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博古与李德控制红军指挥权前后
“入党后,我应该怎样做呢?”康克清问。朱德伸出粗大的手,摸了摸剪得很短的头发,说:“一句话,凡是对党有利的,就要不怕牺牲自己。也就是,做任何事情,都不能使党受损失。”康克清听着这简短而又沉甸甸的话,看着面前这位朴实的人,心想,他自己不就是这样做的吗?
1931年元旦刚过的一天,康克清走在回家的路上,精神特别振奋,脚步轻盈,嘴里还哼着一支自己即兴编的小曲。原来,这一天,她在总部副官长杨立三的介绍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回到住处时,正好朱德也在。他看到妻子满脸喜色,就问:“克清呀,今天你这样高兴,有嘛子喜事?”康克清有意不说:“你猜猜!”朱德摇了摇头。
“告诉你吧,我入党了!”朱德一听,高兴得跳了起来:“真的吗?值得庆贺!”说完,他在桌旁坐下来,看着康克清高兴的样子,心头漾起隐隐的羡慕之情,心想:比起我来,她要幸运得多——为了参加中国共产党,我经过多少曲折和艰难啊!这时,当年拜会孙中山、婉拒杨森、拜访陈独秀、留学欧洲、敲开周恩来的房门等一幕幕往事涌入脑海。
朱德在寻找共产党的道路上所经历的波折,当时的康克清并不清楚,但她看到丈夫深思的面孔,猜测他一定想到了什么事情。于是她先是静静地看着,过了好长时间,才问道:“你在想些什么呢?”这句话使朱德猛醒过来:“哦!没想什么。”
“入党后,我应该怎样做呢?”康克清问。朱德伸出粗大的手,摸了摸剪得很短的头发,说:“一句话,凡是对党有利的,就要不怕牺牲自己。也就是,做任何事情,都不能使党受损失。”康克清听着这简短而又沉甸甸的话,看着面前这位朴实的人,心想,他自己不就是这样做的吗?
这时,对朱毛红军进行两次“围剿”而屡遭失败的蒋介石并不甘心就此罢休,开始筹划对中央革命根据地新的“围剿”。第三次“围剿”来势之迅猛,甚至超出了红军原来的预料。1931年6月下旬,蒋介石带着美国、日本、德国的军事顾问到南昌召开军事会议,部署以23个师又3个旅,约30万人的兵力再次“围剿”红军。在会上,蒋介石破口大骂狼狈逃回的各路将领是无能之辈,骂到痛心处还失声痛哭。他就不信:红军消灭不了?!这次,他要“御驾亲征”,亲自担任“围剿”军总司令,以何应钦为前线总司令,以数量上超过红军10倍的兵力,与红军决一死战,同朱毛比比高低。
一天,康克清看到桌子上放着最新出版的《战斗》第3期,便轻轻地拿了起来。只见上面刊发的文章《怎样创造铁的红军》下赫然署着朱德的名字,于是,她认真读了起来。遗憾的是,文章前一部分在前一期就开始发表了,这第3期上登载的是后一部分。康克清不满足,在桌子上寻找,很快找到第2期。随后,康克清从头到尾读起来。
文章开头就写道:“创建铁的红军是目前党的最迫切最重要的任务之一。铁的红军必须具备以下六个基本条件。”康克清先看了六个条件:第一,确定红军的阶级性;第二,无条件地在共产党领导之下;第三,政治训练的重要;第四,军事技术的提高;第五,自觉地遵守铁的纪律;第六,要有集中的指挥和统一的训练。
看过几个条件后,康克清又挨着往下读。尽管文中的道理她还不能完全理解,甚至个别的字也不认识,但康克清读懂了这篇文章。她是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会中理解红军是工农的队伍、是劳苦群众的队伍,以及党的领导、训练、纪律和集中指挥等道理的。从字里行间,她看到了井冈山的斗争、赣南的战斗、闽西的枪声和第一、第二次反“围剿”的胜利。这篇文章是过去的总结,也是以后反“围剿”的指针吧?康克清这样想。
正在这时,朱德回来了,看到康克清在聚精会神地看《战斗》,朱德轻轻地走到她身边,站了一会儿说:“你在看什么呀?”康克清没发觉朱德进屋,听到问话,猛地一惊:“你什么时候回来的?吓我一跳。我在读你写的文章呢!写得很好,要是按这样做,红军一定能建设得更好。”
“是吗?”朱德微笑着问。康克清反问道:“你是怎么想到要写这篇文章的呢?”朱德陷入了沉思,好半天才说:“我们已经打破了反动派两次大规模的‘围剿’,马上又要开始第三次,靠的就是铁的红军,所以要把红军建设好。”
为避开国民党军队的主力,7月中下旬,朱毛红军从建宁出发,绕道千里,抵达于都北面的银坑地区。盛夏时节,酷暑难当,朱德脚穿草鞋,流着热汗,和战士们一起行军。他的马像往常一样又让给伤病员了。朱德一边走,一边给大家讲“脚板底下出胜利”的道理,战士们听得津津有味,行军也不那么费劲了。
7月28日,朱毛红军主力回师兴国。这时国民党军9个师向兴国疾进,形成对红军半包围的态势。朱德、毛泽东决定采取“避敌主力,打其虚弱”的作战方针,率领红军突然从敌两军中间40里的空隙穿出,东进到敌军主力侧后,在莲塘、良村、黄陂连打三仗,三战皆捷,歼敌1万多人。蒋介石立刻命令部队转兵东进追击红军,红军则以声东击西战术,派出一小部分兵力吸引敌军向东北开去,而主力部队掉头西进,沿着崎岖的山间小道,于敌重兵之间仅20里的夹缝中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回到兴国东北的枫边、白石一带隐蔽待机。
当国民党军发觉红军主力在兴国时,红军已休整了半个月。这时敌军已饥疲沮丧,无力寻歼红军,蒋介石只得下令全线撤退。红军趁敌退却之机,于9月中旬在老营盘、高兴圩、方石岭又打了三仗,一次对峙,两次大胜。
战斗结束,红军战士们背着战利品喜气洋洋地去总司令部报喜:“国民党第三次‘围剿’失败了!”朱德正高兴,忽然接到红三军报告,军长黄公略在指挥部队转移时,遭敌飞机袭击,不幸牺牲。泪水从朱德那憨实的脸上滚下。
朱德和毛泽东乘势攻占会昌、寻乌、安远、石城等县城,消灭了一些反动势力,根据地的赣南、闽西两部分完全连成一片,中央苏区扩大到30个县,面积5万平方公里,人口约250万。
9月28日,在于都通往瑞金的小路上,一列马队疾驰而来。骑着花青马的是红一军总司令朱德,骑着白牡马的是红一军总前委书记毛泽东。队伍里,还有其他红一军领导人。
朱德、毛泽东等到达瑞金叶坪村,同中共苏区中央局会合,为中华工农兵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作准备,并把领导机关搬迁到这里。这年8月从上海启程到达中央根据地的邓小平,正在这里担任中共瑞金县委书记。
邓小平和江西省的领导人一起迎接朱德、毛泽东等人的到来。这天夜里,邓小平等在叶坪村东大樟树底下的一幢两层楼里,向朱德、毛泽东汇报说:“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瑞金的政治局势已趋稳定,经济建设走上了发展的轨道,召开工农兵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各项准备工作正在加紧进行……”
朱毛对邓小平在瑞金的高效率工作感到很满意。初次相见,他们便对个头不高、极为精明能干的邓小平有了很好、很深刻的印象。
按照中共临时中央指示,在瑞金叶坪先召开苏区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又称“赣南会议”),由中央代表团主持。11月1日至5日,朱德、毛泽东出席了这次会议。由于“左”倾主义思想仍在中央占据领导地位,会上错误地批评毛泽东、朱德提出的并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是“保守主义”“单纯防御路线”。大会通过了党的建设、政治、红军、工会运动等决议案。
11月7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举行。这天上午,雄壮的阅兵典礼开始。朱德、毛泽东等登上主席台。随后,他们在总参谋长叶剑英陪同下,骑马检阅了部队。一队队整齐的红军队伍,引来从方圆几十里到会的群众阵阵的欢呼声。
这天下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瑞金隆重开幕。主席台正中悬挂着马克思和列宁的巨幅画像,台上高挂着“中华工农兵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会标,主席台两侧用青松翠柏扎成了彩门,上面用刚劲有力的大字写着标语:“学习过去苏维埃运动的经验,建立布尔什维克的群众工作。”会场周围,红旗招展,人山人海,盛况空前。
朱德红光满面、神采奕奕地站在主席台上,以洪亮的声音庄严宣布:“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现在开始!我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今天正式成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