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逆境求存
“传令下去,召集所有核心成员,我有要事商议!”麴义的声音在一片混乱中显得格外沉稳有力。
回到临时搭建的营帐,麴义面色凝重,这场突如其来的地震,将原本就错综复杂的局势搅得更加扑朔迷离。他环视众人,杨丽华、陈霸先、拓跋宏、王猛,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疲惫和担忧。
“这场地震……”麴义沉吟片刻,“对我们所有人来说都是一次巨大的考验。”
“是啊,”陈霸先眉头紧锁,“我方军队虽然损失不大,但城池受损严重,百姓流离失所,粮草也成了燃眉之急。更不用说北魏那边,拓跋珪虽然老谋深算,但这场地震对他的军队也是一次重创。”
“天灾无情,人力有时穷,”王猛叹了口气,“如今之计,只能尽力救灾,安抚百姓,才能稳定局势。”
杨丽华一直沉默不语,她秀眉微蹙,仔细聆听着众人的意见。片刻之后,她缓缓开口:“我记得,前些年改革的时候,我们建立了专门的粮仓和物资储备,为的就是应对这种突发情况。或许,我们可以先动用这部分储备,解决灾民的温饱问题。”
“丽华说得对!”麴义眼前一亮,杨丽华总能在他最需要的时候,提出最切实际的建议。“如今正是用人之际,我们必须先稳住民心,才能集中精力应对接下来的挑战。”
“可是……”王猛面露难色,“那些储备,原本是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饥荒和战乱,如今动用了,若是……”
“王将军不必担心,”麴义打断了他的话,“我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一定可以渡过难关。当务之急,是尽快制定出一套完整的救灾方案,确保所有受灾百姓都能得到妥善安置。”
“主公英明!”陈霸先赞许地点了点头,“我建议,可以先组织人手,搭建临时住所,分发粮食和衣物,同时……”说到这里,他顿了顿,压低了声音,“我担心,这场地震,可能会让有些人……”
他欲言又止,但所有人都明白他话中的意思。在乱世之中,人性往往比天灾更可怕……
“趁火打劫?”拓跋宏眉头一皱,语气中带着几分不悦。
“拓跋兄误会了,”陈霸先不慌不忙地解释道,“我并非要趁人之危,而是想趁此机会打乱拓跋珪的部署,让他无暇南顾,也为我们争取更多喘息的机会。”
“话虽如此,但如此一来,岂不是要背负挑起战争的罪名?”拓跋宏的语气依然强硬,他虽然一向主张和平,但骨子里还是流淌着鲜卑人的热血。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麴义见两人争执不下,便开口打圆场,“拓跋兄,我理解你的顾虑,但眼下局势危急,我们不得不采取一些非常手段。陈将军的提议,未尝不是一个选择。”
他顿了顿,目光转向拓跋宏,语气诚恳地说道:“当然,我们更希望能够和平解决问题。不知拓跋兄可否代为传达,我方愿意与北魏停战,共同应对这场灾难。”
拓跋宏沉默了片刻,似乎在权衡利弊。他知道,父亲拓跋珪虽然雄才大略,但性格也极为强势,想要说服他停战,绝非易事。
“我可以试试,”他最终还是松了口,“但我不能保证一定能成功。”
“尽力就好,”麴义拍了拍他的肩膀,“我相信,拓跋珪将军也是一个深明大义之人,他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陈霸先在一旁冷眼旁观,心中却暗暗冷笑。他太了解拓跋珪的野心了,想要让他放弃这千载难逢的机会,简直是痴人说梦。
“主公,”他突然开口,打断了麴义和拓跋宏的对话,“我还有一个建议……”
他的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王猛身上,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
“哦?”麴义饶有兴致地问道,“陈将军有何高见?”
“我认为,”陈霸先故意顿了顿,将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吸引过来,“我们还可以……”
“我认为,”陈霸先故意顿了顿,将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吸引过来,“我们还可以联合东晋的力量!”
他的话如同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阵阵涟漪。众人皆是一愣,面面相觑。
“联合东晋?”杨丽华秀眉微蹙,率先表达了疑虑,“他们会愿意帮助我们吗?”
一直沉默不语的王猛此时却开口了,他沉吟道:“晋室偏安江南,对北方局势素来漠不关心。但此次天灾波及范围甚广,若不加以控制,恐会蔓延至江南,到时候,东晋也无法置身事外。”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更何况,拓跋珪野心勃勃,对东晋虎视眈眈,东晋朝廷对此心知肚明。如今麴将军占据北方,恰好可以成为牵制拓跋珪的一股力量。于情于理,东晋都不会拒绝我们的请求。”
陈霸先赞许地看了王猛一眼,补充道:“王先生所言极是。我们可以派使者前往东晋,陈明利害,并表示愿意尊奉晋室正统,相信东晋朝廷定会权衡利弊,给予我们支持。”
麴义将众人的意见一一听取,心中已经有了计较。他环视众人,沉声道:“诸位所言,我已明白。如今形势危急,我们必须争分夺秒,方能化解危机。”
他顿了顿,语气坚定地说道:“我决定,兵分三路。拓跋兄,烦请你尽快返回北魏,劝说你父亲停战,共同抗灾。王先生,你即刻动身前往东晋,请求朝廷给予支援。至于陈将军……”
麴义的目光落在陈霸先身上,嘴角勾起一抹自信的微笑,“你我二人,则率领大军,抵御拓跋珪的进攻!”
“诺!”众人齐声应道,语气中充满了坚定和决心。
一场关乎生死存亡的战斗,即将拉开序幕……麴义的命令迅速得到了执行。各地官员在接到指示后,立刻组织人手,搭建临时住所,发放粮食和衣物,救治伤病灾民。杨丽华也亲自带领妇女们熬煮粥食,照顾老弱病残。在他们的努力下,灾民们的情绪逐渐稳定下来,原本混乱的场面也得到了控制。
陈霸先统领军队,日夜巡逻,严防死守,防止有人趁乱作乱。麴义则与军师们商讨对敌之策,同时加紧训练士兵,提升战斗力。
时间一天天过去,灾区的秩序逐渐恢复,田地里也重新燃起了希望的火种。百姓们自发组织起来,在官府的指导下,开始修复水利,重建家园。看着这一切,麴义和杨丽华心中充满了欣慰,他们相信,只要万众一心,就没有什么困难能够打倒他们。
然而,远在北魏的拓跋宏,却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拓跋珪得知麴义的提议后,勃然大怒,认为这是麴义的缓兵之计。他将拓跋宏召至帐前,怒斥道:“麴义诡计多端,你切不可被他蒙蔽!如今我军占据优势,岂能轻易言和?你速速返回前线,继续进攻,务必一举拿下麴义,否则,提头来见!”
拓跋宏据理力争,将天灾的严重性以及和谈的利弊分析得头头是道,希望能够说服父亲。然而,拓跋珪已经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根本听不进去任何劝谏。他怒气冲冲地将拓跋宏赶出营帐,并下令三日之内必须看到麴义的降书,否则,军法处置!
拓跋宏心中焦急万分,他知道,以父亲的性格,三日之约绝非戏言。他必须尽快想到办法,阻止这场战争,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他走出营帐,抬头望向南方,心中默默祈祷:麴义,你一定要坚持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