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安心做自己,不必太计较
第十二章安心做自己,不必太计较
修心之路人人不同,不用比较,自己上路就是了。
至于结果如何,那都是你自己选择的。
不过,快乐不是拥有的多,而是计较的少!
“羡慕,嫉妒,恨!”不如“努力,奋斗,拼!”
安心做自己,追寻属于自己的生活吧!
生存本就不易,何苦为难自己?
蓬门僻巷,教几个,小小蒙童
你买了一枚金戒指,我就要买一条金项链;你买100平方米的房子,我就要买150平方米的房子;你签了一份大订单,我就要拿下一张更大的单子;你升职为部门经理,我就要当级别更高的ceo……留心一下,生活中这种“比阔”的现象随处可见。这样的事儿,你有没有做过?
从原始的意义上看,喜欢“比阔”,喜欢攀比未尝不是出于一种竞胜之心,可以激励一个人努力追求自己尚未达成的目标。但攀比之“陋”在于人们所比的总是那些最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疏离精神价值,必然烦恼丛生。正如哲学家所说:“生活之累,一半来源于生存,一半来源于攀比。”
玛丽是一位都市白领,婚后一直和丈夫租房住。后来一位朋友买了新房,玛丽眼红心动,和丈夫吵着闹着要买房。由于资金有限,两人精挑细选后在郊区定了一套二居室的房子。住自己的家自然舒适又方便,玛丽心中乐开了花。
但是没过多久,另一位好朋友也买了一套房。装修好后,朋友打电话让玛丽到家里参观。朋友的房子地段好,而且房子还很大,里面装修也很高档,玛丽原本买到房的好心情被朋友“更好”的房子给冲击掉了。
再回到家,玛丽怎么看都觉得自己的房子不够好,再也没有舒适、方便的感觉了,后来她又劝丈夫“重新动动”,要在市区买房,而且还偏要和那位朋友住同一栋楼,夫妻俩为此整日口舌之磨、身心之疲,好好的家庭从此变得鸡犬不宁。
这就是攀比心理作祟的后果!攀比,把自己的生活重心放在别人身上,将幸福建立在与他人比较的基础之上,只要尝试过一次“更好”的滋味,就想寻求到更多的“更好”。有道是“山外青山楼外楼”,别人那里总有“更好”的,于是自己所得到的变得毫无生机和意义,这是一个多么傻的决定。
幸好,人是能够主导自己的。面对自己和别人的差距,假如我们能够摆正自己的心态,学着不计较,就能很大程度上减少内心的不平衡感,获得内心的满足感。要知道,每个人都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个体,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永远存在,因此根本不具可比性,比或被比,都不是寻找这种美好生活的正确途径。
更何况,凡事就像一个硬币,有正的一面,就有反的一面。生活也不例外,它是公平的,你得到了什么,就要以另一种方式付出代价。所谓“人人都有一本难念的经”,正是这个道理。别人的房子好,花的钱也会多,付出的辛苦也自然就越多,那就让他“更好”吧!自己不想太累,不想背负太重的经济负担,买一个舒适的就好,自己享受自己当下的惬意生活,有什么好比较的呢?
清朝郑板桥做官前后均居扬州,以书画营生,他在《道情》中写道:“门前仆从雄如虎,陌上旌旗去似龙,一朝势落成春梦,倒不如,蓬门僻巷,教几个,小小蒙童。”这句话正是警诫我们:何必羡慕别人一时的幸运与眼前的煊赫?要知道,那种虚荣是不会久长的,还不如教书清高!
所以,当我们心情烦躁的时候,请自觉地自问一下:自己是否正处于比较后不平衡的心理状态下?如果是,请赶紧远离这种比较。与其攀比别人,不如汲取一些别人的成功经验,内化为自己的优秀品质,尽最大的努力过好自己的生活。你会发现,你的生活充满了愉悦、安然和幸福的味道。
l小姐和m小姐是同窗好友,l小姐的能力及家世都好,步入社会后事业即一帆风顺,短短几年就位居某公司经理,有房有车,意气风发不可一世。而m小姐虽有才能,不知是努力不够还是运气较差,几年下来工作始终不如意。
m小姐一度眼红l小姐的优秀,心里不免有股怨气:“哼,以后我要买比你更大的房子”、“买比你更高级的车子”、“我要比你更有出息”……但是,很快m小姐发现这种攀比的生活方式一点也不快乐,于是她开始调整自己的心态:“我的房子不大,但温馨就好;我的工作平凡,但找到自己的价值就好……”、“l小姐的生活虽然值得羡慕,但这些都是她一步步奋斗出来的。”
之后,m小姐不再与l小姐攀比,而是开始安心地做自己的工作,并努力培养自己的实力。她对于工作是极其认真的,稳扎稳打,最终凭借多年累积的经验、实力及资源,m小姐获得了施展的空间,事业渐入佳境。
看到了吧,幸福是属于自己的事儿,从来就好端端地在那里,不增也不减。保持平和的心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和别人攀比,尽自己所能,无愧于社会、无愧于他人、无愧于自己,那么,我们的心灵圣地就一定会阳光灿烂,鲜花盛开。这是一种生活的智慧,也是一种生活的姿态。
如果你真的想比较,那么不妨与那些不如我们的人相比。美国作家亨利·曼肯说过:“如果你想幸福,有一件事非常简单,就是与那些不如你的人,比你更穷、房子更小、车子更破的人相比,你的幸福感就会增加。”
不必羡慕玫瑰,你是一朵百合
有这么一则寓言。
猪说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要做一头牛,工作虽然累点名声好啊;牛说,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要做一头猪,吃罢睡,睡罢吃,活得赛神仙;鹰说,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要做一只鸡,渴有水,饿有米,住有房,还受人保护;鸡说,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要做一只鹰,可以遨游天空,云游四海。
这是很有意思的一种现象,可谓风景在别处。现实生活中,不少都市人士总是不由自主地羡慕别人所拥有的东西,小孩仰慕大人的成熟稳重,大人顾念孩子的清纯率真;女孩羡慕男孩坚强豪放,男孩也会偷偷羡慕女孩的娇嗔灵动……
殊不知,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中都是一朵独一无二的花朵。每一朵鲜花都有自己独特的姿态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如果你拥有一朵百合,那么就不必羡慕玫瑰。的确,玫瑰有玫瑰的娇艳,但百合也有百合的清淡,两者没有根本的可比之处,两者都是可爱的,没有必要互相羡慕,不是吗?
更何况,每个人都不是如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不如我们眼中看到的那么光鲜。每个人都是在理想和现实的差距中努力、挣扎、痛苦着,又都不愿让别人看到自己弱的一面,不愿让人觉得自己活得比别人差,所以展示在别人面前的大多只是虚华的一面。要是你和别人能够互换一下的话,会不会就真的快乐了呢?未必!
在河的两岸分别住着一个和尚与一个农夫,和尚每天看农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非常充实,相当羡慕。而农夫看和尚每天无忧无虑地诵经敲钟,生活轻松,也非常向往。因此,他们心中产生了一个念头:“到对岸去!换个新生活!”有一天他们商量一番,达成了交换身份的协议。
当农夫做上了和尚后,才发现敲钟诵经的工作看起来悠闲,事实上却非常烦琐,每个步骤都不能遗漏。更重要的是,僧侣生活非常枯燥乏味,让他觉得无所适从;而成为农夫的和尚每天除了耕地除草之外,还要应付俗世的烦扰与困惑,这让他苦不堪言。于是,他们的心中同时响起了另一个声音:“回去吧!”
人们常说:没有得到的,就是最好的。很多人也抱着这种心理,其实这完全是人的心理作用,当梦醒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而且,我们在羡慕别人的时候,自己也是别人眼中的风景。如此看来,我们真的没有必要去羡慕别人,而应该感谢上天所赐予自己的一切。
静下心来吧,摆正自己的心态,多关注一下自己,学会理性地分析生活,以积极的心态迎接自己所拥有的,用欣赏的眼光享受当下的美景。你会发现,自己原来如此的富足,进而获得心灵上的快乐和满足。
黄美廉生下来不久就被诊断出患有脑性麻痹,全身不能正常活动,肢体没有平衡感,手足时常乱动,口齿吐字不清。就是这样一个人,却靠着无比的毅力与信仰的扶持,在美国拿到了美国南加州大学艺术博士。黄美廉还在台湾开过多次画展,并到处用她自己的事例,现身说法,帮助他人。
有一次,黄美廉应邀到一个场合“演写”(不能讲话的她,必须以笔代口),会后发问时,一个学生当众小声地问:“你从小就长成这个样子,请问你怎么看你自己?你都没有怨恨吗?”对一位身有残疾的女士来说,这个问题是那样的尖锐而苛刻,在场人士无不捏一把冷汗,生怕会深深刺伤了黄美廉的心。
但是,黄美廉却不介意,只见她回过头,用粉笔在黑板上吃力地写下了“我怎么看自己?”这几个大字。她笑着再回头看了看大家后,又转过身去继续写着:
一、我好可爱!
二、我的腿很长很美!
三、爸爸妈妈这么爱我!
四、上帝这么爱我!
五、我会画画!我会写稿!
六、我有只可爱的猫!
七、还有……
忽然,教室内鸦雀无声。黄美廉又回过头来静静地看着大家,再回过头去,在黑板上写下了她的结论:“我只看我所有的,不看我所没有的。”众人安静了几秒钟后,一下子,全场响起了如雷般的掌声。
在旁人看来,黄美廉是那么不幸的一个人,为什么她却一点也没有觉得自己不幸呢?一句话可以解开其中的奥秘——“我只看我所有的,不看我所没有的。”正因为她从来不羡慕别人的生活,只关注自己所拥有的,生活在自己的天地里,才能不受外界的干扰干自己的事,也才能取得如此显著的成就。
“玫瑰就是玫瑰,百合就是百合,只要去看,不要攀比。”不要再去羡慕别人如何如何,好好算算上天给你的恩典,接受它,且善待它,守住自己所拥有的,并用适当的方式来告诉人们“我活得很好”,这是一种乐观而自信的心态。
不去羡慕别人,你的内心将变得豁达开朗,通达畅快;不去羡慕别人,你的日子就会变得悠然平静,从容不迫;不去羡慕别人,你才会找到自己的生活,过好你自己的日子。无论你是玫瑰还是百合,不必羡慕别人的美丽,用心地做好自己,终会有花团锦簇、香气四溢的一天。
吾辈岂是蓬蒿人
每一个生命都以独特的姿态存在着,展示着自己独特的个性,彰显着自身独有的意义。然而,有些人却不懂得这个道理,他们亦步亦趋地效仿他人,希望自己能生活得像别人,结果呢?只会失去自己,得不偿失。
东施效颦的故事,我们大多都听说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