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心心相印的朱毛亲密有间 - 本色朱德 - 余玮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其他 > 本色朱德 >

第14章心心相印的朱毛亲密有间

老人又惊又喜,问炊事员:“他真的就是井冈山下来的朱军长!?”炊事员肯定地点了点头。龙婆婆一听说替她挑水的是朱军长,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她自言自语道:“啊!难怪他这样爱护穷人!”

1929年4月1日,红四军离开长汀,翻过武夷山,回师瑞金。

4月30日,朱德、毛泽东指挥红四军第一、二纵队,向凭借城高墙厚对抗红军的宁都城国民党守敌发起了强攻。经过两天激战,红军全歼国民党守敌一个团,活捉敌团长雷世琮。

从4月开始,红四军在赣南活动、转战一个多月,建立了于都、兴国、宁都3个县级革命政权,初步形成了赣南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5月19日,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从瑞金县武阳越过武夷山,进入闽西。

自红四军向赣南、闽西进军后,环境恶劣,军情紧急,遇事要开会商量,原来存在的前委和军委两个机构就显得有些重叠,不适应战争环境下灵活机动地指挥作战。于是,前委会议讨论决定军委暂停办公,把权力集中到前委。后来,已经在闽西立足的红四军,人员数量比以前大增,赣南、闽西根据地也扩大了,朱德和毛泽东等前委成员又开始感到前委的工作有些顾不过来,因为它既要管军队工作又要管地方工作,基本上陷于日常事务中。在这种情况下,前委又开会决定恢复军委组织。正好这时中共中央派来了曾在苏联学过军事的刘安恭,前委便让他担任了军委书记一职,同时兼任红四军政治部主任。当时,大家对恢复军委和任命军委书记这两个决定都表示拥护。

可是,刘安恭上任后,机械地搬用苏联红军的一些做法,在军委会上提出前委只讨论行动问题,不要管其他事,并做出相应的决定。很显然,这个决定限制了前委的领导权,使前委无法开展工作。

朱毛对刘安恭的做法表示了不同的意见。朱德表示赞同,他认为军委与前委分清彼此的职权范围,有利于工作的开展;毛泽东坚决反对,他认为这不是简单的分权问题,而是从根本上危及党对红军的领导、关系到民主集中制和根据地建设的重大原则问题。朱毛两人的不同态度导致争论进一步升级。

在这场争论中,一向沉默寡言的林彪表现出鲜明的立场,坚定地站在毛泽东一边,主张废止军委机构,由前委代行军委职权。他还将火力对准了提拔过他的朱德。

5月底,红四军前委在福建永定县湖雷召开会议,讨论分歧意见。刘安恭与林彪成为两种不同意见的代表人物,展开了激烈的争辩。

刘安恭等人要求成立军委,认为“既名四军,就要有军委”,建立军委是完成党的组织系统。他们还指责前委“太管事了”,“权力集中”,不但“包办了下级党部的工作”,还“代替了群众组织”,甚至攻击前委领导有“家长制”的倾向。很明显,刘安恭的矛头主要是指向毛泽东。

林彪等人则针锋相对地提出,现在红军只是一支4000多人的小部队,又处在频繁作战、游击的动荡环境之中,领导工作的中心还在军队,“军队指导需要集中而敏捷”,由前委直接领导和指挥更有利于作战,不必设重叠的机构。林彪说,如果在前敌委员会之下、纵队委员会之上再插入一个军委,人也是这些人,事也还是这些事,一层层议,一层层往下传,这实际上是一种只看外表不重结果的形式主义,这些形式主义者的要害在于试图成立军委,与党分权。

两种意见争执不下。红四军移师福建上杭白沙,准备在6月8日召开前委扩大会议,出席者扩大到连以上干部。

白砂会议召开前3小时,林彪派人飞马给毛泽东送了一封信。他在信中说:“现在四军里实有少数同志的领袖欲非常高涨,虚荣心极端发展。这些同志又比较在群众中是有地位的。因此,他们利用各种封建形式成一无形结合派,专门吹牛皮的攻击别的同志。这种现象是破坏党的团结一致的,是不利于革命的,但是许多党员还不能看出这种错误现象起而纠正,并且被这些少数有领袖欲望的同志所蒙蔽……”

会议开始时,毛泽东公开了林彪的信,一下子将林彪推向了风口浪尖,置于众目睽睽之下。林彪也不含糊,索性尖锐到底。他站起来发言,毫不隐讳地声明,自己这封信是专为军委问题而写的。

刘安恭与林彪再次发生激烈争论。刘安恭发言说:“毛泽东总是强调党的绝对领导,按这条标准来衡量朱毛,两人存在很大的差异。朱德是拥护中央指示的,毛泽东总是自创原则,拒绝中央的命令。这次拒绝共产国际和中央二月指示就是一个明证。所以,现在不仅有一个划分前委与军委职权的问题,还有一个红四军是留朱还是留毛的问题。”

针对刘安恭对毛泽东的指责,林彪操着一口湖北黄冈腔,激愤地重申反对设立军委的意见,并且攻击朱德“拉拢部下”,“这次他支持成立军委,就是想借此脱离前委羁绊”。

刘安恭和林彪的发言再一次令争论升级,并将红四军两位创始人逼到不得不表态的悬崖边。

宽厚待人的朱德想用他的谦恭和包容缓解会场上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他耐心地解释道:“有人说我放大炮,说大话,说过要红遍福建、江西,打到武汉、南京,解放全中国。这不叫‘吹牛皮’,这是为了鼓舞革命斗志。有人说我拉拢下层,常和下面的官兵混在一起,搞所谓的小组织活动,这是为了和下级打成一片,便于及时了解情况。”

在原则问题上,毛泽东从来就不让步。他将一份书面意见放在会议桌上,简短地说:“从机构设置上看,军委不仅与前委重复,而且是同前委分权,更为重要的是动摇了党管理一切的最高原则。现在,前委不好放手工作,但责任又要担负;部分负责干部对于决议案没有服从的诚意,讨论时不切实地争论,决议后不仅反对,还要将责任归咎于个人,前委陷入了不生不死的状态。我不愿在不生不死的前委工作。我提出辞职!”

毛泽东的这一举动,出乎全体与会人员的意料,使大部分与会者对军委与刘安恭的做法很不满意。在投票表决中,前委以36票赞成、5票反对的压倒多数,决定撤销军委。这样一来,刘安恭的军委书记一职自然不复存在,他改任红四军第二纵队司令。

白沙会议虽然撤销了军委,但争论范围还在继续延伸。刘安恭散布了许多挑拨离间的言论,硬说红四军中有拥护中央派和反对中央派。少数人还有意将党内分歧意见散布到一般战士中去。这种言论极大地扰乱了指战员的思想,毛泽东萌生离开前委的想法。

林彪看出了毛泽东的矛盾心理,白沙会议刚结束又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请江华转交。江华后来回忆说:“当天夜里,林彪给毛泽东同志送来一封急信,主要是表示不赞成毛泽东同志离开前委,希望他有决心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

为了搞清问题,红四军前委要求朱毛两人提出书面意见,详细陈述自己的观点。6月14日,毛泽东写了《复林彪同志信》;15日,朱德写了《答林彪同志谈前委党内争论的信》。毛泽东的信从历史和环境两方面说明了红四军内部存在的问题和争论的原因,列举了“个人领导与党的领导”“军事观点与政治观点”“流寇思想与反流寇思想”“形式主义与需要主义”“分权主义与集权”等14个问题,认为党对军队的领导是红四军目前存在的关键问题。在信中,他阐述了反对军委与前委并立的4点理由:一是分权,不能集中领导;二是重复,毫无必要叠床架屋;三是危及党领导一切的最高原则;四是动摇了前委在组织领导上的威信。毛泽东希望党组织批准自己到莫斯科学习的请求。朱德则认为,在红四军中,确实出现了党的组织替代群众组织、忽视基层工作的缺点,形成了书记专权的沉闷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6月中旬,《前委通讯》第3期将“林彪致毛泽东的长信”“毛泽东复林彪同志信”“朱德答林彪同志谈前委党内争论的信”一并刊印出来,让各种意见公开亮相,于是争论进一步公开化。在红四军中和根据地内,人人都可以对毛泽东、朱德说长道短,而且争论的内容也远远超出了前委与军委关系这一范畴。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