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甜蜜的安宁
一阵清风拂过,带来初春的气息,也吹散了弥漫在空气中许久的硝烟味。历经战火洗礼的街道上,残垣断壁正在被重建,商贩们重新摆起了摊位,孩子们在巷子里追逐嬉戏,生活的气息如破土的嫩芽般顽强地生长着。
麴义一身便服,与杨丽华并肩漫步在街道上。看着眼前这幅祥和的景象,他脸上露出了久违的轻松笑容。
“百姓们终于可以过上几天安稳日子了。”杨丽华轻声道,语气中充满了欣慰。
“是啊,这一切都来之不易。”麴义感叹道,“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不能辜负这来之不易的和平。”
回到府邸,陈霸先已等候多时。他向麴义详细汇报了近期改革的进展:“主公,新的税收政策实施以来,国库收入大幅增加,百姓的负担也减轻了不少。各地都在积极开垦荒地,粮食产量有望提升三成。您倡导创办的义学也得到了百姓的热烈响应,越来越多的孩子有机会读书识字。”
听着陈霸先的汇报,麴义的脸上浮现出欣慰的笑容。他知道,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这个时代,为了让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
“很好,霸先,你做得很好。”麴义赞赏道,“接下来,我们要继续巩固改革成果,同时也要加强军队建设,以防万一。”
“主公放心,末将明白。”陈霸先抱拳道。
夜深了,麴义处理完政务,来到书房。他摊开地图,仔细研究着与北魏接壤的边境地势。他知道,拓跋珪并非池中之物,这次的和平协议只是暂时的,他们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应对未来的挑战。
“主公,夜深了,该休息了。”杨丽华端着一杯热茶走进书房,轻声说道。
麴义抬起头,看着妻子温柔的眉眼,心中涌起一股暖意。他放下手中的地图,起身走到杨丽华身边,接过茶杯,轻声道:“丽华,谢谢你,一直陪在我身边。”
“你我夫妻,本就应该风雨同舟。”杨丽华柔声说道。
窗外,夜色深沉,一轮明月高悬天际,仿佛在静静地注视着这片动荡不安的土地。而远在北魏的都城,拓跋珪也在书房中彻夜未眠……
夜色深沉,北魏都城笼罩在一片寂静之中。皇宫内,拓跋珪的书房却灯火通明。他身着常服,眉头紧锁,锐利的目光在地图上游走,久久没有移开。
“父皇,夜深了,您该休息了。”拓跋宏端着一碗参汤走进书房,语气中带着一丝担忧。自从与麴义议和之后,拓跋珪便经常深夜独自一人在书房中度过,仿佛有什么心事压在心头。
拓跋珪抬头看了一眼自己的儿子,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他接过参汤,轻声道:“宏儿,你对麴义此人有何看法?”
拓跋宏沉吟片刻,答道:“麴义此人雄才大略,治国有方,短短数年便让他的领地焕然一新,百姓安居乐业,军队也变得更加强大。儿臣以为,他是我北魏的心腹大患。”
拓跋珪赞许地点了点头,说道:“你分析得很透彻。麴义的确是一个不可小觑的对手。虽然表面上我们与他达成了和平协议,但我们不能掉以轻心。我已经暗中加强了边境的防御,以防万一。”
“父皇英明。”拓跋宏说道,“不过,儿臣以为,我们也不必太过担忧。麴义此人虽然雄才伟略,但毕竟根基尚浅,只要我们稳住阵脚,静观其变,总能找到机会对付他。”
“嗯,你说得也有道理。”拓跋珪沉思片刻,又问道,“你对麴义推行的那些改革措施怎么看?”
“那些改革措施……”拓跋宏犹豫了一下,说道,“儿臣派人暗中了解过,麴义的那些改革措施确实卓有成效,不仅增加了国库收入,还减轻了百姓的负担,使得他的领地迅速发展壮大。儿臣以为,我们或许可以借鉴一二。”
拓跋珪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他沉声说道:“宏儿,你的想法很好。我已经派人秘密潜入麴义的领地,学习他们的改革经验。如果能够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对我们北魏的发展将大有裨益。”
“父皇英明!”拓跋宏脸上露出喜色,他知道,自己的父亲已经开始认真考虑自己的建议了。
父子二人又商议了一番,拓跋珪才挥手让拓跋宏退下。书房中再次陷入一片寂静,拓跋珪的目光再次落在地图上,落在那条代表着两国边境的线上。
“麴义……”拓跋珪喃喃自语,眼中闪烁着莫名的光芒,“你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对手?”
与此同时,远在千里之外的麴义,正坐在书房中,翻阅着从北魏秘密送来的情报。
“拓跋宏……”麴义放下手中的情报,嘴角勾起一抹耐人寻味的微笑,“你比你父亲更有趣。”
他起身走到窗边,望着夜空中的一轮明月,心中突然涌起一股冲动……
拂晓时分,薄雾笼罩着大地,一队商旅缓缓驶出城门,向着北方而去。他们此行的目的地并非繁华的都市,而是两国边境处的一座僻静小镇。那里,一场秘密会面即将展开。
麴义身披一件寻常商贾的袍子,混在商队中,他的脸上带着几分倦色,但眼神却格外明亮。这次冒险的会面,是他主动向拓跋宏提出的。在收到拓跋珪派人打探改革情报的消息后,麴义意识到,拓跋宏或许是他可以争取的对象。
小镇客栈内,拓跋宏早已等候多时。两人相对而坐,没有寒暄,麴义开门见山地谈起了自己的改革理念,从赋税制度到教育医疗,他毫无保留地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和思考。
拓跋宏听得十分认真,不时提出疑问,麴义也都耐心解答。言语之间,两人都感受到对方身上那种心怀天下的抱负,一种超越敌对立场的共鸣。
“我始终相信,战争只会带来毁灭,只有发展才是永恒的主题。”麴义放下茶杯,目光炯炯地望着拓跋宏,“我希望有朝一日,我们两国之间不再有战争,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共同创造繁荣。”
拓跋宏沉默片刻,缓缓点头道:“我相信会有那么一天的。”
窗外,朝阳初升,金色的阳光洒在两人身上,仿佛预示着未来的希望。
回到领地后,麴义便收到了一个喜讯——杨丽华怀孕了。消息传遍了整个领地,人们奔走相告,欢欣鼓舞。这对夫妇深受百姓爱戴,孩子的到来无疑是上天赐予他们的最好礼物。
杨丽华的肚子一天天大起来,麴义推掉了许多事务,专心陪伴妻子。他亲手为妻子缝制婴儿的衣物,陪她散步,为她讲述未来的美好图景。
“你说,我们的孩子将来会是什么样子的?”杨丽华依偎在麴义身边,温柔地抚摸着隆起的肚子,脸上洋溢着母性的光辉。
“我希望他/她能够健康快乐地长大,在一个没有战争的和平年代里,自由自在地追寻自己的梦想。”麴义轻轻握住妻子的手,眼中充满了爱意。
在杨丽华的陪伴下,麴义开始规划领地的长期发展,包括建立更多的学府和医疗机构。他深知,只有不断发展,才能保障领地的安全,才能给百姓带来真正的幸福。
夜深了,麴义站在窗边,望着夜空中闪烁的星辰,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然而,他的脑海中却突然浮现出拓跋珪那张不怒自威的脸……
阳光透过窗棂洒在杨丽华恬静的脸上,她腹中胎儿偶尔的轻动,让麴义忍不住放下手中书卷,温柔地抚摸着妻子的肚子。
“你说,等孩子出生后,我们给他取名叫什么好?”杨丽华轻抚着麴义的手,脸上洋溢着母性的光辉。
“如果是男孩,就叫他‘麴宁’,希望他一生平安喜乐,生活在一个没有战乱的太平盛世;如果是女孩,就叫她‘麴安’,愿她一生安稳幸福。”麴义望着妻子,眼中满是柔情。
“你呀,总是心怀天下,连孩子的名字都寄托着这样的期盼。”杨丽华嗔怪地看了他一眼,但眼中的甜蜜却掩盖不住。
“只有百姓安居乐业,我们才能真正拥有幸福的生活,不是吗?”麴义将妻子拥入怀中,语气坚定。
这短暂的宁静让麴义倍加珍惜,他开始着手规划领地的长远发展。首先,他要建立更多的学府,普及基础教育,让百姓掌握更多知识,摆脱愚昧和贫困。其次,他要建立完善的医疗体系,让百姓不再因为疾病而饱受折磨。他知道,只有不断发展,才能真正保障领地的安全,才能给百姓带来真正的幸福。
陈霸先也在这段时间积极配合麴义,推行各项新政。他走访民间,倾听百姓的诉求,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他雷厉风行的作风和务实的态度赢得了百姓的爱戴,也让麴义对他更加信任和倚重。
“主公,这是最近各地学校和医馆的建设进度,百姓们都非常支持,纷纷主动参与建设。”陈霸先将一份报告递给麴义,脸上带着欣慰的笑容。
“很好,告诉大家,这些工程一定要保证质量,不可为了赶工期而偷工减料。”麴义仔细翻阅着报告,对细节一丝不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