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大本营 - 笑傲东非 - 刘洪耀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其他 > 笑傲东非 >

第18章大本营

2000年7月21日,大清早,东非洲少见的多云天,乌云低垂,翠绿的植物爬满了富人区的别墅。乞力马扎罗雪山,今天注定是看不见了。

淅淅沥沥,有几丝雨滴洒在路上。我和李忠,怀着明确的心态,开车去位于阿鲁沙郊区的项目经理部旧址。

我们的汽车,驶坑坑洼洼的郊区公路,来到以前的婴儿食品厂,大楼顶上的英语还在:babyfoodfactory。

大门紧锁,有没有人呢?

李忠和我都解开安全带,下车,走到大门口。也许,我和他都看着同一个地方,在他的心头沟起的是酸甜苦麻辣,五味俱全的记忆;我只是回忆起五年前作为一个匆匆忙忙的过客,在这个院子里几个小时的好奇和东张西望的漫步。

一个老年黑人远远地过来。大概是我们的到来打扰了他的早餐。他用疑惑不解、并不愉快的眼神看着我们:两个不知道从何方来的不速之客。

“早晨好!”李忠非常礼貌地招呼他。

“早晨好!你们……”他动作缓慢地给我们开门。

“我们是中国公司的,1993年到1997年,我们曾经租用这里作为办公室和加工厂。”

“哦,你是李忠?”黑人似乎想起了什么,指着李忠问。

“我是李忠。”

“哦,请进。你们还想租吗?听说,老板已经把它卖了,下个月就要改造了。”

“不,我们只是来看看。这里是原来的木工车间,这里是金属结构车间。”

我们当时觉得耳目一新的圆形办公室,也就是马尼亚拉湖旅馆造型,依旧默默地立在院子里。

李忠开着任医生的标致车,在原来的阿鲁沙项目经理部大院里,缓慢地绕场一圈。

他不停地为我介绍当年这些房子的大致用途,也许,他也沉浸在复杂的回忆之中?

我们来得正是时候,再过一个月,这里就面目全非了。

历史的记忆将会灰飞烟灭,没有了依附于此的破破烂烂建筑,什么人才能够想起,这里发生过什么样的事情和事件呢?

我不知道。

我也不知道谁知道?

1993年4月,李忠,谢文华,吴文修夫妇,史国华,吴宏宇,杨国宏、苏德模、胡祥勇等人,从肯尼亚内罗毕四川国际公司办事处搬到了阿鲁沙郊区的食品厂区。

在此之前,谢文华已经渡过刚刚出国的不适应期。

在内罗毕马热瓦基地,谢文华当了半年家庭妇女。

她和李忠住在宿舍楼的一楼,是个带卫生间的套间。杜衡产夫妇住在二楼。这里离内罗毕城中心有二十多公里。李忠照例是早出晚归,天天都忙于投标的事情。经常是乘兴而去扫兴而归。当然,那时的重点是追踪赛琳娜旅馆群项目。谢文华没有多少事情,渐渐就烦躁起来。她已经在学习简单的英语,同时也在学习斯瓦希里语,指着办公室里的东西,向黑人学习。

但是,办事处迟迟没有给她安排事情,在国内,谢文华都已经是车间主任了,对管理和机械都可以插手,就是跑跑后勤,也可以啊。不知道什么原因,办事处就是没有安排的意思,连谢文华都沉不住气了,干脆回国算了。

甚至于,喊谢文华去管招待所,谢文华想去学打字,文秘,或者搞采购。

四公司的高经理,喊谢文华去做,没有领导表态,也就不了了之。后来,谢文华自己推荐,去管了半年库房,由于在工厂里接触过机械,很快把库房里的零件配件堆放整齐,有了改观。当时,她的工资是120美元一个月。工作不错,又加了20美元。当时的管理层是300-500美元一个月。

半年后,谢文华又回到办事处管后勤。

有两件事情,谢文华觉得做得很有意义。

办事处的卫生间是大间,通的,当地人,特别是欧洲人看了觉得不舒服,就会反感我们中国公司,拿项目肯定要受影响。谢文华就提出改造,用铝合金安上隔断。

办公室前面有棵很大的芒果树,遭到雷击霹开倒地。

他们都主张把它砍了算了。

“小谢,算了,把它砍了!”

“不行!”

谢文华找来黑人,喊他们用钢管支架来把树子架住,撑起来,在霹开的树子中间填上泥土。她是外行,完全是凭感觉拯救了一棵树。没有轻言放弃。现在,这棵树长得很好。

很久以后,李忠都要提起此事:“老婆,这是你的功劳,丰碑立在肯尼亚办事处了”。

1993年3月。肯尼亚,内罗毕郊区,马热瓦,四川国际公司驻肯尼亚办事处。一个吃晚饭的时候,向蓁、熊毅等人在院子里,看见李忠和李方高高兴兴的回来。

“接到了接到了!”

他们是指赛琳娜旅馆群项目的标中了。

“这下子有搞头了!”

“有活干了,小伙子们!”

拿到赛琳娜旅馆群的标以后,马热瓦基地里里外外是一片喜气洋洋的气氛。

唯独谢文华的想法不同。她来肯尼亚之后,已经看见了丈夫在承包工程建设上的状态,她觉得老公太投入了,甚至于人家说李忠是很“亡命”!她是作妻子的,王经志大老板就说要让她来照顾好李忠。可是,想想目前这个样子,都没有办法把李忠照顾好,真的要到阿鲁沙项目经理部去,到那个大草原去,那里面的情况肯定艰苦,不是更要把人累垮?

谢文华所以并不愿意李忠去当阿鲁沙项目经理部的总经理。在马热瓦基地里,当着办事处副主任,机关里的日子还是舒服,何况,现在李忠在内罗毕干了这么多年,知名度高,建筑师,估算师,监工,官员,上上下下都比较熟悉了,办事情比较顺利了。

但是,当初投标时,为了取得胜利,在人员配备上是按照最强壮的人马来安排的,李忠出任项目总经理,其他的各个点的项目经理也是精心挑选的。拿到以后,要改变经理层人员配置,赛琳娜集团不同意,他们说收回合同都可以。这样,李忠在办事处分管工程建设,只有上了。

谢文华知道劝丈夫退步,是不切实际的,她还是只有一如既往的支持李忠。也许,这个赛琳娜旅馆群项目是李忠最关键的一个大项目,也是说不一定的!

一辆面包车,载着李忠、陈家禄、向蓁、史国华,以及四公司的赵经理,安装公司的姚经理等人,作为第一批赴阿鲁沙项目经理部的人员,到阿鲁沙的一个小旅馆,安营扎寨。这里便宜,史国华作饭。李忠则去找到朋友,推荐了食品厂作为项目基地。向蓁和陈家禄一起跑材料,把基地很快搞起来。同时,已经分配到各个项目的,就分头准备进去的材料计划。

万事开头难,李忠在这个阶段,几乎在内罗毕、阿鲁沙和达累斯萨拉姆之间跑来跑去,头绪繁多。好在他精力旺盛。连办事处里一起来的年轻人,像兰水清、向蓁都说:“李主任太可以了!”

刚刚住进阿鲁沙食品厂,小偷就来光顾了。

那天,偌大一个院子里,只有三个人,一个守库房,另外两个人把守两边。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