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繁花似锦(3) - 北大文学课 - 刘玉民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其他 > 北大文学课 >

第23章繁花似锦(3)

怒发冲冠[1],凭栏处、潇潇[2]雨歇。抬望眼[3],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4],八千里路云和月[5]。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6]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7]、踏破贺兰山缺[8]。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9]。

【解字】

[1]怒发冲冠:愤怒得头发都顶起了帽子。

[2]潇潇:下大雨的声响。

[3]抬望眼:纵目远望。

[4]尘与土:指报国壮志未能实现,功名犹如尘土。

[5]云和月:指日夜兼程,披星戴月。

[6]靖康:宋钦宗赵桓年号。

[7]长车:战车。

[8]缺:指险隘的关口。

[9]阙:指宫门。朝天阙,就是指回京献捷。

观书有感

南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1]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2]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说文】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后改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

【解字】

[1]鉴:镜子。

[2]渠:这里指方塘里的水。

水龙吟

南宋·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1],献愁供恨,玉簪螺髻[2]。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3]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4]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5]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6]。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7]英雄泪。

【说文】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一生坚决主张抗击金兵,收复失地。多次提出强兵复国的建议,都未得到采纳和施行,反遭排斥和贬谪,因其光复故国的雄才壮志得不到施展,于是他将一腔忠愤发而为词,词与苏轼并称苏、辛。有《稼轩词》。

【解字】

[1]遥岑远目:韩愈、孟郊《城南联句》:“遥岑出寸碧(愈),远目增双明(郊)。”

[2]玉簪螺髻:韩愈《送桂州严大夫》:“水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篸。”篸即簪,“玉簪”即碧玉簪。

[3]吴钩:钩是一种兵器,弯形的刀剑。

[4]季鹰:《世说新语·识鉴》:“张季鹰(翰)辟齐王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俄而齐王败,时人皆谓为见机。”

[5]刘郎:这里指刘备。《三国志·魏书·陈登传》载刘备对许汜的话:“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王失所,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如小人欲卧百尺楼上,卧君于地,何但上下床之间邪?”这段话是说,当时的朝士都贪恋爵禄,只知道“求田问舍”。

[6]树犹如此:《世说新语·言语》:“桓公(温)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邪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涕。”庾信在《枯树赋》中写成“树犹如此”,与本句合。

[7]揾(wèn):揩拭。

贺新郎

南宋·辛弃疾

甚矣吾衰矣[1],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发空垂三千丈[2],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3]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4],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江左沉酣求名[5]者,岂识浊醪妙理[6]。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7]。

【解字】

[1]甚矣吾衰矣:来自《论语·述而》:“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2]三千丈:来自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3]公:这里是作者自称。

[4]“东窗”一句:来自陶渊明《停云》:“良朋悠邈,搔首延伫。”“有酒有酒,闲饮东窗。”

[5]江左沉酣求名:来自苏轼《和陶饮酒诗》:“江左风流人,醉中亦求名。渊明独清真,谈笑得此生。”

[6]浊醪妙理:来自杜甫《晦日寻崔戢李封》:“浊醪有妙理。”

[7]知我者,二三子:合用《论语·宪问》“知我者其天乎”、《论语·述而》“二三子以我为隐乎”两句。

过零丁洋

南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1],干戈寥落四周星[2]。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