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雪漫漫
初八这天,在紧张的筹备中,匆匆到了。
天上,飘起了雪花。
起初,纷纷扬扬洒下漫天雪粒,慢慢地,雪粒变成雪花,在“呜呜”怪叫的北风吹拂下,雪花搅动着,飞舞着,乱纷纷地落到地面。
天地间白茫茫的一片。
能见度越来越低,放眼望去,天是白的,地是白的,原野山川都是白的,百步之外,几乎就看不见人影。
罗家军就在这样的恶劣的暴风雪天气里,出发了。
三万大军,倾巢出动,在漫漫风雪里以多路纵队前进,大雪淹没了路面,队伍在向导的带领下,艰难地向前行军。
队伍,是悄悄出动的,没有擂鼓,没有喝壮行酒,甚至,行军的时候,连旗帜都卷了起来。
漫天大雪,遮蔽了队伍的身影……
……
快到傍晚的时候,队伍开到了蔡州城下。
这一路行军,颇为艰难,大雪淹没了路面,走上去一步一滑,不住跌跤,每只队伍都出现了不少跌伤、冻伤,很多马匹在半路上跌伤了腿,非战斗减员很大。
士兵们,一个个浑身白雪,在雪窝子里跌得满身疼,手脚都快要僵了。
各级军官们,不住给士兵们打气,鼓励大家,“坚持,坚持到蔡州,马上就要胜利了。”
现在,蔡州城,终于出现在眼前了……
……
放眼望去,蔡州也淹没在一片白茫茫的风雪里。
城头的旗帜,无力地耷拉着,城墙变白了,就象是童话世界里的一个冰晶城堡,城上城下,不见一个人影,只看见漫天的雪花在飘。
……
寇喜的脖子上围着个麻布围脖,以抵挡雪花钻入衣领,他带着一只百十人的精悍突击队,走在队伍最前面。
这只突击队,每人手里除了自己的兵器,还带着斧头、短把铁锹、撬棍、铁搞……这是准备拆城墙用的。
他们没穿铠甲,而是在棉衣外面,每人罩了件白色的披风,既能挡雪,又能隐蔽身子。
百十人的队伍,悄无声息地顶风冒雪,走过原野,迈过冰封的护城河,穿过沟沟坎坎……一直抵达城墙根,让寇喜和士兵们意外而兴奋的是:城上根本就没有发觉。
城头上,看不见一个守城士兵的踪影。
这……简直就是奇迹。
攻城的大队人马,已经到达城墙了,可是竟然没被城里的守军发现。
在自古以来的作战史上,这恐怕也属于极为罕见了的。
其实这也难怪,寒风呼啸,白雪飘飘,守城的士兵饥寒交迫,有谁会傻乎乎地站在城头上?那会被冻僵的。
就这样,城外的数万大军,在茫茫白雪中直抵城下,厉兵秣马,做好了攻城准备,而城里还在茫然不觉……
……
寇喜一挥手,士兵们踏着深深的积雪,涌向城墙。
在头前带路的,是栓子、二柱子等几个松树坡的小伙子,他们很顺利地找到了那一段“偷工减料”的城墙,开始冒着茫茫雪花,用手里的铁锹铁棍,挖掘城墙上的石块。
虽然按照栓子的说法,有些石块省去了“糯米浆”的步骤,比较好挖,但是,在这样严寒的天气里,施工异常困难,冰天雪地,手伸出来,很快就会给冻僵。士兵们戴着厚麻布手套,依然冻得生痛。
咬牙坚持。
士兵们用铁撬棍一点点地锲入石块之间的缝隙,清除掉粘合材料,两人一组,撬动石头,反复多次,才能把一块石头给撬松动,再用铁镐挖下来。
进度很慢,挖好大一阵,才能撬动一块石头。
百十个士兵,分布在一段几十米长的城墙上,连挖带撬,顶着风雪施工。
寇喜不住巡回指挥,提醒着士兵们,“小心,别砸脚,小声点儿,别让城头上听到声音……”
要想一点不出声音,是不可能的。铁器撞上石头,难免会发出“叮当”的响声。好在北风呼啸,满耳朵里都是“呜呜”怪叫的北风搅动雪花声。把施工的声音给遮掩了。
石头,一块块的拆下去。
城头上,就象是死了一样,一片沉寂。
守城的士兵们,也许早就跑到了兵营里,去躲避风雪了吧……
……
天色,黑暗下来。
雪,越下越大。
黑茫茫的夜色里,一团团的鹅毛雪,在朔风的搅动下,碰撞翻滚,在空中凝成一团团的雪块,落到地面。
地上的积雪,几乎深达一尺,道路、沟坎、护城河,全都给淹没了,士兵们每前进一步,都要踏入深深的积雪,再把腿从雪里拔出来。后面的人,再踏着前面踩出的雪窝,艰难地向前走。
满眼望去,天地间尽是洁白,黑暗的夜色下,皑皑白雪反射着迷离的微光,世界一片死寂。
……
寇喜的突击队,冒着大雪,顶着寒风,一块块的撬动着城墙上的石块。栓子说得没错,这一段城墙,确实“偷工减料”了,黄泥的坚固程度,比糯米浆差得远,而且它干透了以后,失去了水分,并不上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