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〇四章东征誓师
时局的变幻令人眼花缭乱。六月二十五日,中华革命军第六军军长陈同明在潮州发布通电,改部队番号为“救粤军”,全军七个师五万多人,宣布将进攻广州。次日,社会党政府宣布陈部为叛军,宣布中华革命军东征讨逆,东征军总司令江卫,副总司令分别为徐崇智、刘希闵、杨震寰。
计划兵分三路迎击陈部:左路军刘希闵部桂军、杨震寰部滇军;中路军徐崇智部粤军;右路军为教导师并粤军第二师。总兵力约三万人。
为提振军心士气,教导师定于六月二十八日在广州召开誓师大会。
教导师各部迅速集结,唯有三团三营谢念诚部因驻地距离较远,无法参加誓师大会。
六月二十七日一早,谢念诚令各部整顿人马辎重,待命出发,自己到了广州城,部队人多可以不来,他这个营长还是要参加军事会议的。
军事会议定于下午在青浦军校召开,谢念诚上午回了广州城。他在青浦军校隔壁军政大学的住所,已经成了机要局的办公所在地。除了杨雨薇,还有另外两个报务员和几个机要局的内卫。吃过午饭,交待杨雨薇收拾好必要的东西随军出征后,谢念诚就赶到了青浦军校。
作战会议室里,谢念诚和另外几个三团的军官显得有些异类:
二十八日晨,谢念诚还是穿着他那身打眼的墨绿色军服上了誓师大会的主席台,倒不是说他想出风头,而是参加誓师大会的三团一、二营官兵都穿的是灰黑色军装,他和胡团长在主席台上,反而更应景一些。
本%小说最新章(节,在6>@/9书#吧{首;发,>请您!到六!九:书<吧{去:看!
谢念诚对这几位老师的观感也很不错,在军校期间,他可是经常向他们请教问题的,“报告顾团长、张团长、陈营长,我部九百七十人,齐装满员,粮弹充足,已做好战斗准备……只是我部从官长到士兵都没上过战场,我心里有些忐忑不安。”
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
关宗南走在最前面,领着他这个连的弟兄,心情激荡。
不过他们对谢念诚这个人,印象都还是不错的。
这个誓师大会,谢念诚是唯一一个步兵的营级军官,除了炮兵营运输不便,其他部队的营连级军官都要带部队参加阅兵。
江卫抬手示意众人坐下:“多的话,我就不讲了,下面请何应诚参谋长介绍敌情和我军部署。”
其他青浦一期的学生,最好的几个也都只是连级干部,这谢念诚倒好,一毕业就干了正营长,带出去的七个军校生,个个都安排了营连级的职务,最关键的是,谢念诚还不满十八岁!
“我们炮兵连装备了八?迫击炮十二门。”
“你从哪儿搞来的这些好东西啊?”
“哼,这家伙看起来很神气嘛,听说还当了营长,这次东征,等他带的民团被人干了,我再去救他……救完了看我怎么教训他。”仇恨让人蒙蔽双眼这话真是没错。
关宗南这才反应过来,“妈的,差点儿出丑……姓谢的,这都是你的责任!”
“炮兵连?”
谢念诚和教导团的几个军官站在主席台的边上,这几位也都是熟人:一团团长顾鼎文、二团团长张林甫和炮兵营营长陈钦。
所以在作战会议室里,根本没人搭理三团的这几个军官。
作为炮兵指挥官的陈钦,自然知道迫击炮是什么东西。
所有军官一起起立:“司令好!”
何应诚拉开墙上的帷幕,露出巨幅地图:
检阅顺序以部队番号为序。
江卫、何应诚这些人有多看不起三团,那三团的胡团长就有多看不起三营,在他心里,这三营无非就是民团,比一营、二营还不如。
这几位看着谢念诚的心情,多少有些复杂。
一毕业就到部队当了连长,还是一团一营一连!
走到主席台前,关宗南向主席台敬礼,对江卫这个校长和伯乐,他是发自内心的崇拜和尊敬。
根据他的观察,一团、二团从军官到士兵,精神状态都是很不错,装备就差强人意了,步兵连的士兵只有步枪和极少量的花机关、手枪,谢念诚部队步兵连装备的轻机枪、迫击炮这两种才问世不久的新式武器那是一件没有。
一团和二团分别有六挺重机枪,算是重火力了,士兵的身体状况和谢念诚部队比起来也明显瘦弱一些,看来顿顿吃肉和偶尔吃肉对身体状况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主席台上的大佬们对这些青年军官的失态还很欣慰:“还是青浦军校出身的才是自己人啊,你看,好多学生都不能自已,革命情绪很高嘛!”
陈钦对这个很感兴趣,他的炮兵营下属两个连,一共六门七五山炮。忽然,关宗南看到边上一个穿墨绿色军装的家伙很是眼熟,“这不是那个谢念诚吗?他怎么站在主席台上?”
谢念诚没注意到这些细节,他的注意力都放在部队的士气、装备和身体情况上。
陈钦为人厚道,他对这个学生很是关心:“谢营长,这就要出征了,你们营准备好了没有?”
胡阳和两个营长倒是正经军校出身,不过这段时间被手下那帮子熊兵折腾得够呛,也没什么攀谈的兴趣,谢念诚一个人在角落里倒是落了个耳根清静。两个侍从官到了门口,江卫一身戎装进了作战会议室。
“是托朋友从德国买回来的……这次我们营出去打仗,就靠这些玩意儿壮胆。”
“各位请看,陈军分三路进攻广州,其主力林虎所部五个师集结于惠州,我军计划,左路军从北路龙江一线实施包抄,我右路教导师沿东莞、深圳、淡水一线推进,中路军在福田一带构筑防线,等左右两路到位后,会攻惠州!”
顾鼎文以为自己听错了:“什么?九百七十人?”
推翻帝制这一百多年来,谢念诚以不满十八岁的年纪坐上这个位置,应该是前无古人了。
得到这样的命令,谢念诚非但没有生气,反倒感到运气不错——他的三营虽然训练有素、装备精良,但大多数官兵毕竟从没见过血,走在大队伍的后方,慢慢感受战场气氛,是个不错的选择。
等到三团的部队进场,那就让人失望了。
“你们有什么炮?多少门?”
谢念诚来参加这个大会,最主要的目的是看看友军的军容军纪,和自己手下的部队比一比,打起来也好有个参照。
讲诉完整体计划后,各部自行制定行动计划。
“迫击炮吗?”
没聊多久,誓师大会开始,江卫、汪中正、宋凯中为首,领着主席台上的人站到台前,开始检阅东征部队。
在其他人心里,教导师三团就是以前商团的**们改编而来的,能有什么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