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阴谋中的阴谋 - 穿越东晋独霸天下 - 黄山秋梦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102章阴谋中的阴谋

建康城,巍峨的宫殿内,司马睿听着探子的密报,嘴角勾起一抹阴冷的笑容。“哦?这麴义倒有些手段,短短时间竟让那蛮荒之地焕然一新。看来,放任他在北方发展壮大,并非长久之计啊。”

他深知,麴义的崛起已经威胁到了东晋朝廷的权威,若任其发展,恐怕尾大不掉。于是,他派遣心腹官员王敦作为使者,前往麴义的领地,名义上是祝贺和平协议的达成,实则是探听虚实,寻找机会削弱麴义的势力。

王敦带着司马睿的密令,一路北上,来到了麴义的领地。麴义早已收到消息,对司马睿的意图心知肚明。但他并未表现出任何不满,而是以礼相待,热情地接待了王敦一行人。

“王大人远道而来,一路辛苦了!请代我向陛下问好。”麴义举杯,脸上带着真诚的笑容。

王敦举杯回敬,目光却在暗中打量着麴义,试图从他的表情中看出些什么。“麴将军客气了,陛下对将军也是十分挂念,此次特地命在下前来,一是祝贺将军凯旋,二是希望能够亲眼目睹将军治下的繁荣景象。”

“陛下过誉了,这里的一切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建康城的繁华不可同日而语。”麴义谦虚地说道,心中却冷笑一声,这王敦果然是来者不善。

接下来的几日,王敦以参观的名义,走访了麴义领地内的各个地方,学校、医馆、工坊,他都仔细观察,试图找出麴义改革中的漏洞,以及可能威胁到东晋统治的因素。然而,麴义早有准备,他命人严密监视着王敦的一举一动,不给他任何可乘之机。

夜深人静,王敦回到驿馆,眉头紧锁。几天的观察下来,他发现麴义的改革的确卓有成效,百姓安居乐业,军队训练有素,一切都井然有序,根本找不到任何把柄。他心中不禁感叹,这麴义果然是个人才,若是能为朝廷所用,定是一员虎将。

然而,王敦的任务是寻找麴义的弱点,而不是赞赏他的才能。他必须完成司马睿交给他的任务,否则回去难以交差。他取出随身携带的密信,再次仔细阅读,试图从中找到新的线索。

与此同时,远在北方草原的拓跋珪也收到了来自南方的消息……

朔风凛冽,吹过广袤的草原,卷起漫天风雪。拓跋珪身披厚重的毛皮大氅,站在地图前,鹰隼般的目光紧紧盯着南方。

“报!大王,探子来报,东晋内部动荡不安,司马睿与麴义之间貌合神离,似乎有决裂之势!”一名斥候单膝跪地,双手呈上一封密信。

拓跋珪接过密信,展开细细阅读,脸上逐渐浮现出一抹冷酷的笑容。“好!天助我也!这麴义上次让我颜面尽失,这次我定要让他付出代价!”

他猛地转身,眼中闪烁着熊熊烈火。“传令下去,整军备战!待到春暖花开之时,便是我们挥师南下,一雪前耻之日!”

与此同时,在麴义领地的边境线上,陈霸先正率领一队巡逻士兵,顶着风雪艰难前行。

“将军,你看!”一名眼尖的士兵指着远处,惊呼道,“那是什么?”

陈霸先眯起眼睛,只见远处的地平线上,隐隐约约出现了一条黑色的长龙,在风雪中若隐若现。

“不好!是北魏的骑兵!”陈霸先脸色一变,心中顿时升起一股不祥的预感,“快,速速回去禀报麴将军,就说北魏大军压境,请他早做准备!”

建康城,麴义府邸。

“报!将军,陈将军急报!”一名士兵快步跑进书房,单膝跪地,双手呈上一封信件。

麴义接过信,展开一看,眉头顿时紧紧皱了起来。信上,陈霸先将北魏军队异动的消息详细汇报了一遍,并建议麴义加强防御,以防万一。

“看来,这拓跋珪是不肯善罢甘休啊。”麴义放下信,眼中闪过一抹寒光,“传令下去,全军戒备,加强边防,务必保证领地安全!”

“是!”士兵领命而去。

书房里,麴义独自一人站在窗前,望着窗外飘落的雪花,心中思绪万千。他知道,一场大战即将到来,而他,已经做好了迎接挑战的准备。

“夫君,怎么了?”杨丽华端着一杯热茶走进书房,关切地问道。

“北魏大军压境,”麴义转过身,接过茶杯,轻描淡写地说道,“看来,一场大战在所难免了。”

“什么?!”杨丽华脸色一变,“那……那可如何是好?”

“放心吧,一切都在我的掌握之中。”麴义拍了拍杨丽华的手,示意她安心,“我这就去……”

他的话还没说完,就被杨丽华打断了,“夫君,我知道你胸有成竹,但也不能掉以轻心啊。”

杨丽华走到书桌前,拿起一份地图,指着上面的一处说道,“你看,这里……”

“你看,这里,”杨丽华纤纤玉指点在地图上,那是北魏和麴义领地接壤的一处,“此处地形复杂,易守难攻,如果北魏真的要进攻,必然会选择从这里突破。我们可以提前在这里设下埋伏,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麴义看着地图,又看了看妻子担忧的神情,心中涌起一阵暖意。杨丽华虽是女子,但自幼熟读兵书,颇有谋略,每每都能在他困惑之时提出独到的见解。

“夫人所言极是,”麴义握住杨丽华的手,眼中满是赞赏,“只是如今大战在即,你又怀有身孕,不宜太过操劳。”

“夫君放心,我心中有数。”杨丽华轻轻抚摸着隆起的小腹,眼中满是慈爱,“为了我们的孩子,为了这片来之不易的安宁,我也要尽自己的一份力。”她顿了顿,像是想起了什么,“对了,拓跋宏那边,我们也不能忽视。”

“拓跋宏?”麴义微微皱眉,拓跋宏是拓跋珪的嫡长子,为人温和,与他父亲的强硬作风截然不同。之前麴义曾与他有过几次书信往来,双方都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

“不错,”杨丽华点头道,“拓跋宏一向不赞成他父亲的穷兵黩武,我们或许可以利用这一点,说服他劝说拓跋珪放弃攻打我们的计划。”

“夫人所言有理,我这就修书一封,派人送往北魏。”麴义说着,走到书桌前,铺开信纸,开始奋笔疾书。

与此同时,远在北魏王庭的拓跋宏,也正因为父亲的决定而陷入两难的境地。他深知战争的残酷,更不愿看到生灵涂炭,可他又不能违抗父亲的命令。

“殿下,您怎么了?”拓跋宏的心腹侍卫阿木见他愁眉不展,不禁关切地问道。

“父王要对麴义用兵……”拓跋宏欲言又止,他知道阿木是父亲派来监视他的,有些话不能说。

“殿下不必忧心,”阿木似乎看穿了他的心思,压低声音说道,“大王已经决定,此战只为教训一下麴义,不会伤及无辜百姓。”

“但愿如此……”拓跋宏叹了口气,心中却依然充满了不安。他隐隐觉得,这场战争一旦开启,就如同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后果不堪设想。他握紧了手中的书信,那是麴义写给他的,信中表达了希望和平解决争端的愿望。

“来人!”拓跋宏猛地站起身,眼中闪过一丝决绝,“备马,我要去见父王!”

就在拓跋宏为难之际,麴义也做出了一个决定。“夫人,我决定亲自去一趟建康。”

杨丽华闻言一惊,“去建康?现在?”

“司马睿的心思越来越难测,我必须亲自去一趟,才能安心。”麴义眼中闪过一丝寒光,“这里就交给你和霸先了。”

麴义渡江前,最后看了一眼身后逐渐远去的城池,他知道此去建康,犹如羊入虎口,凶险难测。但为了这来之不易的安定,他必须去面对司马睿的猜忌和野心。

“主公放心,这里有我和夫人,定然万无一失。”陈霸先坚定地说着,目送着麴义的船队消失在江面。

“但愿拓跋珪能听进拓跋宏的劝谏。”杨丽华望着北方,眼中忧虑更重。

建康城,纸醉金迷,歌舞升平,丝毫不见乱世之象。司马睿热情款待了麴义,表面上对他的到来表示了极大的欢迎,言语间更是充满了赞赏。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