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九月十八日:和老朋友作别
“你输了!”
小星笑得前仰后合。
上车前我和她打赌,谁要先站起来就扒个桔子,把桔子瓣喂给对方,而自己要把皮吃下去。
我用发抖的手指指着她。
这时,小星的手机响了。
“是我爸爸,不许闹。”
“喂,爸爸呀……”
导致我做出回读这个疯狂决定的直接原因是戴老师做的一次全院性的讲座,讲座的题目是“谈学习英语和生存”,我一直也搞不明白,这么有水平的教师怎么会把完全没关系的两个词语放在一起,我猜,不是她把题目弄错了,就是她讲错了,不,念错了。
那天正是教师节,我们这种刚经历了军训的新生穿着迷彩服站在红地毯的两侧,挥舞着手里的康乃馨,不停地说着“老师辛苦了”“老师教师节快乐”。我头一次知道原来我需要这么感谢老师。
戴老师一脸的确定。
“上大学主要是靠自学,老师只能起到一个引领的作用,关键还要靠自己。”
我向四周望了望,在我能看得见的范围内,每个人都会随着戴老师一起点头。听完戴老师的高论,我得到以下心得,以后可以编辑成书,取名为《戴术》(戴老师心术),流传于世。
“学校是什么?严格来说,学校就是印刷厂和出版社。”
这些思想,只有戴老师一个人有勇气、有资历用这种方式表达,在这点上,我很钦佩她,我发现我只是一枚标点,如果去掉了,也不影响什么,反正读书的人也不知道正确的使用方式。
我本想听完,可是我受不了我身边那些人的表情、动作,甚至从它们嘴巴里、鼻子里出来的气体都让我窒息。
我努力把自己抱住,戴老师见我身体不适,好心地让我左边的男生扶我到医务室去看看。
那个男生用了将近十分钟的时间拖着肥大的身躯站了起来,还带着一脸的不情愿,两只眼睛直勾勾地看着前边的讲台,还总偷瞄我右边的女生。
我默默地走了出去,到门口回头一看,自己原来的位置被占上了。我上了楼直接去了校长室,我是第一次见到他,感觉很亲切,因为他正把我儿时的梦想加以实践,而且通过实践证明,很实用,很轻松。校长的名字签得很艺术,很成熟,我们谈话的核心一直围绕在这个问题上,直到我走出他的办公室,我已经忘了我此行的真正目的。还好,正事办完了。
回寝室把所有的东西都装到一个小星送我的背包里,正要往外走,一个室友风风火火地从外面跑了进来。把嘴巴对着我的耳朵大声地说:“老戴正在说期中考试题,我回来拿笔和纸,你也快去吧。”
“我病了,休学。”
“咣!”
一些声音从后边飘出来。
“摔门啊,留着,留一万年,给我留着。”
仿佛死后能让后人来参观,和退休后有活人来送礼两件事情,都值得让他骄傲。
“休学?想得美,退学,强制退学!”
可是退学得有理由,于是第二天就会通报批评。校园布告栏上出现了下面这篇我的陈年旧作,批评的理由当然是有损校风。此时此刻,我想起了徐志摩的诗句——“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说话(无声18幕)
剧本:
第一幕:父亲半蹲在椅子上,用烟烫着手指,疼痛的同时使劲往椅子上按着。
道具:椅子1、香烟1(带烟嘴)。
人物:父亲。
第二幕:父亲坐在椅子上,前面多了一张桌子,桌子的上面摆放着一盆芦荟、一沓纸、一个笔筒。他用掰下的芦荟涂抹手指上的伤口,拿起一支笔在纸上写着数字,最后把一只鞋子脱下来,小心翼翼地紧贴在桌子边上,并尽量不让它掉下去。
道具:纸(许多)、芦荟1、笔筒(里面有笔若干,必须要有铅笔)、鞋子、椅子1、桌子1。
人物:父亲。
第三幕:儿子静静躺在床上,用适中的力度敲着墙,左手在不停地按着手机。床边坐着他的母亲,手里拿着一瓶眼药水,给儿子滴了下去。
道具:手机1、床1、眼药水1。
人物:母亲、儿子。
第四幕:在窗帘紧闭的屋子内,父亲和母亲躺在床上看着电视,每隔一会便变换一次姿势,表情不变。
道具:电视1、电扇1、窗帘2。
人物:父亲、母亲。
第五幕:一家三口走在路上,儿子走在母亲的右边,用叶子吹出声响,父亲走在他们的后面,有时变到前面(不平行),忽然传来一声模糊的尖叫,三人同时站立。
道具:树(有叶子)、路、发出尖叫的仪器。
人物:父亲、母亲、儿子。
第六幕:儿子在半夜时,把父母的房门关上,关上窗子,锁上第二道门,打开电视。
道具:门3、窗1、电视1、遥控器1、大钟1。
人物:儿子。
第七幕:儿子和母亲在过马路,母亲突然走了回去,拾起地上的一块钱,儿子先笑,母亲后笑,最后两人在车群中一起笑。
道具:十字街口、红绿街灯、若干车辆、一块钱。
人物:母亲、儿子、行人。
第八幕:父亲从厕所出来,表情有稍微的异常,快步走到卧室看了一眼(有床没叠的被子),然后穿衣出去到车棚,右手捏了捏其中一台车子的后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