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柳暗花明又一村
“主公,”王猛打破沉默,“当务之急是说服陛下,调拨粮草军械,加强边防,以防石勒来犯!”
麴义深吸一口气,努力压抑着心中的焦躁,“你说得对,我这就进宫面圣!”他知道,石勒卷土重来只是时间问题,必须早做准备。
然而,当麴义匆匆赶到皇宫时,却被告知皇帝身体抱恙,不见任何人。麴义心中焦急万分,他知道这又是王导在背后搞鬼,故意阻挠他面见皇帝。
“王导!你到底要做什么?!”麴义一拳砸在宫门上,怒火几乎要将他吞噬。
连续几日,麴义都被拒之门外。他心中明白,王导这是要将他逼到绝境,让他眼睁睁地看着东晋被石勒的铁骑践踏。
就在麴义心灰意冷之时,一封密信悄然送到了他的手中。信是陈霸先派人送来的,信中提到,他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发现了王导与外部势力勾结的证据。
“什么?!”麴义猛地站起身,眼中闪过一道精光。他知道,这或许就是扭转局势的关键!
他立刻召集了陈霸先、慕容冲、拓跋珪等心腹,共同商议对策。
“诸位,如今王导把持朝政,勾结外敌,我等该如何应对?”麴义开门见山地说道。
“主公,王导此獠,早已不臣之心昭然若揭,如今又勾结外敌,实属罪大恶极!”陈霸先义愤填膺地说道,“我等当联名上书,揭露其罪行,将其绳之以法!”
“不可!”一直沉默不语的拓跋珪突然开口说道,“王导位高权重,门生故吏遍布朝野,仅凭一封书信,恐怕难以将其扳倒。”
“拓跋将军所言极是,”慕容冲也点头表示赞同,“我等需从长计议,找到确凿的证据,方能一举将其铲除!”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讨论了许久,终于制定了一个大胆而又冒险的计划。
“好!就按此计划行事!”麴义眼中闪过一丝凌厉的光芒,“我倒要看看,王导这次还能如何狡辩!”
窗外,夜色深沉,仿佛预示着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
几日后,朝堂之上,气氛凝重。百官窃窃私语,目光不时投向站在大殿中央的麴义,又偷偷瞥向脸色阴沉的王导,一股山雨欲来的压抑感弥漫开来。
麴义手持笏板,神色平静,可心中却激荡着惊涛骇浪。他知道,今日一战,将决定东晋的命运,也决定他麴义的生死存亡。
“麴将军,你有何事要奏?”皇帝的声音略显疲惫,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
“启禀陛下,”麴义上前一步,高声说道,“臣近日查获一起通敌叛国案,事关重大,不得不报!”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顿时一片哗然。所有人都明白,这“通敌叛国”四个字,如同晴天霹雳,不知会将谁炸得粉身碎骨。
王导猛地抬头,鹰隼般的目光死死盯着麴义,心中暗道:“难道他发现了什么?”
“哦?竟有此事?”皇帝的语气中透出一丝惊讶,“细说来听。”
麴义不慌不忙地从袖中掏出一封密信,高举过头顶,朗声说道:“陛下,此乃臣亲获的罪证,信中内容,清楚记录了王导勾结外敌,意图颠覆我大晋江山的阴谋!”
“一派胡言!”王导拍案而起,怒喝道,“麴义,你血口喷人,可有证据?!”
“证据确凿!”麴义丝毫不惧,转身面向群臣,“陈将军,慕容将军,拓跋将军,你们可愿为我作证?”
陈霸先、慕容冲、拓跋珪三人早已按计划潜伏在朝堂之上,听到麴义的呼唤,立刻站了出来,齐声说道:“我等愿为麴将军作证!”
三人将早已准备好的证据呈上,包括王导与外敌来往的书信,以及收受贿赂的账册等等,每一项都清晰明了,不容抵赖。
“你……你们……”王导顿时哑口无言,脸色惨白,如同见了鬼魅一般。
“大胆王导,竟敢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皇帝勃然大怒,猛地站起身,指着王导的鼻子怒斥道,“来人,将王导及其党羽拿下,严加审问!”
王导还想狡辩,却被早已埋伏在殿外的禁军一拥而上,五花大绑,押解了下去。
随着王导及其党羽的落网,东晋朝堂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政治风暴。那些与王导沆瀣一气的官员,纷纷被罢免查办,整个朝堂为之一清。
麴义站在大殿之上,望着那些被押解出去的犯官,心中感慨万千。他知道,这场斗争虽然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但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东晋积弊已久,改革之路注定充满荆棘。他要如何利用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带领东晋走出泥潭,走向复兴,这才是摆在他面前最大的难题……
王导一党的覆灭,如同巨石落入平静的湖面,在东晋朝野掀起了滔天巨浪。麴义深知,这来之不易的机会稍纵即逝,他必须趁热打铁,才能将改革推行下去。
于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麴义以雷霆之势,快刀斩乱麻般地颁布了一系列新政:整顿吏治,裁汰冗官,提拔了一批有能力、有抱负的年轻官员;推行均田制,抑制土地兼并,让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兴办学校,发展教育,为东晋培养人才。
这些改革措施,每一项都触及了旧势力的利益,自然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然而,在铁一般的证据和皇帝的支持下,反对的声音很快就被平息了下去。
百姓们早已对王导等人的贪污腐败深恶痛绝,如今看到麴义雷厉风行的改革,无不拍手称快。一时间,东晋上下充满了希望和生机。
在内政稳固的同时,王猛也在外交方面取得了突破。他深谙“合纵连横”之道,通过巧妙的外交手段,与周边一些原本对东晋虎视眈眈的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稳定了外部环境,为东晋的改革发展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几个月后,东晋举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阅兵仪式。麴义身穿戎装,骑着高头大马,检阅着整齐划一的军队。这些士兵,不再是过去那些散漫无纪的乌合之众,而是经过严格训练,装备精良的精锐之师。
阅兵仪式结束后,各国使节纷纷向皇帝表示祝贺,言语之中充满了敬畏和羡慕。他们都意识到,东晋已经不再是过去那个软弱可欺的国家,而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希望的强大帝国。
麴义站在高台上,望着眼前这一切,心中充满了豪情壮志。他知道,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改变东晋的命运,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
然而,他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挑战也依然存在。东晋积弊已久,他的改革能否彻底解决这些问题?他能否成为一代枭雄,带领东晋走向复兴,实现自己的理想?
这一切,都还是未知数……
金色的阳光洒在建康城外的校场上,反射出耀眼的金光。一排排身穿新式盔甲的士兵,手持锋利的长矛,如同钢铁洪流般接受着检阅。麴义骑着高大的战马,目光炯炯地扫视着自己的军队,一股豪迈之气油然而生。
“主公,这支军队,已经初具规模了。”陈霸先策马来到麴义身边,语气中带着掩饰不住的自豪。
“是啊,多亏了元敬(陈霸先字)鼎力相助,才能在短短数月间,练就如此精兵强将。”麴义点了点头,目光中充满了欣慰,“今日这番景象,想必也能让那些心怀不轨之人有所忌惮了。”
观礼台上,各国使节看着眼前这支纪律严明、装备精良的军队,无不面面相觑。他们曾经以为东晋已经腐朽不堪,不堪一击,却没想到,在短短时间内竟发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
慕容冲看着意气风发的麴义,心中感慨万千。他想起当初第一次见到麴义时,对方还只是一个被排挤的落魄皇族,如今却已经拥有了与天下诸侯一较高下的实力。
“看来,我们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拓跋珪拍了拍慕容冲的肩膀,语气中带着一丝敬佩,“此子,绝非池中之物啊。”
阅兵结束后,王猛走到麴义身边,脸上带着一抹担忧,“主公,今日这番威势,固然可以让宵小之辈有所忌惮,但同时也让那些世家大族感受到了威胁,只怕他们会更加疯狂地反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