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九月十六日:陌生的分岔
在这个城市的繁华地段,四周各种娱乐场所林立,但一到晚上就很安静,尤其是“凌晨四点”,我之所以对这个时间很敏感,是因为《鼠疫》中的一段话。从此我便养成了习惯,每到这个时刻都要起来默想一分钟,然后再睡。真的想不通发生这一奇怪生理现象的原因,是为了鼠疫中死去的人们而心中感慨万分,导致血流速度加快,身体燥热不安?还是因为其中的哲理深刻,需要切身实践一下?或许都不是?仅仅因为喜欢这一段文字,喜欢它的随意,喜欢它的真实,喜欢它的“一”和“切”。无意中,我得到了更直接一点,浅显一点的原因,我房中的那个闹钟坏了天天凌晨四点响起音乐,催促我“出恭”,我有种被强迫的感觉,而且,十分强烈。
“凌晨四点的时候通常人们什么都不做,在睡大觉,即使度过了一个不忠于爱情的夜晚后也是这样。不错,这个时候人们在睡觉,这时的思念能令人心安,因为一颗不落实的心渴望永远占有他心爱的人儿,而在心上人不在的时候,就渴望能使她进入无梦的酣睡中,直到团圆之日才醒来。”(加缪《鼠疫》)
和往常一样,我用了半小时时间洗漱,穿衣服,背上书包。摸黑跑步去吃早点,外面空气很好,我很喜欢吃豆腐脑和油条,我要的油条一般都是炸了很长时间的,要很难咬断才能达到我希望的效果,喜欢吃这个大概是出于对岳元帅的思念吧,饮一口凛冽的寒风,咬一口“油炸桧”,恨不能“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油条店老板姓张,我对和我同姓的人们常常有好感的,所以经常是一天当中第一个来光顾他的生意。有时候天气不好,油条店里就只有我和张师傅两个人,我们不说话,我吃,他看着我吃。张师傅以前是出名的灭鼠能手,走遍了这座城市的下水道,40岁那年据说吃油条被烫了舌头,从此就不能说话了,他的妻子在当年出车祸去逝了,留下一个女儿,是我高中的同桌,张师傅为了照顾她,辞了以前的工作,开了这家小有名气的油条店。
“小星,我,这呢!”
“五哥,你来了,总也不见你,大学里好吗?过得怎么样啊?”
“还好了,你上学去吗?我有点事和你一起去吧。”
“你去干什么啊?不会是想重新再奋斗一年吧?”
我沉默。
小星很了解我的性格。
“你不会是认真的吧?”
我咽下嘴里最后一点食物,看着天渐渐地变亮,今天多了一种颜色。
“那倒不一定。”
而我叫不出它的名字。
“你是怎么想的啊?”
她问了一路,问这,也问那,我嫌小星烦,装聋扮哑咳嗽了一路。不经意间转个弯,到了小星现在正在读的当地最著名的高复班——西方高复,简称“西复””,在居民区内最深处,有个楼可谓鹤立鸡群,上面贴满了纸条,离近仔细观看,原来上面是历届毕业生的留言和大学通知书的复印件。只见上面的话语深刻,让人看了以后心里一阵阵难过与欣喜。
“西复”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西复”挽救了我的家庭!”
“西复”教给了我做人的道理!”
“西复”用最短的时间把我送往了通向成功的港口!”
在居民楼最靠边那个门洞的正门上面,赫然写着几个大字“西方高复”,还贴着一副东北版对联。
上联:育德极佳传播贼广深受好评无意遮日月
下联:教学严谨名师坐镇学子感恩必然震八方
我羡慕地看着小星,她是多么地幸福啊,能在这栋集医院、街道办、公安局、监狱、高速列车功用于一身的综合性居民楼来学习、战斗,用一年的时间来灌溉自己的那几十张答卷,让它长出一个大学入取通知书,我第一次真正体会到体力与脑力劳动的相似,正在我要更加深入地考虑这个问题并且即将得到前所未有的惊人结论的时候。小星拉了我一把。
“你的书包真可爱,看来是早有预谋啊。”
“西复”一共二个班,文理各一个。”
小星边走边向我介绍。
“目前文科班180人,理科班570人。”
“从这里上大学的几率是百分之百,所以每年的生源都很好,都能多收很多学生。”
“西复”还有一个特别的不成文的规定,根据自愿原则,学生可以选择多读一年或一年以上,学费依次减半。”
我笑了笑。
“早点脱离苦海不好吗?干吗还多受一年罪,甚至几年?简直开玩笑。”
“喏。”
小星指了指走在我们前边的那个人。
“他已经在“西复”渡过三个春秋了。”
“他以前都考上哪了?”
“不知道,只是内部资料,学校不公布的,不在这里继续读了的才公布呢,公布了的都上了大学,而且都是蛮不错的。”
让我吃惊的是,连续三年的战斗并没有使他精神倦怠,我反倒感觉他精气十足。
阴暗的过道,窄窄的楼梯,潮湿的空气,呕吐的味道。我好容易才坚持到了顶楼。
可我却发现,在前面走的那位师哥竟然打开了通往楼顶的铁门。
“愣什么啊,走啊”
我在小星的搀扶之下,来到了这个传说中的高复领域第一航母大本营的所在地——楼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