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唇亡齿寒 - 穿越东晋独霸天下 - 黄山秋梦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106章唇亡齿寒

灾后的重建工作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麴义治下的百姓们展现出了惊人的韧性和团结。田野里,新芽破土,预示着希望和新生。看着这一切,麴义和杨丽华心中的阴霾逐渐散去,取而代之的是对未来的坚定信念。

然而,远在北魏,拓跋宏却陷入了两难境地。他深知麴义的提议是双方最好的选择,但固执的父亲却一意孤行,执意要看到麴义的降书。

拓跋宏心急如焚,苦思冥想对策。他决定再次冒险进谏,这一次,他搬出了祖先的名义。

“父皇,您常教导我们要以天下苍生为重,”拓跋宏跪在拓跋珪面前,语气诚恳,“如今中原大地遭受如此浩劫,正是我们休养生息,积蓄力量之时。若此时与麴义决战,即使获胜,也必将付出惨重代价,得不偿失啊!”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太祖皇帝曾言,‘得民心者得天下’。如今麴义深得民心,我们若能与之化干戈为玉帛,共同抵御外敌,岂不更符合太祖皇帝的遗愿?”

拓跋珪听闻此言,神色终于有所松动。他虽然骁勇善战,但内心深处也明白穷兵黩武的危害。更何况,拓跋宏搬出了祖先的遗训,他也不好再强行反驳。

“罢了,罢了,”拓跋珪长叹一声,“宏儿,你说的也有道理。就依你所言,暂且与麴义议和。”

得到父亲的许可,拓跋宏如释重负。他立即派使者前往麴义处,表达了和谈的意愿。

与此同时,东晋朝廷上,王猛也在为麴义奔走呼号。他深知麴义的重要性,更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

“诸位大人,”王猛慷慨陈词,“如今北魏虎视眈眈,我等应当团结一致,共御外敌。麴将军忠心耿耿,屡立战功,我们岂能坐视不理?”

王猛的话语掷地有声,一些原本保持中立的官员也开始动摇。司马睿虽然心中不悦,但迫于压力,最终还是同意给予麴义一定的支持和资源。

消息传到麴义耳中,他嘴角露出一丝微笑。他知道,这只是暂时的喘息之机,真正的挑战还在后面。他望向窗外,目光深邃,仿佛看到了未来风云变幻的局势……

得到父亲的许可,拓跋宏如释重负。他立即派使者前往麴义处,表达了和谈的意愿。与此同时,东晋朝廷上,王猛也在为麴义奔走呼号。他深知麴义的重要性,更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

消息传到麴义耳中,他嘴角露出一丝微笑。他知道,这只是暂时的喘息之机,真正的挑战还在后面。他一面命人回复拓跋宏,表示愿意和谈,一面着手利用东晋和北魏的资源,进一步推进改革。

在麴义的领导下,领地内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得到了快速发展,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为了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战争,麴义还加强了军队的训练,并开始着手建立一支更加精锐的部队。

在这段时间里,杨丽华顺利产下一名男婴,麴义为其取名为麴靖,寓意着领地的和平与安宁。孩子的降生,为这个饱经战乱的家庭带来了久违的欢笑。

“靖儿,你要快快长大,”麴义抱着儿子,目光温柔,“等你长大后,这片土地将会更加繁荣富强。”

然而,在这片看似平静的表象下,暗流涌动。陈霸先的伤势逐渐恢复,他找到麴义,语气沉重地说:“主公,我有一种不祥的预感……”

陈霸先伤势痊愈后,并没贪恋养尊处优的日子。他深知自己肩负着重任,主动请缨回到军营,继续负责军队的训练和管理。他严格按照麴义教授的操练方法,将士兵们训练得如同铁桶一般,牢牢守卫着这片来之不易的和平土地。

与此同时,远在北魏的拓跋珪,收到了使者带回的和谈结果,以及一份关于麴义改革方案的详细报告。起初,他只是草草扫了几眼,便将其丢在一边。然而,那晚辗转反侧之际,他鬼使神差地又将那份报告拾起,借着昏暗的烛光细细品读起来。

报告中,麴义推行的均田制、兴办学堂、发展商业等一系列举措,如同一道闪电,劈开了拓跋珪心中长久以来的迷雾。他一直以来崇尚武力,认为只有强大的军事力量才能征服天下。然而,看着麴义领地欣欣向荣的景象,他开始反思自己多年来的统治之道。

“难道,真的可以用这种方法,让百姓安居乐业,让国家长治久安?”拓跋珪喃喃自语,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他从未想过,一个他眼中的“南蛮”之人,竟然能想出如此精妙的治国方略。

他再也无法平静,连夜召来拓跋宏,将报告递给他:“宏儿,你看看这个,麴义,他究竟是何方神圣?”

拓跋宏接过报告,仔细阅读后,脸上浮现出钦佩之色:“父皇,麴义此人,的确有过人之处。他的这些改革方案,若能在我大魏推行,定能造福万民,使国力更上一层楼。”

拓跋珪沉默良久,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他缓缓起身,踱步到窗前,望着窗外漆黑的夜空,仿佛看到了一个崭新的未来正在向他招手。

“传令下去,准备车马,朕要亲自去一趟……”

拓跋珪的话语在寂静的大殿中回荡,拓跋宏惊愕地抬起头,而侍立一旁的王猛,则不动声色地推了推司马睿,后者才从震惊中回过神来,两人交换了一个难以言喻的眼神。

几日后,拓跋珪的车驾抵达了麴义的领地。这是两军对垒以来,拓跋珪首次踏足这片土地,不同于他想象中的荒凉破败,这里井然有序,百姓安居乐业,处处充满了生机。

会面地点并非戒备森严的议事厅,而是麴义府邸的后花园。拓跋珪看着眼前这个谈笑风生的年轻人,心中五味杂陈。两人从最初的试探,到坦诚相见,最终达成了一项长期的和平协议。双方承诺互不侵犯,共同发展,并开放边境,互通商贸。

签署协议的那一刻,明媚的阳光洒满了整个花园,仿佛在见证着这历史性的一刻。杨丽华手捧着茶盏,看着并肩而立的丈夫和拓跋珪,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陈霸先站在一旁,目光炯炯,心中对麴义的敬佩之情更添了几分。

和平协议的签订,为这片饱经战乱的土地带来了久违的宁静。然而,在一片祥和的氛围中,却有一双眼睛,正阴冷地注视着这一切。司马睿躲在暗处,手中紧紧地攥着一枚玉佩,那是他最后的筹码,也是他心中复仇的种子。

他低声喃喃自语:“麴义,这只是开始,这场游戏,还远远没有结束…”

和平的暖阳洒向大地,驱散了连年战火带来的阴霾。麴义治下的城池焕然一新,往日城门紧闭的景象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络绎不绝的商旅和熙熙攘攘的人群。集市上叫卖声、谈笑声不绝于耳,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杨丽华怀抱着年幼的麴靖,站在城楼上俯瞰着这一切,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麴靖好奇地望着远处田野里忙碌的身影,稚声问道:“娘,他们在做什么?”

“他们在播种希望,收获幸福。”杨丽华温柔地抚摸着麴靖的头发,目光中充满了慈爱和希望。

“就像爹爹一样吗?”

杨丽华微微一愣,随即笑着点了点头:“对,就像你爹爹一样,为这片土地带来和平和希望。”

远处,麴义和陈霸先并肩走来,他们身后跟着一队北魏使节,正兴致勃勃地谈论着农耕之事。

“麴兄,你领地内的农业技术真是令人大开眼界!我回去定要向父皇禀明,在北魏也推广这些技术。”拓跋宏热情地说道。

“哪里哪里,我这也只是借鉴了前人的智慧,略作改进罢了。”麴义谦虚地笑道,“况且,和平与发展才是我们共同的目标,只有互通有无,才能共同进步。”

拓跋宏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目光中充满了敬佩。

送走北魏使节后,陈霸先看着麴义,感慨地说道:“主公,如今这天下,谁人不知你麴义的大名?你不仅结束了战乱,还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真是功德无量啊!”

麴义笑了笑,目光望向远方,那里,是广袤的田野,也是他心中更大的抱负所在。“这还远远不够,”他沉声说道,“我要让这片土地,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话音刚落,一名士兵快步走来,单膝跪地,双手呈上一封信笺:“主公,这是王将军派人送来的。”

麴义接过信笺,展开一看,眉头微微一皱,沉吟片刻,他将信笺递给陈霸先,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看来,我们又要开始忙碌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