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燕王请诛奸贼疏 - 重生朱棣,清君侧,建永乐盛世 - 山里小飞猪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292章燕王请诛奸贼疏

当然,除了这个说法,也有说燕王狼子野心早有预谋的。

一时间,市井之中,各种说法喧嚣尘上。

但不管怎样,朱棣的目的已经达到了,至少他让全天下的人都知道了一件事。

那就是,燕王并没有收到任何直接来自朱元璋的旨意,所有针对北平的事全都出自于太子朱标之手。

北平,燕王府,朱棣的书房。

一群心腹将书房挤的满满当当。

“王爷!果然如你所料,京师对你的奏疏完全没有回应!”

诸亮的语气有些不屑。

“下官还以为,那边多少会顾及一下民意,专门发个声明什么的,结果……哎……”

王仁也在摇头,他觉得太子朱标选幕僚的眼光简直差到离谱,连最基本的危机感都没有。

“他们不做反应岂不是正好?真要弄封假的书信让王爷束手就擒的话,还真麻烦了!”

郭资却表示,朱标的行为对北平其实最有利。

“真要造了假书信,那才是真愚蠢,等于直接就把证据交到了王爷手中,到时候一旦公示天下的话,太子朱标可就……”

瞿应行也在摇头,在他看来,其实对燕王最有利的,反而是朱标他们真炮制一封假的书信出来。

“嗯……不管他们怎么反应,我们接着准备第二封奏疏吧,争取在征燕军还在路上的时候,就得到个回信!”

朱棣并没有对朱标他们的行为评论什么,而是直接安排继续按照计划执行下一步的方案。

于是,三天后,朱棣的第二份奏疏再次送到了京师。

《燕王再祈陛下家信疏》

这一次,朱棣的奏疏中态度很端正。

首先,他质疑父皇朱元璋已经驾崩,而太子朱标为了某种不可见人的目的而秘不发丧。

于是,他需要太子向天下人证明,当今陛下朱元璋依旧还在人世。

而证明的方法依旧是让朱元璋写一封亲笔书信。

然后,朱棣又说了,如果陛下确实已经驾崩离世,朱棣请求太子朱标不要隐瞒,而是昭告天下。

作为儿子,朱棣希望能够回京奔丧。

其次,朱棣认为之所以会出现眼前这种兵戎相见的情况,是有着其他原因的。

他认为太子朱标对自己有误会的,而误会产生的原因就是太子身边有奸臣,专门在故意挑唆天家亲情。

最后,朱棣劝说太子要亲君子,远小人,希望太子能够冰释前嫌,与自己解除误会。

这封奏疏引发的风波要远远的小于第一封奏疏,哪怕朱棣言辞恳切,但是京师却依旧没有任何回应。

于是,朱棣的第三封奏疏再次送到了京师,这一次,奏疏的名字已经变了。

《燕王请诛奸贼疏》

在这一封奏疏中,朱棣的语气不再客气。

首先,他回顾了之前两封奏疏的内容,并且表明自己没有收到任何京师的回应。

然后,朱棣再次重申了自己的态度,他不为造反,只是为了维护父皇授予自己的正当权利。

现在父皇朱元璋生死未卜,但亲大哥太子朱标却对自己的合理要求一再忽视。

于是,朱棣有理由相信,造成这一切的原因就是有奸臣挑唆,故意离间自己和太子的兄弟之情。

而且,又以征收“平燕税”为例,痛斥东宫属官罔顾民间疾苦,肆意搜刮,借此中饱私囊……

直接列出了一个奸党名单,按照奸恶程度排序黄子澄排第一,齐泰排第二,方孝儒排第三梅殷排最后……

朱棣还在奏疏中列出了这几人的十大罪状。

罪一,离间天家亲情。

罪二,贪婪无度,利用大明宝钞中饱私囊。

罪三,为一己私利,蒙蔽监国太子,施行恶政。

…………

这十大罪,每一条都列举出了证据,而且这些证据都是很轻松就可以查证的。

在奏疏最后,朱棣引用了朱元璋的《祖训录》的话。

“若大臣行奸,不令王见天子,私下傅致其罪,而遇不幸者,到此之时,天子必是昏君……”

“其长史司并护卫,移文五军都督府,索取奸臣,都督府捕奸臣,奏斩之,族灭其家”。

然后以此为据,索取这四名奸臣,并请五军都督府履行职责,抓捕奸臣,将之族灭!

这一份奏疏一出,举国一片哗然。

朱棣的奏疏中对奸臣的定性有理有据,族灭其家的请求也有《祖训录》支持。

这样一封奏疏,就绝对不是可以置之不理就能对付过去的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