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迎娶侧妃
茶叶的事情再着急也得等到明年的时候才能具体进行规划,眼下整个京城都在关注的事情,莫过于睿王的大婚了。
太子已立,但眼下朝中的局势还不算明朗,睿王可是实打实的被皇帝培养了许多年的储君人选,再加上梁贵妃母家在朝中的声势,未来皇位花落谁家还真的是说不准。
睿王平日表现的十分礼贤下士,做人做事也一贯是面面俱到,此次虽然只是迎娶侧妃,但这个侧妃是宫中圣旨册封的,还出身路国公府,梁贵妃更是提前好几天便到了睿王府亲自坐镇。
各方都将这次迎娶侧妃看的极重,大部分百姓甚至都以为睿王是迎娶正妃了。
可偏生娶的就是个侧妃,而“正妃”沈安安还在家里待字闺中,这么大阵仗,真的是把沈安安的脸放在脚底踩。
睿王前段时间还找过她好几次,约莫是一直没有等到沈安安,便也放弃了。
“睿王大婚便在五日之后了。”
姜煜给沈安安倒了一杯茶,观察着她的表情。
他自然知道沈安安不会舍不得睿王,但两人毕竟青梅竹马一起长大,失忆之前的沈安安也十分看重这个未来的夫婿。
姜煜有些怕,沈安安以后想起来从前的事情,会不会后悔?
沈安安笑了。
“那便预祝睿王殿下新婚快乐,百年好合,早生贵子?”
都是一些毫无营养的祝福话语,听起来无比的敷衍。
沈安安知道姜煜的想法,便坦白道:“你也无须担忧什么,我与睿王之间早已无甚情愫了,只待日后时机到了,便会彻底结束这门婚事。”
姜煜又倒了一杯茶:“你知道的,我担心的不只是这件事情。”
关于自己与睿王之间的对立,姜煜从未如此明白的给沈安安剖析过。
“当日在朱家村遇见,并非偶然。”
以沈安安的聪慧,早就知道了这一点,只是并未提起过。
沈安安穿越过来的是春三月,在朱家村待了几个月才回到京城,到如今满打满算不过才八个月的时间。
“每年冬日,北方格外严寒,草原上的鞑子本来耐不住寒冷,每到这个时候都会南下侵扰边关,去岁也不例外。”
沈安安一直在京城,还不曾关注着这个世界的边界,因此对于这些事情并不了解,此时姜煜说着,她便捧着脸仔细听着,这鞑子南下,大概跟原先世界游牧民族南下一般无二。
“鞑子初次扰边时,我们便早有准备,一鼓作气将人打了回去。”
按照常理来说,这一整个冬天都会不断地重复这个过程,因为草原上是真的没有吃的,鞑子若是不想饿死,就只能不断的谋求从南边获取一些粮食,不管是用武力来掠夺,还是向着朝廷低头求些粮食。
但是那次之后,与北方的战事便停了下来。
“最难得的是,开春之后,他们卷土重来,兵力和武器甚至要比冬季的时候更加强盛,不像是饿过一整个冬天的。”
这就说明,他们找到了新的食物和兵器来源。
当朝盐、铁基本都是官营,粮食虽然允许普通的商人经营,却也有所限制,像是这种卖粮食给敌人的行为,是绝对不允许的。
“你怀疑有人走私?”
姜煜点头。
“此事可大可小。”
若是其他的任何一个国家,姜煜可能都不会如此重视,只是鞑子的情况特殊。
“鞑子对于中原之心不死,手头有些东西便会想要南下,这对于我们边境来说,是极危险的。”
沈安安也了解这种情况,两国关系一直算不上好,对方若是肥了,危机的便是本国了。
“你心中有了怀疑对象?”
这是毋庸置疑的,联想到姜煜对睿王如此大的敌意,沈安安再次道。
“是睿王?”
“未可知。”姜煜对沈安安算得上是言无不尽了,只是此事没有确凿的证据,他不能贸然去怀疑睿王。
走私一般的货物还好,粮食和兵器是大忌,按照本朝律例,这是通敌叛国,此罪应当诛九族,但睿王的九族里面还有当今圣上,谁敢下手?
“若是陛下知道,定然轻饶不了他。”姜煜只能如此说,沈安安却觉得不可思议,若是普通商人走私,还能说是不明白国际形势,或者说是唯利是图。
但睿王身为决策圈子里的人,最是明白本朝与鞑子之间的形势,怎么可能会做出这等事情?
“大概是因为钱吧。”
鞑子的马匹和皮毛,在本国也是很值钱的,鞑子手里也是有些钱财的,若是出的钱不够,定然打动不了这些需要铤而走险的人。
正是因为钱给的够多,睿王及其手下才愿意以身犯险去做这些事情。
“当初,在你失踪的地方,有些痕迹,似乎是鞑子才能弄出来的,因此没找到你的时候,便已经将你划为嫌疑了。”
沈安安看了姜煜一些,姜煜有些心虚,去朱家村确实是有其他事情,后来遇到沈安安之后,便决定留下来探查下沈安安的底细。
只是没想到,如今自己竟然栽倒在了沈安安身上。
果然自古美人乡英雄冢。
沈安安默默消化了一会,也总觉得姜煜说的事情有些熟悉,难道原主也知道这些事情?
沈安安自从回京之后,便常有熟悉的感觉,起初还有些不习惯,后来便觉得,大约是某些事情能够引起原主感情的时候,她便会觉得熟悉。
再联想到沈容对自己说过,原主对睿王的野心略有了解,沈安安陷入了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