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沟通要分场合 - 表达力 - 志坚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其他 > 表达力 >

第3章沟通要分场合

我们在与人交谈的时候常常会面对不同的场合,对于在不同的场合,我们要说的话也要有所不同。做一个社交达人其实并不是那么难,只要你掌握好分寸,能分清场合,在合适的地方说合适的话,那么你就一定能够得到别人的认可,受到大家的欢迎。

·关键1·开口之前看看场合

说话要分清场合,这是人们在长期的工作、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说话若是不分场合,有时会闹出很多笑话和尴尬。

我们很多人见面习惯问对方“吃了吗?”不管在什么场合,都少不了这样的问候。两个熟人在厕所门口遇上了,一个正准备出去,另一人正准备进去,两人不约而同地问道:“吃了吗?”其中一个人说:“刚吃过,你呢?”另一个回答:“还没呢,正准备去吃。”不明就里的人还以为厕所是餐厅呢,岂不好笑!

上述例子可以当作一个茶余饭后的谈资,供人们开口一笑,但是这也的确说明了有些话只能在特定的场合说,换一个环境、换一个场合就不行。要明白,某些场合,哪些话该说,哪些话是万万说不得的,只有这样才有助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一些人看似伶牙俐齿、口若悬河,但却常常把事情办砸,完全是自己场合意识培养不足的表现。这些人遇事时往往心里有什么嘴上就说什么,完全不顾场合环境,结果有意无意地就冒犯了他人。如果一个人不分场合地说话,那不仅不会有好的人际关系,还可能因此吃大亏。你若想受人欢迎,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就必须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否则就会破坏交际效果。

有些人说话所以惹恼人,并不是他们不会说话,而是场合观念淡薄。所以,对于这些人来说,当务之急在于增强场合意识,懂得不同场合对说话内容和方式的特定限制和要求,时时不忘看场合说话。说话必须要讲究场合,不注意这点,说一些不适宜场合气氛情境的话,往往与初衷适得其反。

喜欢开玩笑的人,让人觉得他很容易接近。一个玩笑可以拉近两个人的距离,但是同样的两个人,同样的玩笑如果不注意场合就容易使对方难堪,甚至产生矛盾。

小刘和小李两个人关系挺好的,平时没事也习惯逗乐子。如果几天没有见,一见面一个就说:“你还没有‘死’呀!”对方也不计较,回一句:“我等着给你送花圈呢!”两个人哈哈一笑了事。一次小刘因病重住进了医院,小李去医院看望,一见面想逗逗他,又说:“你还没有死呀?”这一次,小刘变了脸,生气地说:“滚,你滚!”把他赶了出去。

对方正在病中,心理压力很大。小李在病房里对着忧心忡忡的病人说“死”,显然是没考虑场合,人家怎能不反感、恼火?其实,小李说这话也是好意,他想让对方轻松一些,可惜他在思想上缺乏场合意识,不该在这种场合开玩笑,才闹出了不愉快。

说话分清场合,才能有好的效果,这也是一个人有素养、有眼色的表现。说话时一定要有场合意识,这样才能和周围的气氛相协调。国学大师翟鸿燊曾经说过“不做气氛的破坏者”。可以说,人们对那些破坏气氛、破坏场合的人是深恶痛绝的。

一个会说话的人,要注意以下两点。

1.要充分利用特定的场合讲话

正因为受特定人际关系和场合心理的制约,有些话只能在某些特定场合说,换一个场合就不行。同样一句话,在这里说和在那里说也有不同的效果。因此,在人际交往中,说什么、怎么说,一定要顾及场合、环境,才有利于沟通。不顾及场合的心直口快是不值得提倡的。

2.要自觉摆脱谈吐上的习惯性

人的言行往往带有一定的习惯性。这种习惯性使他们说话时丝毫不经考虑就脱口而出,造成与场合的不协调。所以,一个聪明人必须要有意识地摆脱自己口语表达上的惯性,养成随境而言的良好表达习惯。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要把交际对象、交际场合、交际时间等多种相关因素都考虑进去,想一想如何表达自己才不失礼数,话说得适时适地,从而使你获得更好的表达效果,达到沟通最优化。

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场合,面对着各样的人物,一个说话高手一定能分清场合,选择最恰当的方式说话,到什么场合说什么话,使自己的谈吐既符合场合要求,又考虑到谈话对象的接受心理,最大限度地实现与交际对象的沟通。这样可以为你增添无穷的魅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妙语连珠、谈吐不凡、受人欢迎的说话高手。

·关键2·说得多不代表口才好

简洁的语言是最经济、最实用的手段,简洁明快的语言能输出大量的信息,简洁的语言能带给人一种生气勃勃的感觉,特别是在正式的场合,简洁明快的话语最受人的欢迎。所以我们需要努力培养自己简洁精练的语言风格。

说话时运用过于烦琐的语言,会让人觉得很反感,即使很华丽、很优美,可是过多的话,通常会适得其反。我们不管做什么都要掌握好一个度。很多人以为好口才就是口若悬河、夸夸其谈,事实上,这是一种误解。很多时候,你在一开始的时候口若悬河,可能很多人都会关注你,可以引起别人的注意,长时间下去,若你还是这样喋喋不休,那你将会招来别人的反感。

特定场合下也许用得上这种方式,但在更多的时候,这并不能表示我们很有口才,相反,却会证明我们说话缺乏诚意、不负责任甚至还会让人觉得你庸俗。这种说话方式很容易让人以为是夸大其词,让人对你产生不好的印象。

在学校里开晨会的时候,每当陈校长站在台上发言,下面总会传来一阵欷歔声,原来陈校长是一个中文教授,多年的授课习惯让他变得喋喋不休,虽然每次发言都很精彩,语言也很华丽,在一开始的时候大家都会很认真地听校长的发言,10分钟过去了,陈校长还没有讲完,又10分钟过去了,陈校长还站在上面,当陈校长终于说出“我的讲话完了,谢谢大家”时,站在队伍里的同学们终于松了口气。下一次晨会,陈校长又上了台,同学们立刻就没有了精神,陈校长说:“下面我来说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如何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第一点……”同学们以为两个问题很简短,可是谁知道两个问题,其中的一个就包括许多个小点。陈校长的话说完,20分钟又过去了。本来简短的话语,可是他加上了华丽的词汇,3个字变成了10个字,一段话就多出了很多字,原本耐心讲话的人,也会变得没有耐心。

我们在讨厌别人喋喋不休的时候,也要想想自己有没有这样的情况出现。一句话能说明的事情,不要用两句话来说,话不在多而在精,这是我们要牢记在心的。

墨子的学生问墨子:“话是说得多好,还是说得少好?”墨子说:“你看田里的青蛙,整天叫个不停,却没有人理会它,而公鸡每天只在天快要亮的时候才叫一两下,人们都很注意它。可见,话不在说得多而在说得有用。”

一个男生去向另一个男生借洗发水,可是他又不好意思,于是就坐下和这个男生开始聊天,聊了半个小时后,男孩起身说,我先回去了。一会儿,男孩又来了,这次他鼓足勇气说道:“我想借一下你的洗发水。”这个男孩立刻就明白了,原来他第一次来和自己聊天就是要借洗发水。本来很简单的一句话,非要绕个大圈子,最终让别人产生反感,明明能办成的事情,最后只能失败而归。

谈话抓不住重点、絮絮叨叨、不着边际,说来说去也使人无法把握住他谈话的要点,这种人常会遭到别人的反感。

小洪是一家报社的记者,一次,他托一位同事代买圆珠笔,并再三叮嘱他:“不要黑色的,记住,我不喜欢黑色,暗暗沉沉,叫人一看心情就很低落,千万不要忘记呀,员圆支,全部不要黑色。”第二天,同事把那一盒笔交给他时,他差点昏过去:员圆支,全是黑色的。小洪埋怨同事,可是同事却振振有词地反驳:“你一再强调黑色的,黑色的,忙了一天,昏沉沉地走进商场时,脑子里印象最深的两个词是:员圆支,黑色,于是就一心一意地只找黑色的买了。”其实,小洪只要简单地说“请为我买员圆支蓝色的笔”,相信同事就不会买错了。从此以后,小洪无论说话还是做事都做到言简意赅、抓住重点。

在公众场合,我们最厌恶的就是那些说了半天说不到重点上的人,说了半天,还是不着边际,完全弄不清楚他想表达的意思。这种说话不直接而喜欢绕圈子的人,虽然在业务上会下苦功夫,可是这样的人往往很难成大事。

在社交场合中,简洁的语言通常要比冗长的话题更吸引人,它可以体现出一个人分析问题的能力,它能使听话的人在很短的时间内得知大量的信息,也有助于赢得对方的好感。现代社会本就是个节奏快、时间观念强的时代,文山会海,已被称为社会的公害,所以简洁的语言恰恰可以减少这些社会公害,也被大家推崇。时间观念强、说话简洁的人,会给大家留下好印象。

·关键3·冷场时适度寒暄

人与人见面的时候难免有些尴尬冷场,而寒暄就可以有效地缓解这种气氛,寒暄是一把打开话匣子的钥匙,适当地寒暄可以营造交谈的气氛,使气氛变得融洽,帮助你和他人顺利地完成对话。在我们和别人寒暄的时候一定不要怕说什么废话,假如你没有话题说的时候,你可以和他聊一聊天气,这一点是绝对不会有错的。

在与人初次见面的时候,寒暄要适度,既要表现得亲切,又不要阿谀奉承,这样对方才能很乐意地与你交谈。几句简单的寒暄可以打开对方的话匣子,使你们的交谈继续下去,有时候你会觉得“早上好”、“今天天气真冷”这样的话是废话,可是恰恰这样的话就是你寒暄的开始,从讨论天气,再展开接下来的话题,这无疑是一个好的选择。适度地寒暄不仅不会使对方感到厌烦,还会让对方觉得亲切热情、温暖。

在我们与人寒暄的时候,客套话是必不可少的,对方的手表很好看,看起来价值不菲,你不妨夸赞一下说:“好久不见,您的风度更加迷人了,您佩戴的这块手表很好看,一定很贵吧。”对方听你这么一说,一定会感到很高兴,自己身上的小东西还会被别人注意,说明你是一个细心的人,他也就会对你产生兴趣,愿意与你交谈。

寒暄是冲破人与人之间交流障碍的有效方法,如果你在和人寒暄的时候能有意无意地插进一些能够吸引对方注意的话题,或者是对方比较了解的一些事情,由此展开交谈,那么寒暄就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客套话、废话了。如果寒暄的话语用得巧妙,那彼此的距离也就很容易拉近了。在温馨的气氛营造成功之后,要及时进入正题,要注意寒暄也不能过度,否则对方会觉得你的热情有些过度了,也可能会对你有所提防,那么你之前所做的铺垫就全部白费了,功亏一篑。

寒暄没有固定的方式,通常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寒暄的内容是否恰当

在我们初次与人见面的时候,可能只有短短几分钟的时间,一般只有简单的几个问答回合。在这个时候,为了加强别人对你的印象,你可以做一般性的寒暄,可以问候、谈论一些无关紧要的话题。我们还要注意应该避免使对方尴尬、触及对方的隐痛、引发对方的一些不愉快的回忆,以及那些容易引起争论的话题,但是也不能漫无目的地瞎聊。

寒暄的内容,你可以根据当时的场景来定,可以触景生情。与人初次见面交谈,如果总是在籍贯、家庭、身世上转圈,会让别人觉得你是来调查户口的,对方会对你有所警惕、有些反感,还可能会出现冷场的现象。寒暄的内容不要太过于死板,看到什么谈什么,这样的话会变得灵活,既不至于让气氛变得死气沉沉,还可以增进彼此的友谊。

2.要保持愉快的情绪

在你与人相遇的瞬间,要迅速地调动起自己愉悦的情绪。我们要做到主动,充分体现自己的真诚,要使对方感觉到你的问候是发自内心的,要使对方受人尊重的心理需要得到一种满足。而且,积极的姿态也是一种自信、真诚的外在表现,这样也会有利于融洽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3.要选择一个恰当的时机

在与人寒暄的时候也要注意选择恰当的时机。首先,我们要分析对方当时的心情,再决定打招呼时的方式和表情,假如对方的家里刚发生不快的时候,你可以从他的面部表情看出来,这种情况下,若你要打招呼,声音不要太大,语言也不要太热情,要低调。或者可以用询问式的语言,用安慰的语气来打招呼。如果对方脸上洋溢着喜气,那你就可以很热情地与他打招呼,使对方感觉到温暖,从而展开讨论的话题。

·关键4·不能在办公室共享的六件事

步入职场的我们,除了家,办公室就是我们常待的地方。在这个大环境里,怎么说话很重要,有的话适合说,有的话不适合说,如果在办公室里说了不该说的话,那么你就有可能给自己惹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办公室中,同事们每天待在一起,难免会生出一些是非来。我们要想在职场中立于不败之地,一些不适宜在办公室里说的话,我们一定要注意。说话时要小心谨慎,不要因为你的语言失误而承担后果。

平时在办公室里,我们要处理好与同事的关系,一定要注意回避一些话题。

1.薪水的问题需要回避

很多公司实行薪水不公开制度,同事之间的薪水往往也有着不小的差距,也有着同工不同酬的现象。所以,薪水问题就会引起很多人的心理不平衡。很多人喜欢在发薪水的时候去问别人的薪水有多少,如果他的没有别人的多,他就会觉得心理不平衡,即使他的脸上露着微笑,可是他的心里就不一定了。他会觉得对方是在炫耀。如果你碰到这样的同事,最好早作打算,当他把话题往薪水方面引的时候,你要尽早打断他,告诉他公司不让谈论薪水。如果他的语速很快,没等你打断他就说完了话题,这时候,你就可以冷冰冰地对他说:“对不起,我不想讨论这个问题。”识相的人,有一次就不会再有第二次了。

2.不在办公室里谈论私人的生活

无论你是失恋还是热恋,都不要把你的情绪带到工作中来,更不要把你的感情故事带到工作中来。办公室里容易聊天,不要说起来只图自己痛快,而不去考虑别人的感受,不分对象,往往话说出口了又后悔不已。把同事当成知己并不是一件好事情,你信任他,告诉了他你的秘密,你的私事将来就可能成为他让你难堪的把柄。职场上竞争激烈,你没有害人之心,可是不能没有防人之心,时刻谨记不要把自己的私事带到办公室里。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