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和平的微光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广阔的田野上,为刚抽芽的麦苗披上了一层金纱。麴义站在田埂上,望着眼前生机勃勃的景象,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主公,您带来的这些新农具和耕种方法真是太神奇了!今年的收成,肯定比往年要好上几倍!”老农激动地说着,浑浊的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是啊,”麴义笑着点点头,“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来年定会更加繁荣昌盛。”
送走老农,麴义转身对身后的陈霸先说道:“这些新技术要尽快推广下去,让百姓都能享受到和平带来的好处。”
“主公放心,我这就安排下去。”陈霸先拱手应道。
回到府邸,杨丽华正与几位年轻女子围坐在一起,谈论着诗词歌赋。见到麴义回来,杨丽华起身迎上前去,温柔地问道:“夫君今日怎么回来得这般早?”
“今日去田间巡视了一番,看到百姓安居乐业,心中甚慰。”麴义笑着说道,“倒是夫人这里,今日似乎格外热闹?”
杨丽华笑着拉过一位年轻女子,介绍道:“这位是城北李员外的千金,李婉儿,今日特地前来向我讨教诗词。”
李婉儿羞涩地行礼道:“见过麴将军。”
“不必多礼。”麴义和蔼地笑道,“夫人自幼饱读诗书,你向她请教,定能获益匪浅。”
“说到诗书,”杨丽华接过话头,眼眸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夫君,我打算开办一所女子学校,让那些无法接受教育的女孩子们,也能有机会读书识字,提升自我。”
麴义闻言,眼中闪过一抹赞赏之色,他握住杨丽华的手,坚定地说道:“夫人所想,正是我所愿。我全力支持你!”
夜幕降临,府邸书房内,麴义正在灯下批阅公文。陈霸先急匆匆地走了进来,脸色凝重。
“主公,城西发生了一起命案……”陈霸先语气急促,将城西发生的命案详细地汇报给麴义。死者是一名粮油商人,被人发现死于自家仓库中,致命伤在头部,现场遗留了搏斗的痕迹,初步断定是劫财杀人。
“光天化日之下竟敢行凶杀人,简直胆大包天!”麴义眉头紧锁,眼中闪过一丝怒意,“凶手可有线索?”
“目前还没有。”陈霸先摇摇头,“不过属下已命人封锁现场,仔细勘查,务必将凶手绳之以法!”
“嗯,此事就交由你全权负责,切不可放过任何蛛丝马迹。”麴义沉声说道,“如今我们与北魏好不容易才达成和平协议,百姓也逐渐过上了安稳日子,绝不能让这种恶性事件破坏了来之不易的和平!”
“属下明白!”陈霸先领命而去,迅速展开调查。
麴义深知,社会稳定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前提,因此他对领地内的治安问题格外重视。他命陈霸先组建了一支精干的巡逻队伍,加强夜间巡逻,并在城内各处张贴告示,鼓励百姓积极举报违法犯罪行为。
在麴义和陈霸先的铁腕治理下,领地内的治安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百姓的安全感大大提升,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景象逐渐重现。
与此同时,远在北魏都城平城的拓跋珪也在进行着一系列改革。他深知,要想巩固政权、抵御外敌,必须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他借鉴了麴义的治国经验,推行了一系列新政,例如建立健全官僚体系、统一货币和度量衡等等。
拓跋珪的改革虽然遇到了一些阻力,但在他的强势推动下,最终还是取得了显著成效。北魏的国力日益强盛,百姓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升。
一日,拓跋珪召见了自己的长子拓跋宏,询问他对麴义的看法。
“父皇,麴义此人雄才大略,治国有方,实乃不可多得的人才。”拓跋宏毫不犹豫地回答道,“孩儿以为,我们应该与他保持友好关系,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拓跋珪赞许地点点头,眼中闪过一抹精光……
和平的微光洒落在麴义的领地上,百姓安居乐业,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城池在阳光下闪耀着光芒,街道两旁店铺林立,商贩的叫卖声不绝于耳,孩童们在街巷中追逐嬉戏,处处洋溢着生机与活力。
麴义的改革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先进的农业技术使得粮食产量大幅提高,百姓的温饱问题得到了解决。商业的繁荣也吸引了周边地区的人才和商人,他们带着财富和先进的理念来到这里,为这片土地注入了新的活力。麴义的领地成为了乱世中的一方乐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前来寻求庇护和发展。
与此同时,远在北魏都城的拓跋宏也一直关注着麴义的动向。他与麴义保持着密切的联系,通过书信往来交流治国理政的经验,分享彼此的见解。两人虽然身处不同的阵营,但都怀抱着结束乱世、造福百姓的理想,因此在很多问题上都能达成共识。
拓跋宏对麴义推崇备至,他常常在拓跋珪面前称赞麴义的才能,并建议拓跋珪学习麴义的治国方略。拓跋珪虽然没有明确表态,但内心对麴义也是颇为欣赏。他知道,麴义是一个值得重视的对手,也是一个可以合作的对象。
在麴义和拓跋宏的共同努力下,两国之间保持着微妙的和平关系。双方互派使节,进行文化交流,贸易往来也日益频繁。原本剑拔弩张的局势逐渐缓和,和平的曙光照亮了这片饱经战乱的土地。
然而,在繁荣的背后,一些势力开始嫉妒麴义的成就,暗中策划阴谋。他们在暗处观察着,等待着时机成熟的那一刻……
“主公,我们真的要坐视麴义坐大吗?”
烛火摇曳,在书房的墙壁上投下一片斑驳的阴影。麴义放下手中的书卷,揉了揉有些酸涩的眼睛。窗外,夜色正浓,偶尔传来几声虫鸣,更显得夜的静谧。
“夫君,还在为政务操劳吗?”杨丽华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参汤走进书房,关切地问道。
麴义接过参汤,笑着说道:“无妨,百姓安居乐业,我心中甚慰。”他喝了一口参汤,一股暖流顿时流遍全身。
“夫君为这片土地付出良多,相信百姓都会感念你的恩德。”杨丽华温柔地看着麴义,眼中满是爱慕和敬佩。
“丽华,我并非圣人,我只是希望结束这乱世,让百姓过上太平日子。”麴义放下汤碗,握住杨丽华的手,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我相信夫君一定可以做到。”杨丽华坚定地点了点头。
此时,远在千里之外的东晋都城建康,一座隐秘的宅院里,几个黑影正围坐在一张桌子旁,低声密谋着。
“麴义那小子,如今势力越来越大,我们不能再坐视不理了!”一个粗犷的声音打破了房间的寂静。
“没错,他推行的那些新政,分明是想另立门户,早晚会成为我们的心腹大患!”另一个尖细的声音附和道。
坐在首座上的,是一个身穿华服的中年男子,他面容阴鸷,眼中闪烁着寒光。他正是东晋宗室司马睿。
“诸位说得对,麴义此人留着终究是个祸患,我们必须想办法除掉他!”司马睿语气森冷,仿佛一条毒蛇吐着信子。
“可是,麴义如今兵强马壮,又有北魏作为后盾,我们该如何下手?”一个黑影有些担忧地问道。
司马睿冷笑一声,眼中闪过一丝狡黠的光芒:“谁说我们要动用武力?我们可以借刀杀人……”他从袖中掏出一封信,放在桌上,缓缓说道:“我已经秘密联络了一些对麴义不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