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青铜历二十年
相思背负老龟敖玄缓缓行走,背后留下无尽深渊。
蛮荒妖域没有存在的必要了,比仙魔战场的废土还不如,不再是妖族家园,只会是一片墓地。
破碎的蛮荒妖域,苍夷的纸上人间。
在沧海之渊,禁忌屏障的另一边,所有人都在等待着相思归来。
大地神龟敖玄夺走了伏蒙手中的蚩尤戈,再送走嬴姝和青鸟,蛮荒妖域发生了什么他们一概不知。
相思迟迟没有归来,大地神龟敖玄也了无音讯。
沧海的景致总是没有变化,但沧海另一边的初生之土,这是一个火热的夏天,初生城的子民们在四方台耕种,他们靠着相地的粮食和渔猎收获捱过了大半年惨淡光景。
相禾从老鼠叼走的肉块得到启示,于是人族掌握了腌制腊肉的方法,肉糜得以长期保存。在开春以后,相卫和相渔依旧带着人族狩猎、打渔,维持食物来源;老人和孩子们采集野菜,他们的足迹以四方台初生城为中心,往四面延伸;耕种首领姜禾带着男人和女人们播种,种下的是种子,更是希望。
丰收的日子到了,九黎人用他们锻造武器的技艺锻造镰刀,隔断糜子和谷子的秸秆,再由女人舂成米。
这是一个丰收的季节,也是成人仪式的日子,双喜临门。
作为人族帝君,炎帝从沧海之渊赶回来,主持了成人仪式。
凛冽的冬天降临,春姑带着妖族大妖回到莽山莽林。
青铜历二十年。
相水发源于神农山,流淌在初生之土以西的野地,灌溉过原当康部落的糜子,承载着有相部落的竹筏,最后在烈山汇入姜水。当然,也有调皮的孩子站在相水畔撒尿。
相水有一个孩子在凫水,下游一些的地方有女人在浣衣。
“小石头!”凫水的孩子浮出水面,怒视着撒尿的孩子,他听见有窸窣脚步声,又连忙潜入水底。
“小石头,你又皮痒了?”一个女人弯下腰捡拾一根竹枝,她抬起头时半边脸美艳绝伦,半边脸竟然蒙着火焰,她是青鸟,她捡拾了竹枝,朝小石头追去,嘴上说道,“你又调皮,看我不把你吊起来打,别跑。”
小石头朝青鸟扮了个鬼脸,顾不上穿衣服,撒开腿往相地跑,嘴上大声嚷道:“来追我呀。”
青鸟追了几步,立在原地,召唤道:“火灵,缠绕。”
红菱飞出,朝小石头追去。
“救命啊,”小石头回头瞥了一眼,折了个方向,大声呼救道,“二娘,救我。”
红菱落在地上,化作火灵白隐,继续追逐小石头。
水灵小泠踏水拦住火灵白隐,小石头躲到嬴姝背后,双手紧紧揪住嬴姝的霓裳羽衣。
“嬴姝,你让开,别护着这孩子,”青鸟狠狠瞪了目光躲闪的小石头一眼,召回火灵白隐,一丈红菱缠绕在一颗桃树枝丫上,青鸟说道,“今天谁来都没用,说了吊着打你一顿就得吊着打,”
小石头见青鸟动了真格,耷拉着脑袋认错:“娘,我错了,求求你别打我。”
“姐姐,这次就不打了,说说就行了。”嬴姝劝道。
“说了又不听,有什么用?只有打他一顿才长记性。”青鸟一边说着,一边伸手去抓小石头。
木门“吱呀”一声开了,嬴丑从木屋走出来,打着哈欠问道:“一大清早就在吵吵嚷嚷,又怎么了?”
小石头滑溜如泥鳅逃过青鸟的手心,急急忙忙跑到嬴丑背后,壮着胆子说道:“爷爷,我娘又打我。”
“那是你该打,”青鸟没好气说道,“嬴姝,看来不能让小石头随你去龙岛了。”
小石头连忙跑到嬴姝身边,乞求道:“娘,我要去龙岛,我会好好听二娘的话。二娘,你帮我说说嘛。”
嬴姝当然知晓青鸟只是在吓唬小石头,毕竟她特意来相地的目的便是接小石头去龙岛,所以依着青鸟的话说道:“小石头,你这么顽皮,我可管教不了你。”
“娘,二娘,我保证听话。”小石头绷着脸,一脸严肃。
青鸟如何不知晓小石头的性子?前一刻乖乖保证,后一刻便没影没踪,不知道去哪里野了。
小石头忽然望向相水,没了声音,蹑手蹑脚往后退。
“伯母,你们看谁来了。”方才在相水凫水那个孩子远远招呼道。
他身边站着伏蒙,伏蒙走近了一些,青鸟笑道:“伏蒙,你来得正好,去管教管教小石头,这小子天不怕地不怕就怕你。”
伏蒙板着脸,大声喊道:“小石头。”
“大爷,您找我有事?”小石头躲在嬴丑身后,怯生生问道。
“我专门跑来一趟,就是找你的,”伏蒙也不管小石头愿不愿意,一步跨出一丈远,揪着小石头出来,如同拎着一只小鸡。
“大爷,我错了,别打我,别打我。”小石头急忙讨饶,声音里带着哭腔。
“哪里错了?”伏蒙放下小石头,询问道。
小石头乖乖站在伏蒙面前,哪里敢动弹,小声说话,声音微不可闻。
“大点声。”伏蒙厉声说道。
“不该在相水里撒尿。”小石头红着脸解释道。
“好了,好了,小石头,你和太启去玩吧,”嬴姝招呼伏蒙道,“坐。”
“小石头,好好修炼,以后不服气可以打倒我嘛,现在,你大爷还是你大爷。”伏蒙揉了揉小石头脑袋,走到一边石头凳子上坐下。
“太启这孩子,比他父亲强了千倍百倍,”青鸟斟了一杯水,推到伏蒙身前,说道,“就是我家小石头,我看是随了白泽的性,我一天也没得安生。”
太启是采藜和太挚的孩子(之前写错过是青漓的孩子,注:青漓是相渔的女人),有孟氏的太挚曾在神农山寻到并不完整的火灵传承,炎帝姜执觊觎他的火灵传承,虽说剥落的手段不光彩,也杀了太挚,但太挚此人心术不正,也算是死有余辜。
太挚有五个女人,留下了三个种,两个夭折,只有采藜的孩子太启活了下来。采藜死得早,虽说在四方台初生城太启也不必忍饥挨饿,但青鸟还是把他带来了相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