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闭着眼睛放屁 - 盛唐之刺遍江湖 - 青藤木屋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198章闭着眼睛放屁

“陛下,自从承德罢兵以来,国泰民安,天下太平,此乃盛世降临,普天同乐,实是万民之福,国家之幸,微臣浅见,理应珍惜目下康宁之局,不宜妄起干戈,有关淮西吴元济自请留后之事,还是答允了的好,这样,他必感激圣恩,为国尽忠,可保数年太平盛世。”

这是一个白胡子老臣,对宪宗皇帝说的话。

宪宗坐在龙椅上,一言不发。

这是他的老习惯了,喜怒不形于色,深沉稳重,不苟言笑。

其实,这也是大多数皇帝的做派。古代人讲究“崇古”,遵循古律,当作美德,皇帝威临天下,更是古板老气得很。现代影视中,常常把某些皇帝演得象个小玩闹似的,嬉笑幼稚,乱蹦乱跳,眉飞色舞,活象个无拘无束的嬉皮仔,那其实是……狗戴嚼子,胡勒。

当然,影视么,一笑而罢就是了。

……

“言之有理,盛世当以稳重为先,不可妄动刀兵。”

“言之凿凿,我辈当以息事宁人为重,吴元济既肯忠于朝廷,应该褒奖鼓励,以示宽容……”

几个老臣,开始随声附和,唱“太平曲”。

罗子骞冷眼瞅着这些昏庸糊涂,撅着屁股和稀泥的老家伙,很想一脚一个,把他们踹个嘴啃泥。

他朝武元衡看了一眼,发现武元衡面带微笑,泰然自若,没有一点着急上火的模样,暗暗佩服。心里也踏实下来。

武元衡,这才是大家之风。

那副泰山崩于前而不乱的沉着,让人一看就踏实。

对,不能着急,夏天到了,还能没苍蝇?先让他们瞎嗡嗡吧,等这群糊涂蛋耍够了,再出手也不迟。

罗子骞对于自己的口才,比武功更自信,他从心眼里瞧不起这些只知道“之乎者也”,却不谙世事的老学究。嘿嘿,若论动笔杆子,我没你们强,若论动嘴皮子,放你们两粪堆,也不在话下……

……

白居易却是忍不住了,出班奏道:“陛下,微臣以为,这些所谓‘唯大局’的论调,实乃不察实情,得过且过之言,当下国家局势,看似平稳,实则危机四伏,何来‘太平盛世’之语?三镇藩属,共同发书,显然是预谋共动,其中有不可告人之秘,细究起来,这三镇均为反逆明显之状,口惠心毒,阴谋逼宫,凡了解前线实情之人,莫不深以为忧,所谓‘息事宁人,稳重为先’之语,万万不可信,吴元济自立为王,乃大逆不道,目无朝廷,竟然有人还建议给予褒奖,何其糊涂,何其误国,居心何在……”

白居易说话,向来喜欢痛快,直来直去,这一点,很合罗子骞的脾性。

好!

罗子骞暗暗喝彩。

白老兄说的,这才是明白话。

有个老臣反驳白居易,“翰林此话差矣,自请留后,怎么能和谋反混为一谈?”

萧免挺身而出,朗声说道:“淮西,是国家的地盘,沃野千里,物产丰饶,为中原重地,自当由圣上裁定由谁镇守,难道可以谁想霸占,就能霸占么?中原一失,全国倾危,这是小孩子都知道的道理,擅自据淮西自重,纯粹是一己贪念,拥兵自重之行,这与谋反何异?”

“可是,吴元济语气恭谨,完全没有谋反之状……”

……

紫宸殿上,争论起来。

罗子骞偷眼看着宪宗。宪宗微微皱着眉头,不发一言,脸上的表情就象石雕一样呆板,没有生气。

唉,这个皇帝当的,有什么意思。

忽然罗子骞发现,宪宗皇帝朝他瞟了一眼。

哈哈……微臣大大的明白。

于是,罗子骞得意洋洋地出班行礼,朝着宪宗说道:“臣罗子骞有话说。”

“嗯。”

“臣在外征战,与王承宗作战多时,又在洛阳屯兵日久,对于前线形势,看得最清楚,我想,向这几位主张‘息事宁人’的老前辈,问几句话。”

“好。”

宪宗说了两句话,每句只有一个字,几乎嘴唇都没动,似乎是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

罗子骞转过身来,冲着那几个白胡子老家伙,嘿嘿一笑,“各位德高望重的前辈,我想问问你们,如果吴元济造反了,带兵杀人放火,攻打长安,那么,你们肯替被他杀死的人,偿命么?”

“哗……”殿上的好些人都忍不住笑了。

罗子骞这话,大有戏谑之意,宫殿里,可从来没人敢这样以调笑的口吻说话。

也就是他罗子骞。

就连宪宗皇帝,也微微笑了一下。

那几个白胡子老头,可不干了,瞪着眼睛反问:“罗将军这是什么话?我等也是为江山社稷考虑,从大局出发。”

“哈哈,恕我直言,你们眼里的大局,只是委曲求全,和一把稀泥罢了,请问前辈,国家利益是什么?是江山一统,繁荣昌盛,如果放纵反贼为所欲为,这个大局在哪里?江山社稷都被人私自瓜分掉了,你的大局又在哪里?”

“你……”

“别瞪眼睛嘛,你们说来说去,就是一句话,稳住了吴元济,就天下太平,万事大吉,我告诉你们,这只不过是掩耳盗铃,闭着眼睛放屁,装作听不见臭味儿而已……”

“哈哈哈……”

众人忍也忍不住,一阵大笑。那几个白胡子老头却是气得脸色发青。

气归气,他们可没办法象罗子骞这样胡扯乱冒,习惯了“骈四骊六”的这些老古们,打嘴仗,十个绑在一起也不是罗子骞的对手。

宪宗也给罗子骞的话逗笑了,笑完了,对他皱了皱眉头,说:“你说话放稳重些。”

“是,”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