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困境
城楼之上,寒风凛冽,麴义望着欢呼雀跃的将士们,心中却并没有想象中的喜悦。慕容冲和拓跋珪的犹豫,他尽收眼底。这乱世之中,人人皆是棋手,亦是棋子,想要在这乱局中杀出一条血路,谈何容易!
“诸位,”麴义环视众人,沉声道,“石勒虽退,但不可不防其卷土重来。我意,慕容将军率部驻守邺城,拓跋将军领兵镇守幽州,共同抵御石勒,不知两位意下如何?”
慕容冲和拓跋珪闻言,皆是一愣,他们没想到麴义会如此安排。这看似是将抵御石勒的重任交给了他们,实则是将他们排挤出中原的核心区域。两人心中虽有不甘,但如今麴义声势正隆,他们也不好当面反驳,只得勉强答应下来。
安排好一切后,麴义留下陈霸先行整顿兵马,自己则带着少数亲卫,星夜赶回建康。此番出征,虽取得了胜利,但东晋内部的局势,却让他更加担忧。
不出所料,麴义的担忧很快便成为了现实。就在他率军在外征战之时,远在建康的王导却并没有闲着。他深知麴义的威胁,更明白改革一旦成功,自己苦心经营多年的势力将会土崩瓦解。
于是,王导暗中散布谣言,说麴义拥兵自重,意图谋反;又煽动世家大族,说麴义改革是要剥夺他们的利益。一时间,朝野上下,人心惶惶,对麴义的质疑和不满之声,甚嚣尘上。
不仅如此,远在北方的苻坚,在经历了失败的打击后,并没有就此消沉。他深知,想要东山再起,就必须积蓄力量,等待时机。他在流亡途中,广纳贤才,整顿兵马,暗中联络旧部,等待着卷土重来的那一天。
而这一切,远在千里之外的麴义,却毫不知情。他并不知道,自己在外浴血奋战,为东晋抵御外敌之时,自己苦心经营的一切,正在被人一步步瓦解。他更不知道,一场更大的危机,正在悄然降临……
建康城,昔日的繁华似是被风霜掩盖,透着一股不安的躁动。
麴义风尘仆仆地踏入城门,沿途百姓的目光却陌生而躲闪,与他出征前截然不同。他心中一沉,这变化让他隐隐不安。
宫门巍峨,却难掩其内暗流涌动。麴义踏入大殿,群臣神色各异,窃窃私语,往日对他恭敬的目光,如今掺杂着质疑、不满,甚至恐惧。
“臣,麴义,参见陛下,幸不辱命,击退石勒,凯旋而归!”麴义单膝跪地,却不见皇帝有任何表示。
沉默,死一般的沉默,笼罩着整个大殿。
许久,皇帝才缓缓开口,声音疲惫而无力,“爱卿辛苦了,只是……朕听闻,爱卿在外拥兵自重,可是有此事啊?”
麴义心头一震,果然不出所料,王导已经开始行动了。“陛下明鉴,臣对陛下忠心耿耿,日月可鉴!此次出征,不过是为保家国,何来拥兵自重之说?”
“陛下,臣以为,麴将军在外征战,保家卫国,实乃我东晋之栋梁,岂能听信小人谗言啊!”王猛站出来,义正言辞地为麴义辩护。
然而,他的声音很快淹没在反对的声浪中。“王大人,你休要为他说话!麴义改革,大肆剥夺我等利益,其心可诛!”
“不错!他如今手握重兵,功高震主,谁知他心中有何等野心!”
面对群臣的指责,麴义心中怒火翻涌,但他明白,此时此刻,冲动只会让局面更加糟糕。
“主公,如今朝野上下,对您和改革颇有微词,我们该如何应对?”深夜,王猛忧心忡忡地问道。
“怀柔。”麴义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改革触动了一些人的利益,他们心生不满,也在情理之中。我们需得安抚民心,让他们明白,改革是为了东晋的长治久安,是为了所有人的福祉。”
“主公英明。”王猛点头赞许,“只是……单凭怀柔,恐怕难以平息流言,更无法阻止那些别有用心之人。”
“我知道。”麴义眼中闪过一抹精光,“所以,我们还要加强内部整顿,绝不能让那些蛀虫,毁了我们辛苦建立起来的一切……”
窗外,夜色深沉,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酝酿……
##内忧外患
翌日朝堂,气氛凝重得仿佛凝结成冰。麴义身着朝服,腰杆挺直如松,目光炯炯扫过下方神色各异的官员,最后落在王导身上。后者避开他的视线,低头抚摸着手中的玉扳指,嘴角却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冷笑。
“诸位大人,”麴义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昨日之事,想必各位都已知晓。有人指责本将军拥兵自重,心怀不轨,本将军今日便在此,当着陛下和诸位的面,把话说清楚!”
他顿了顿,语气铿锵有力:“我麴义,自出征以来,日夜思念的都是如何击退强敌,保我东晋江山社稷!此次改革,虽触动部分人利益,但一切都是为了东晋的长治久安!若无强军,如何抵御外敌?若无富国,如何安抚百姓?难道诸位希望看到的是百姓流离失所,国家支离破碎吗?”
他的话语掷地有声,在场的官员们不禁面面相觑。一些原本持观望态度的官员,此时也被麴义的真诚和决心所打动,纷纷出言附和。
“麴将军所言极是!改革是为了国家,是为了百姓,我们应该支持!”
“那些散播谣言,制造恐慌之人,才是真正的乱臣贼子!”
王导听着这些声音,脸色阴沉得仿佛能滴出水来。他没想到,麴义竟然如此轻易地就化解了这场危机。但他并不打算就此罢休,他深知,只要麴义的改革继续下去,他的利益就会受到更大的损害。
“陛下,”王导上前一步,躬身说道,“麴将军忠心可鉴,老臣自然相信。只是,改革之事,兹事体大,还需从长计议,切不可操之过急啊!”
他这番话看似是在为麴义说话,实则暗藏机锋。他深知皇帝性格优柔寡断,只要在他耳边多吹吹风,就不怕他不动摇。
果然,皇帝听后,脸上露出几分犹豫之色。“王爱卿所言有理,改革之事,的确不能操之过急。麴爱卿,你看……”
“陛下!”麴义还想再争取,却被王导打断,“陛下,老臣还有一事要禀报。”
他凑到皇帝耳边,低声说了几句,皇帝的脸色顿时变得难看起来。王导见状,嘴角露出一丝得逞的笑容。
“好了,今日就到这里吧,”皇帝疲惫地挥了挥手,“麴爱卿,你先回去休息,朕自有决断。”
麴义心中一沉,他知道,王导肯定又在他耳边说了什么谗言。但他此时也无计可施,只能无奈地行礼告退。
走出大殿,王猛迎上来,低声问道:“主公,情况如何?”
麴义摇了摇头,面色凝重:“王导老奸巨猾,这次恐怕没那么容易对付。”
与此同时,在遥远的北方,石勒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已经重新集结了一支强大的军队。他望着南方,眼中闪烁着复仇的火焰。
内忧外患之下,麴义能否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四十六章内忧外患
麴义回到府邸,心中的郁闷无法排解。王导的阻挠在他意料之中,但皇帝的摇摆不定却让他感到深深的无力。改革触碰了世家大族的利益,他们岂会轻易妥协?
“主公不必太过忧心,”王猛的声音将麴义从沉思中拉回现实,“王导虽然权势滔天,但毕竟年事已高,只要我们沉住气,徐徐图之,总能找到突破口。”
麴义叹了口气,“话虽如此,但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石勒败而不溃,卷土重来只是时间问题。一旦让他缓过气来,东晋将再次面临灭顶之灾。”
王猛眉头紧锁,他也知道事情的严重性。石勒此人,骁勇善战,且极具野心,绝非池中之物。此次兵败,只会让他更加谨慎,下次卷土重来,必然更加来势汹汹。
“报——”一名斥候快步跑进大厅,单膝跪地,“启禀将军,探子回报,石勒已在襄国重新集结兵马,规模比之上次更甚,恐怕不日便会南下!”
“什么?!”麴义猛地站起身,脸色铁青,“这个消息可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