赛跑的故事,我觉着他讲的比我好,我错误在,不能用我的观点,去评价孩子的对错,孩子需要表扬,肯定,鼓励,我却充当了泼冷水的角色,有可能这个孩子,就让我简单的一句话废了一生。
生活处处皆学问,同病房的哥跟我说了几遍,你这个丫头,怎对她奶奶,大姑,二姑这个态度的?她怎当老师,怎教学生?虽然家不是讲理的地方,但事情总有是非曲直,许多事情,咱做错了,还不知道错在什么地方,到头来,孩子让咱带黑窟去了,斜道上了,咱还不知道故故出在呢?
王阳明的《传习录》上面有句话,致良知,年轻时,我理解不透这三个字,更不会把它跟实事求是联系起来,五十岁的人了,才知道良知得来是很难的,你过日子过什么的?你写文章是写什么的?这句话,它对不对,该说不该说,这件事,该干不该干,你都不知道,你有良知吗?
俺娘看侄子,我就知道她钻晕了,当丈母娘骂丈人叔,我就知道她骂错了,大年初一,老二骂侄子,我说他一句,森森长这么大,我从来没骂过他一句,你这样说话的方式,给孩子带来多大的坏影响,你考虑过来吗?当老王洋洋得意,自以为聪明的跟两个孩子说,你爸爸有的是钱,你不花,就花别的女人身上了,她根本不去考虑,在孩子心中最美丽的花园里,让她种上了毒蘑菇。
没有良知,那有真善美?这个世上,它还能有好文章吗?二姐跟我拉的,她给表舅买套房子,转手赚二十多,结果表舅一看来钱这么易的,从最高点冲进去了,这么高智商的精明人物,却上演了兵败滑铁卢的一幕,做生意,赔赚都很正常,倒闭关门都得接受,可这样的老油子,却犯这么幼稚的错误,就太难让人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