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你不理财,财不会理你(5)
有一个年轻人继承了巨额财产,他沉醉在自己愚蠢的幻想中,以为自己就要成为一个伟大的金融家了,并试图投资于各种有价证券。结果,他落入了狡诈的推销商的圈套,那个推销商很快就发现他容易轻信别人。最后,等到那个年轻人醒悟过来时,所有的钱都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了。直到破产以前,他还以为自己在挣钱呢!当他失败时,才发现他所有的有价证券都不过是废纸一堆,几乎没有一种证券是有头脑的商人愿意投资一分钱的。
一个白手起家的百万富翁说,在纽约100个挣钱的人中,没有一个能留得住钱的。这可能有点夸张,但人们知道,确实很少有人能把挣到的钱存下来,他们很难抵制伴随着金钱而来的种种诱惑。
在消费过程中,奢侈浪费的典型牺牲品是那些善良、随和、慷慨的人。他们总是乐于请人吃饭、喝酒。慷慨大方使他们的钱来去匆匆,总也留不住。
这种人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毁了自己,也害了他的亲人,因为他不能给自己家庭的未来提供保障。他如果有钱,任何人只要开口,就可以借到他的钱。如果碰巧没有钱,他也会借钱给朋友。结果他的家人都成了他挥霍浪费的牺牲品。
在消费过程中,最容易被普通人忽视的品质就是简朴。人们往往挣钱在先,但是挣到钱以后,大多数人似乎没有办法学会储蓄。人们总是以各种愚蠢的方式,令人难以置信地花光了所有的钱。
进行自我投资来提升自己,把钱花在追求更高的目标方面,你一定会获得极大的满足。
有些人表面上穿的是绫罗绸缎,戴的是金银珠宝,坐的是豪华轿车,肚子里却是“一包稻草”.一个人要穿舒适的衣服,但同时也要培养自己自尊的品格、好学而健康的头脑和美好的性情。把金钱和时间花在更具有持久影响力的事情上,将会使你变得更大气、更庄重、更纯真。
有选择性地在最有价值的事情上进行投资,这是一种有益的消费和积极的生活方式,将会使人活得诚实、简朴而有价值,最终会得到幸福和满足。
有些人收入不高,但花起钱来可真是愚蠢之极。他们会为了买只有富人才买得起的古玩和衣服,把所有的钱都花光,但等到买真正的生活必需品时却身无分文。
哈佛教授告诫青年:“不恰当地花钱,就是浪费。”那么,为什么不记住这句修身的格言,从中学到聪明和智慧呢?
未雨绸缪:养成储蓄的习惯
哈佛教授认为:当一个人养成了储蓄习惯的时候,犹如拥有了一块完美而又宝贵的璧玉,这块璧玉将成为自己拥有巨大财富的第一块基石。
迈克是美国成功学大师卡耐基的学生,可是他的钱总是花得光光的,他感到很苦恼,有一天,他找到了老师卡耐基。
卡耐基在林丘的水塘边和迈克谈起了他自己的经历:
“早年,我在密苏里州的玉米田和牧草地里干活,那地方的环境,在浪漫主义诗人们看来,肯定洋溢着诗情画意。但是,当年对于我来说,那儿简直像是魔窟。我必须从事高强度的体力劳动,每天不得低于10个小时,每到晚上,都累得快要散架。付出这样繁重的劳动,每天所得很有限!
生活实在是太艰辛了。为了节省5分钱的电车费,我不得不步行十几里路。
法国作家雨果说:’贫穷使男人潦倒,使女人堕落,使儿童羸弱。‘怎样才能摆脱贫穷呢?我当时想:假如有一份存款,那就好了。
于是,我用步行了20天省下来的一美元电车费,在附近的银行里立了一个户头。
我的心境顿时为之豁然了:我有存款啦!于是,我有了一种踏实感,觉得有了存款就有了希望,有了着落。
10天后,我又往账户里存进了一美元。就这样,我不间断地每隔20天存一次,每次都是不乘电车省下来的5美分。一年下来,我的存折上便是18美元了。
当时,我正需要50美元的款项。50美元,对于每天收入只有5毛钱的我而言,难道不是一笔金额惊人的巨款吗?50美元太遥远了,于是我把目光停落在30美元上。又过了一段不算短的时间后,我的存折上出现了30美元。接着又一步一步地走下去,最后终于存到了50美元。”
迈克听得入了迷。他一声不响地望着卡耐基,聆听着。卡耐基继续说:
“所以,为了实现一个大的目标,不妨将它分成若干个小的目标,分步骤分阶段地一个一个地完成,这样能给人一种心理上的现实感、踏实感,坚定人的信心。没有小目标而直接盯着大目标,就会使人产生渺茫、遥远的感觉,从而产生很多障碍性的因素。
我听说,在中国,共产党的红军在长征途中,士兵们就是盯着他们前方的一棵棵树,下定决心:’一定要走到那棵树那儿!‘就这样一棵树一棵树地走下去,他们最后走完了两万五千里的征途。
一位从事自由撰稿的作家曾经对我说,每当和出版商签约后,面对着数百页稿纸,不免心头紧张,担心不能按期交稿。但是他又转念一想,只要每天写一二十页稿纸,那么不出一个月就能写完一部书。于是,他心情轻松愉快地投入写作,果然在一个月之内,就顺利完成了书稿。”
卡耐基总结说,“存款也是这个道理。不要死死盯着一个天文数字般的金额不放,只要坚持不懈地实现一个又一个的小目标,日积月累,存下一大笔钱是不成问题的。相信你的老邻居也绝不是三年五载,更不是一朝一夕就存了10万美金的。他是在数十年的岁月中,用涓涓细流汇成大海的呀。”
迈克点头表示赞同。
卡耐基最后说:
“当我们存钱的时候,不妨恪守这样一条准则:如果你想存10万元,那么应先以在1万元为目标。
一笔笔较小的存款,积累起来就成了一笔较大的存款。一万元,又一万元,积少成多,聚沙成塔。一下子就存足10万元,那是一般人不可能办到的。”
但是在通常情况下,一般的工薪族是很难下定决心在银行里存一笔巨款的。同时,即使有了这种雄心,也由于一直不能存满预期的数额而丧失信心,终致于使存款蓝图化为泡影。
纽约曼哈顿区某公司的一位职员,名叫拉尔夫,在参加卡耐基课程以后,曾就这个问题请教卡耐基。
他告诉卡耐基,他一直希望能存足5万美金。
曼哈顿的这位白领上班族当时的年薪为2万美元。他说:“我原计划每年存入1万美元在银行里,5年时间即可存足5万美元。可是,从目前的情形来看,这个计划恐怕是要泡汤的了。”
拉尔夫是怎样的情形呢?
第一年,他实现了自己的计划,银行的账户里有了1万美元。他很是兴奋,因为他觉得在未来的几年内,5万美金的存款额是有戏的了。
但是,在第二年,拉尔夫由于时常出入于比较高档的娱乐消费场所,2万美元的年薪所剩无几。于是,存折上仍然是1万美元。
第三年,拉尔夫狂热地追求一位白领丽人,为了博得她的芳心,他不惜一切代价,美钞像流水一般花去了。这一年的薪水给花了个精光。此外,他还从存款中取出了6000美元,以填补当年的“财政赤字”.
第四年,他的年薪和银行的积蓄全耗光了,还借了5000美元的债款。结果,他苦苦追求的那位女郎,还是让一位财大气粗的花花公子“猎获”去了。
现在已经是第五个年头了,拉尔夫不但存不了款,只要能还清欠债,他就谢天谢地了。
拉尔夫为此而非常苦闷。他请求卡耐基为他指点迷津。
“拉尔夫,我们做任何一种事情,都不能没有一个具体的目标。”卡耐基对他说,“你能确定5万美元的存款额为你的目标,这一点是相当值得注意的。事实上,为数不少的人是连这一点都做不到的。”
无可置疑的是,卡耐基对学员的指导是十分热情的,对于他的课程,罗威尔·汤姆斯曾作过这样的评说:
“这门课程是集公众演说、营销关系、人际关系以及心理学为一体的独一无二的一个惊人的组合。该课程如同麻疹般真实,但是趣味性更富于麻疹两倍以上。”
在课程内容以外,卡耐基也尽可能地为学员们在各方面提供指导。在金钱问题上,他提出了相当宝贵、有益的观点和建议。
“但是,拉尔夫,”卡耐基继续对他这位白领阶层的学员说,“制定了目标还只是刚刚开头,更需要我们不折不扣地去执行既定的计划,实现既定的目标。否则,这个目标就是一个肥皂泡,毫无价值可言。”
拉尔夫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卡耐基继续对拉尔夫阐述他对存钱的一些见解:
“当存款达到在你心目中比较大的一个额度时,比如既定的那个目标--5万美元,你就会觉得它是一块完美又宝贵的璧玉。于是,你会小心翼翼地呵护着它,怎么也不忍心损害它一丁点儿。这块’完璧‘将成为你所拥有的巨大财富的第一块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