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美酒金银
罗子骞来到了松树坡。
他在松树坡下,悄悄驻扎了两千部队,作为前出阵地,并担任警戒侦察任务。
攻击蔡州的准备,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一队队的战略物资,正在源源不断地运往前线。官道上,运输队络绎不绝。
战事,紧锣密鼓,一触即发。
……
罗子骞把二柱子等几个新参军的松树坡村的小伙子,找到跟前来。
“你们都去过蔡州吗?”
“去过,”二柱子说道:“栓子的姥姥家,就是蔡州的,我们地形都熟悉得很。”
“那很好,如果要攻打蔡州,从哪里最方便?”
栓子说道:“蔡州的城墙,看起来高大,其实很容易进去。”
“很容易进去?”罗子骞饶有兴趣地问:“为什么?”
“嘿嘿,当初修城墙的时候,我就曾经去做工,西北角上那一块,用的都是从松树坡运过去的青石,抹灰的时候,我们工头给偷工减料了,没用糯米泥浆,就直接使的黄泥,所以,只要把石头拆开,城墙就能拆一个大豁口。”
“真的吗?太好了。”
罗子骞心里一阵高兴。
古时候修城墙,没有水泥,都用糯米浆和黄泥,或是白石灰,效果不错,有些夯土城墙,或是白灰粘和的砖墙,千年不坏,并不比现代的水泥质量差。
但是……若是偷工减料,只用黄泥垒砌,那就另当别论了。
罗子骞象是在心里突然开了扇窗户,猛然亮堂起来,如果……攻城的时候不用搭云梯,不用攻城门,而是拆毁城墙,那不就等于直接把城门打开了吗?
那样的话,可就太省事了。哈哈……好办法。
……
天阴了。
漫天铅色的乌云,翻翻滚滚,弥漫变幻,冷风扫过原野,枯叶乱滚,天地间一片寒冷肃杀。
朗山脚下,罗家军的大营内外,却是忙忙碌碌,一片火热。士兵们按照各自长官的命令,有的正在练兵,有的在运输物资,有的持械巡逻,天气的寒冷,挡不住部队紧张的备战。
罗子骞顶着寒风,骑马回到大营里,有值班的小校过来报告,“罗将军,有贵客到了。”
“贵客?”
“对,非常秘密的贵客,您进去就知道了。”
罗子骞匆匆进入中军帐,他其实心里早就猜了出来,所谓贵客,八成是宰相裴度。
因为裴度一直公开在唐州活动,以迷惑吴元济。因此若来前线,一定是秘密行事,不会大张旗鼓。但是,眼看着冬月初八将至,各路大军即将展开攻城行动,裴度怎么会不亲自到前线来呢?
走入内帐,他一眼看见,坐在帐里主位上的人,正是身材矮小,精神焕发的裴度。他披了件黑色皮斗蓬,看上去就象一头小熊,蹲坐在那里。
坐在侧座相陪的正是“前敌总指挥”李愬。
“罗郎,你回来了。”裴度笑呵呵地向他打招呼。
“裴相国,你终于忍不住,到前线来了。”罗子骞向裴度拱手施礼。
“是啊,你们马上要攻城了,我实在心痒难熬,就悄悄跑到朗山来了。罗子骞,今天情况怎么样?”
罗子骞冻得搓了搓手,跺了跺脚,坐在裴度的旁边,呵着快要冻僵的两手,说道:“还行,士兵们都在顶着寒风训练,士气非常高涨,作战物资,也准备得差不多了……就是天气不太好,太冷了。我看,很可能要下雪。”
说实话,罗子骞对唐朝的冬天,有些不满意。
天气冷,而且……御寒的衣物不太发达。
唐朝,可是没有棉花的,棉花传入中国,那是以后的事情,那么唐朝人怎么御寒呢?一般来说,有钱人可以穿皮衣,没钱人呢?可以多穿几套衣服。
或者,用麻布、线头絮成棉衣,自然保暖效果就不如棉花了。
至于羽绒服、呢大衣……那自然也是不可能了。
裴度说道:“罗郎,我和李郎,刚才也正在谈论这个问题,确实,天寒地冻,而且可能下雪,不过我们俩并没认为这是个坏消息,相反,风雪严寒,还对我们有利。”
罗子骞一愣。
风雪严寒,对于部队先进、攻城,都不利,冰天雪地,怎么行军?怎么登城?
可是……裴度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
李愬说道:“罗郎,若是天降大雪,谁都知道不利攻城,那吴元济自然也知道,他便会放松警惕,以利我突然袭击。”
罗子骞仍然摇头,“就算是增强了突然性,但是雪天不利于作战,对于双方都是束缚,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抵消了我军的精兵优势。”
确实,罗子骞说的有道理。罗家军之强,强在军队素质,要是大家都冻得伸不出手来,你精兵不精兵,还有什么区别?
李愬却不同意他的话,“罗郎,你想想,如今我军切断了蔡州粮道,淮西兵吃不饱,穿不暖,哪还有心思打仗?我军士气高涨,有足够的冬衣御寒,上阵冲杀,先自占了大便宜哟。”
罗子骞猛然醒悟,对呀。
根据草上飞从城里带回来的情报,如今的蔡州,粮食紧缺,无衣无食,无阳子这样的小官,只能以臭豆腐招待贵客,何况普通士兵?
他们穿着单衣,风雪天哪里还有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