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大国良相(放假加更) - 盛唐之刺遍江湖 - 青藤木屋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199章大国良相(放假加更)

罗子骞收起戏谑,正色说道:“各位,罗某要说的,其实只有一句话,我不伐贼,贼必伐我。对反贼容忍纵容,就是给国家留祸,想当初,国家对李锜不宽厚么?对王承宗不宽厚么?结果怎么样?你封他再大的官爵,给他再厚的薪俸,这种脑后长反骨的家伙,也要造反,说什么息事宁人,你是既息不事,也宁不了人,最后只能天下大乱。”

几个“白胡子老臣”哑口无言。

罗子骞却并不留步,继续说道:“各位,我是从前线回来的,对于各个反贼,几斤骨头几两肉,摸得清清楚楚,说话是有根据的。可是我问问你们诸位,有谁敢保证吴元济不造反?有谁敢保证李师道不造反?有吗?有敢下这个保证的,站出来我看看。”

殿里尴尬起来。

罗子骞叫了板,让他们“站出来我看看”,这话……可是点太咄咄逼人了。

整个大殿里,一片鸦雀无声。

当然没人站出来。

罗子骞得意洋洋地瞅了这十几个大臣几眼,朗声说道:“既然没有哪位前辈敢保证,那么,后生小辈罗子骞,却敢在这儿站出来说一句,我敢保证,吴元济必反。”

“嗡……”有人悄悄议论起来。

罗子骞这话,说得可太大胆了。

你保证吴元济必反?

如果他不反呢?

……

其实罗子骞敢说这样“胆壮”的话,是有底气的,他通过对蔡州的亲自侦察,已经掌握了吴元济的底细,因此才语出惊人。

他心里说:“奶奶的,就算吴元济不反,老子也得取了他的狗头,给他栽个‘造反’的罪名,反正他也不是个什么好东西,杀父凶手,判个死刑是轻的。”

……

宪宗皇帝看了罗子骞一眼。虽然他依然面无表情,眉头微皱。但是罗子骞感觉得出来,宪宗其实挺开心的。

自己的话,说到他心里去了。

说到底,在皇帝的心里,江山是自家的,有人要来抢,自然不会容忍,除非他实在迫不得以,是不会对造反逆贼“息事宁人”的。

何况,现在大唐朝兵强马壮,粮草充足,又有罗子骞这样的勇将效命,他岂肯对一个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吴元济忍气吞声?

白胡子老头们,你们以为宪宗是个大傻冒儿么?

……

白居易对罗子骞使了个眼色。

罗子骞明白他的意思,话,说到这种程度,已经有些过了,不能再继续逼人太甚,那些白胡子老臣,并非可以任意欺负的货,你把他们弄急了,没好处。

应该给人留两分余地。

罗子骞心领神会,当即笑了笑,冲着几位老臣拱了拱手,说道:“各位前辈,罗某年轻幼稚,言语中多有不当,尚请恕罪。我也知道,你们都是公忠体国之人,政见虽有不同,但都是为国家着想,为保社稷安康,君子之争,不伤情谊,罗某这里谢过了。”

他把话又拉回来了。

当然,这些个白胡子老头,没那么幼稚,绝不会因为罗子骞这几句场面话,就立马对他有好感,但是起码现场的气氛,却是扭转过来了。

紫宸殿毕竟不是吵架的场所。

这时候,武元衡站了出来。

现在,是他这个当朝宰相,作为重量级人物,来作决定全场走势的发言了。

武元衡一脸平静,气若凝岳,朝着皇帝施礼已毕,不紧不慢然而声音洪亮地说道:“微臣以为,如何处置吴元济奏章,并非小事,关系着我大唐政策走向,大唐中华帝国,须有大国气度,大国威风,大国风格,武某认为,威风,是拼出来的,不是让出来的,气度,是拿实力做出来的,不是忍气吞声忍出来的,如果我们连一个小小的吴元济,都要一味退让,那还称得上什么帝国气概?”

“好,”罗子骞忍不住暗暗喝了一声彩。

“……审时度势,如今我大唐国库充盈,兵强马壮,正是树国威,扬国名的最好时机,放眼四海,夷人皆服,万国朝贡,世人皆以攀援我大唐为荣,争相依附,遣使效仿者,络绎不绝,如此盛世,正宜发扬光大,怎么可以自损国格,对于某些心怀叵测的地方节度使,低眉俯首?那不是天大的笑话么?”

这番话,说得正气恢弘,铿锵大度,不愧为大国宰相的气度与水准。

紫宸殿内,好多人被他说得惭愧,好些人被他说得精神振奋,血脉贲张。

罗子骞简直是五体投地啊。

人家这才叫以理服人,以气御人。站得高,看得远,说得对。

大殿里的众人,全都不吭声了,凤凰入林,百鸟皆伏的感觉。

……

痛快。

罗子骞觉得就象是大夏天吃了个大大的冰糕。

从心里往外痛快。

国家有这样一个贤能的宰相,真是幸事啊。几乎可以肯定,有武元衡坐镇朝中,国家前途大大光明,盛唐天下,必将更加辉煌。

……

宪宗点了点头。

他对武元衡说:“就照你说的办,着即命人下诏,驳回吴元济的奏报,淮西职位,将由朝廷裁定,同时申斥李师道和王承宗。”

皇帝的声音象以往一样,轻而无力,但是大家都听得出来,他的态度很坚定。显然,宪宗对于吴元济的对策,应该是非常明确。

一个字:不。

两个字:绝不。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