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独自在家 - 笑傲东非 - 刘洪耀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其他 > 笑傲东非 >

第17章独自在家

当陈家禄要罗勇快点出国的时候,他简直就是矛盾到了极点:妻子已经身怀六甲,还有二十多天就要出世了,是儿是女,当老爹的总想看看嘛!这也是人之常情。

没有想到,后来罗勇回国,女儿竟然不要他!

1997年,罗勇从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回到了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家中。

他问老婆:“女儿呢?”

“和奶奶在地里。”

罗勇跑到后院,看见两岁多的女儿和奶奶在一起,祖孙两个正高兴着呢。

“妈!”

“快,你爸爸回来了!”

女儿往老人身后躲,用怯生生的眼睛看着罗勇。

“喊爸爸!”

罗勇在家一个半月,女儿基本上没有理他。他和老婆带娃娃上街,他去牵她的小手,娃娃就从妈妈这边绕到那一边,像对待生人一样。

罗勇伤感极了。

所有出国搞经援的中国人,几乎个个都有这本难念的经:那就是留在家中的独生子女的亲情交流和培养、教育问题。

作为阿鲁沙项目经理部总经理李忠,他和谢文华的独生女儿李沛,也经历了这样大同小异的困扰。

李忠第一次出国是1983年,那时还穿中山服,回来给父母亲说,比较激动,也是比较令人高兴的事情。李沛还小,在楼下和一帮小朋友玩得开心,很淡漠,无所谓的样子。

谢文华告诉李沛:“沛沛,你爸爸要出国了!”

李沛头都不想抬,也不太清楚具体的含义,无所谓地随口回答:“出国?出他的差嘛!”

全家人闻言,大笑。

李忠母亲说:“李忠啊,你看沛沛都晓得,出差,出差!”

“是。”

确实也是,前些年,李忠长期在部队上,复员回来不久又忙于安置工作,又忙于把谢文华调回成都市工作。现在,刚刚从四川省建委英语培训班里学出来,王经志老板又要抽调他到肯尼亚去搞经援工程。

走的那天早上,李沛没有和父亲打招呼,就背着书包上学去了。

她不知道父亲是怎么走的,也不知道为什么家人让她给爸爸道别,她没有,也不刻意要送父亲,甚至于没有其他女孩子常常表现出来的对父亲的依恋。从小由爷爷奶奶带着长大的李沛,就连住,都是和爷爷奶奶住在宿舍的一单元三楼,而爸爸妈妈则住在三单元一楼。

家人叫她道别,她没有。

等她放学回来,李忠已经走了。

李沛只是感觉经常不在家的爸爸又出差了而已。

李沛和妈妈在一起的时间也不是很多,当时,谢文华还在成都市郊区工作。。

星期天,谢文华就要求她天天背唐诗,并且录在磁带上,写信时一起寄到内罗毕,让李忠多多少少有点安慰。

谢文华教一句,李沛就说一句:“爸爸,你好!你要保重身体!我和妈妈都好!我要好好学习!”

1985年冬天,李忠出国两年后回来了。

两年时间也是很快的。

李沛得到一个机会,和妈妈一起到北京去接爸爸。因为李忠他们当时从东非洲来回都是乘坐的埃赛俄比亚航空公司的飞机,从北京进出境。

李沛和谢文华都是第一次到北京。北京的冬天是相当寒冷的,这是李沛对北京的第一印象。

在简陋朴素的首都国际机场,李沛又见到了父亲。李忠拿了不少的行李,一件一件的往外搬,他穿的是呢子大衣。李沛还是对父亲冷漠,没有亲热感。她小小年纪,在旁边看着父母亲的交流,也觉得很一般,没有多少热烈味道。她也不懂爸爸和妈妈分居在两个地方是何滋味,真正是少年不知愁滋味啊!以前是成都和很远的驻马店,现在是更远的内罗毕和成都,听说是一万多公里,讲的都是英语啊。

李忠、谢文华和李沛,这个在中国极其普普通通的三口之家,在北京过了几天欢欢喜喜的日子,很难得。他们一家住在北京儿童医院用地下室开办的招待所里。这仿佛没有影响他们的游兴。白天,太阳很大,出去耍,颐和园里,昆明湖上结了很厚的冰;又去了北京市青少年宫,看哈哈镜,坐碰碰车,基本上都是第一次!

在李沛的眼睛里,觉得北京好可以哦!至少,比成都好玩!就是天气也好多了,成都老是阴阴沉沉的,哭丧着脸,北京就太阳很大,明明亮亮的。也许,这是后来李沛到北京来读大学的一次成功伏笔吧?

玩了几天,李沛对父亲依然是有点敬而远之,父亲还是一个很陌生,很遥远的概念!

回到成都市,李忠就投入了新的知识的学习。他进入了成人自考英语大专班学习,同时还自修经济管理课程。这些对于小小年纪的李沛,没有多少意义。

李忠天天把她背在背上,骑着自行车,晚上赶去上英语课。在路途上,李忠发挥他的超常记忆力,大段大段地给李沛讲格林童话。也不知道有没有效果,反正,李沛似乎对成都大街上的灯火和车水马龙,更加感兴趣。到了教室,稀稀落落的十来人,全部是老三届毕业的大人在刻苦地学习英语,老师一遍遍地纠正他们的发音。李沛似乎也受点耳濡目染,渐渐对语言有了兴趣。

李忠偶尔也会带上谢文华、李沛去成都市的公园转一转。他用当时在成都市非常流行的“偏斗车”,就是在自行车后轮边上加一个边座,加一个车轮,李忠骑,李沛坐后座,谢文华就坐在偏斗车上。从他们住的东郊八里庄,穿过大半个成都市区,到西郊的132飞机厂公园玩。那是当时常见的成都人的居家休闲情形。

后来,1987年,李忠又出国去了肯尼亚内罗毕,很快到五星饭店项目去了。从此,他开始系统地涉足工程项目建设,并从副经理当到经理,开始了他人生中的新起点。他也偶尔写信回家,叮嘱谢文华,叮嘱李沛好好学习之类。

李沛在谢文华的要求下,作完作业,天天背几首唐诗,也给爸爸回信,她找不出更多的话,一张信笺纸,故意把字写得很大,写不了几句话,无非是保证要当三好学生之类。

李沛上了五年级,李忠又回来探亲。

来去匆匆。李忠看见她们母女两个,一度也产生留在成都,不回肯尼亚的念头。无奈,想起王经志大老板的殷殷期望,还是叹叹气,呆了一个月,收拾行囊,去成都市火车北站登上8次列车。他满怀惆怅,到北京去坐埃赛俄比亚航空公司的航班,返回内罗毕。

李忠继续修建五星饭店工程。

突然,谢文华的眼睛看不清楚了。医生诊断是眼底黄斑出血,可能要瞎。

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把谢文华和李沛搞得如临大敌,悲悲切切,止不住眼泪往下掉。一大家人心急如焚,万般无奈,只好把这个事情告诉远在东非洲肯尼亚的李忠。

王经志作为中国四川在肯尼亚经援的最高负责人,是非常赏识、非常喜欢李忠的。当时四川省建委系统办英语培训班,就是王经志的主意,李忠是培训班上成绩优秀的几位学员之一,很受大老板好评。听说谢文华眼睛出问题,王经志破例同意让李忠赶回成都照料,而且国家报销来回机票。按照当时出国的有关规定,没有工作满两年,是不能回国休假的。

李忠匆匆忙忙回来了,也可以说,谢文华的眼睛由此得到了丈夫细心的照料,得到了及时的医治,居然出现奇迹,谢文华的黄斑出血,治好了,而且没有后遗症。这次,是李忠回国呆得时间最长的一次,将近三个月时间。

尽管如此,李忠发现,女儿和自己已经有了隔膜,问一句,答一句,好象是有点怕他,说话像挤牙膏。李忠在心底里喜欢李沛,从不吼她,更不会打她,实在是闹凶了,就拿皮带把李沛捆起来,一直到她不闹了,认错了,才放开。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