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你不理财,财不会理你(4)
以前有一个年轻人到印刷厂里去学技术。其实,他的家庭经济状况很好,他父亲要求他每晚住在自己家里,但要他每月付给家里一笔住宿费。一开始,那个年轻人觉得父亲这样做太苛刻了,因为他当时每月的收入,就刚够支付这笔住宿费的。但是,几年之后当这个年轻人自己准备开设印刷厂时,他的父亲把他叫到跟前,对他说:“好孩子,现在你可以把每年陆续付给家里的住宿费拿去了。我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能够让你积蓄这笔钱,并非真的向你要住宿费。好了,现在你可以拿这笔钱去发展你的事业了。”那年轻人到此才明白父亲的一番苦心,对父亲的英明感谢不尽。多年以后,那青年人已经成了美国一家着名印刷厂的老板,而他当年曾富有的同伴们却因自小养成了挥霍无度的恶习,如今却穷苦不堪。
“节俭是你一世受用不尽的财富。”一个挥霍过度负债累累的人,是无权享受这一巨额财富的。不管怎样,浪费仍是我们的大敌,对于挥霍浪费,大家也都得努力改掉。因为它可能会跑来侵蚀你的精力,消磨你的志气,甚至会损害你的意志、你的事业、你的职位以及使你成功的一切因素,所有这些有利的东西都可能被它破坏殆尽。
勤俭节约,等于创造财富
哈佛教授教育人们这样理解金钱:这是属于自己的、可以任意由自己支配的财富。但这也是不花心思很难挣到、不动脑子很快花光的财富。别把钱看得多么重要,更不要把钱不当成财富。在这方面,美国成功励志大师卡耐基的所感所悟值得人们去深刻领会。
1946年11月5日,正是卡耐基的着作《影响力的本质》出版8周年的纪念日。也就在这一天,56岁的卡耐基同姚乐丝小姐结为伉俪。
杜勒斯波斯顿大道的美丽的小教堂里,回响着《人们说我们相爱》的旋律。他们在这儿举行了婚礼。
卡耐基和姚乐丝沉浸在新婚的幸福生活之中。
他们在婚后的第一个假日里,双双前往商场购物。
他们夫妇俩每人带了1000美元。卡耐基的是一张500元钞和五张100元钞,姚乐丝的是10张100元钞。
商场里的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卡耐基和姚乐丝仔细地选购他们喜爱的东西。
“噢,亲爱的,我已经用光500元了。”过了一些时候卡耐基这样对姚乐丝说。他只剩下一张500元钞了。
“让我看看我还有多少。”姚乐丝察看她的小皮包,发现只有两张100元钞和十几元零钞了。
“啊,亲爱的,”她轻轻地道,“我已经花了差不多八百元啦!”
从这次购物的经历中,卡耐基得出了一个结论:五张百元钞≠一张五百元钞。
卡耐基后来说:“当我们用掉一张500元钞的时候,会觉得自己花掉了一大笔钱;但用去一张100元钞时却感到用去的只是一笔金额不大的钱,直到花掉了5张100元钞,也还没有花去大钱的感觉。所以,假如你想节约的话,使用较大面额的钞票效果要好得多。”
卡耐基指出,这种矛盾从心理学上讲,属于“高额”与“低额”之间的差异。事实上,若干个“低额”即构成了“高额”,但在心理感觉上却颇相迥异。
有一位精明的商店老板,正是巧妙地利用消费者的这种心理特征大嫌其钱的。
一位老板在商店的入口处设置了一个“兑银台”,标牌上写着:
亲爱的顾客:你备有小额钞票吗?为了您在购物时的方便,如果你没准备好小额钞票,欢迎你在此台兑换小额钞票。我们愿意竭诚为您提供服务。
于是,不少顾客在这个“兑银台”上兑换小额钞票。殊不知,这正是商店老板的“老谋深算”呢!
常常发生的情形是,很多顾客都是在不知不觉中把兑得的小额钞票花光了才止住,比如有一位女顾客,带了一张500元钞,在“兑银台”兑成了5张100元钞,结果在商店里全都花光了。
这样,商店每天销售出的商品像流水一样,既快又多。老板因此乐得合不拢嘴。
在对待一些数额既不太大,也不太小的钱款时,一般说来人们都不会产生太强烈的心理震动,因此即使造成了浪费,也不至于心疼。
卡耐基就这一问题指出:如果将较大的款项用化小的方式换算成一项一项“小款”,在使用时就会谨慎得多了。
他说,比如一个并不是富豪的人上了赌场,一下子输掉四、五百美元,他当即就付了,而且也并没有觉得怎么可惜。
而另有一位女士,应邀参加一次宴会。饭桌上摆满了大盘小盏的佳肴,当她听说一桌宴席的费用是400美元的时候,不禁暗暗咋舌。她立即就想到了:400美元在日常生活中,能买好多面包、奶酪,能给孩子买好多的学习用品和玩具呢……“假使在赌场上输掉四、五百美元的那种人能像这位女士一样做一下’换算‘的话,他就不致于轻易输掉那些其实对他相当有用的钱了。”卡耐基如是说。
实际上,往往是一些细枝末节的东西最能让人直观地、深刻地体会到金钱的。
哈佛教授告诉我们,当你就要无谓地消耗一笔钱的时候,你不妨想一想,用这笔钱能够购置多少日常的必需的物品。通过这种’化小‘的换算方式,也可以避免很多浪费。
富裕人生必须养成节俭的习惯
拥有不同财商的人在如何对待金钱上有鲜明的反差。是一种什么反差呢?借用戴尔·卡耐基的话来说,即是:“许多富有的人,不会铺张浪费,挥金如土;而钱少的人则往往喜欢打肿脸充胖子来摆阔气。”
事实上,许多有钱的人,往往不在乎使用廉价物品,而没有钱的人却生怕使用廉价物品会降低了他们的身份。这种心态可以说是人类的一种悲哀。
有两个人,某甲比较富裕,某乙则钱不多。不过,某甲时时处处都注意勤俭节约,购买东西也极其精明;某乙则相反,花钱没个计划,大手大脚的,购物也不精于计算。
一次,某甲和某乙结伴去商场买衣服。有一件西装,面料、颜色、款式都颇合他们的心意。一看价格,75美元。
“嗨,这价格挺划得来嘛。”某甲说。于是他掏钱买了一件。
某乙呢?不买。他说:“我们再看看另外的再说吧。”
在另一家商场里,他们看见了与某甲买的那件一模一样的西装,而价格却是150美元。
“这价格合理。”某乙这样说。
某乙于是买了这一件150美元的。
回到他们供职的公司以后,当同事们询问某甲的新衣服时,某甲自豪的说:
“嗨,我这衣服物美价廉呢,才75美元。”
购买同样的东西,某甲是以廉价购买为荣的。
但当同事们问及某乙时,他则说:
“嗨,我这衣服150美元呢!”
购买同样的东西,某乙是以高价购买为荣的。
“小富在俭,大富在天。”意思是小富必须靠勤俭,大富靠把握机遇。
造成这种反差的原因主要是虚荣心在起作用。某乙的心理是力图向别人显示他的“富有”,表明他并非没有钱。
会不会开支,也能看出生意人是不是精明。有些人一味吝啬,什么开支都想省下来,本来要开支1000元的,总想用800元对付过去,结果钱没少花,还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而一些精明的生意人,该开支的,大大方方拿出来,绝不显吝啬相,表现出豪气冲天之气派,钱花得自然有效果。对于不该花的钱,他绝对是铁公鸡,一毛不拔。这才是地道而有出息的生意人。
在通常的情况下,大富都是从小富开始的,否则,你即使遇到好的发财机会,也往往会因为没有最起码的资金而眼睁睁地看着机会擦身而过。在现实当中,即使是大富巨富,我们发现,他们和他们的公司也是非常注意杜绝浪费的。
松下电器如今风靡全球,但谁能料想它是靠制造和销售双头插座而发展起来的呢?这都是松下专心致志、勤奋工作、千方百计努力降低成本,以及不断发明创新、立志向上的心血结晶。
当公司只有20来名从业人员的时候,松下自己去东京推销双头插座,然而到后来,单靠自己去东京已经不够了,所以他派17岁的井植岁男常驻东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